又过了一阵儿。刘丕显的心情才算平静下来。他邀王芗斋到西峰寒舍去叙,王芗斋欣然答应。
过崖不远,两崖中断,下临深谷,临空架起了一座石条桥,人称二仙桥。过桥折转,又过了车箱谷;由车箱谷经黑龙岭,向东北逶迤而行,便到了白云庵。庵顶悬有清康熙皇帝御赐的“抱真”二字匾额。再往东南行,依山临壑,有一条老君犁沟;过了沟,下聚仙台,过横翠崖,眼前豁然开朗,到了北峰云台峰。王芗斋见此峰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恰似座云台。刘丕显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两岳云台歌》中有‘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之句,就是指远望诸峰,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
由北峰南上,路不盈尺。循岭南行到了极为险要的阎王碥,必须面壁挽索,贴身而进。此时,刘丕显训养的老鹰一直尾随在后,在暗中保护着他。
攀上苍龙岭,便进入金锁关,过天上洞,就到了中峰玉女峰。王芗斋问刘丕显:“这里为何叫玉女峰!”刘丕显道:“相传春秋时代,华山有一个隐士叫箫史,好吹玉箫。一次,被秦穆公召到秦宫,让他当着百奏乐曲,优雅悦耳,如仙音在空,袅袅不绝,连宫殿朱柱上的赤龙彩凤,也跃跃欲飞;天空的片片彩云,飘绕殿銮,百鸟飞翔于天,鸣叫不绝。秦穆公随后把自己的女儿弄玉公主许配给箫史。一天晚上,萧史奏完笙箫,对弄玉道:‘我厌恶宫延,腻烦浮华的生活,让我们离开这喧闹的宫殿,到那幽静的华山仙境去修身养性吧!’弄玉公主赞同。于是萧史拿起紫玉箫品奏一曲,从空中飞来赤龙彩凤,带着他们凌空来到华山中峰。以后两人常常乘马驰骋于诸峰之间,以吹箫引凤为乐。从此,人们把中峰叫‘玉女峰’,并修建了玉女祠。在品箫台上还修了引凤亭,附近还有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盆、玉女石室等名胜遗址。”
由天上洞循山脚而行,到了莲花坪,坪上有二十多个石沟,自南而北,累累如贯珠。莲花坪四周松林荫翳,景色清幽。上有玉井,下有玉泉,一曲流水,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玉井附近原建有玉井楼,由楼上俯视井下,井深约三十多尺,水味醇美。旁有唐代大诗人的一首《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冰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刘丕显对王芗斋道:“北宋的王得臣曾在华山遇见一位道士,那道士对他说,唐时这个挂池有莲花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松乔松,竦擢于霄汉。以后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了,久而久之,又成了二十八宿潭。每当夏秋雨季到来,三峰洪水注入二十八宿潭,奔腾于东西两峰之间,形成千丈瀑布,飞流直下青柯坪,经华山峪注入渭水,是华山胜景之一。”
王芗斋忽然想起木莺啼,问道:“你下山来可曾看到一个年轻女子上山来?”
刘丕显摇摇头:“你说的必是那个林莺啼,没有看见她,听说她能打一手暗器,暗器名叫鸳鸯镖;百发百中。”
王芗斋环顾四周,说道:“这就怪了,我明明看见她朝山上跑去,怎么会不见了呢?”
莲花峰位于中峰之西,又称西峰,因峰顶翠云庙前右侧有块大石如莲叶,覆盖崖巅,故名莲花峰。大石下有洞,名叫莲花洞。刘丕显就住在翠云庙内。
刘丕显道:“从远处眺望这两峰峰顶,山顶形状好似一支含苞欲放的花蕾,直Сhā蓝天,有如青色芙蓉,故又名芙蓉峰。唐代诗人刘得仁《莲花峰》诗有‘当秋倚蓝?入望似芙蓉;翠拔千寻直,青葱一朵浓’。”
刘丕显带着王芗斋顺着山脊上山,峰上最高处有摘星台。登台一望,有青天在握之感。俯视秦川,蓝天如洗,浩瀚无际,洛、渭二水如线,北望黄河宛如银带直下。刘丕显叹道:“这里的景色壮哉,难怪李白有‘两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之慨!”
进入翠云庙,有一座翠灵殿,殿前西边有一块长三十尺,被断为三截的巨石,石前有一道二尺宽的石缝,从侧面向里看,可见有双手支撑的印痕,大石旁边Сhā着一把一丈多长的水牙形铁斧。
刘丕显道:“传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三圣母与被玉帝打入凡世的金童刘玺相爱,以后结为夫妻。玉帝的外生二郎神杨戬大骂表妹私配凡夫,违反天条,有失仙体,于是不容分说,将表妹三圣母在华山峰顶上的这块巨石之下。后面三圣母的儿子沉香长大成|人,来到华山,战胜了二郎神杨戬。沉香手提开山斧,霹雳一声,万道金光,西峰峰顶被劈开,三圣母得救,沉香的铁斧却留下了,也留下了这块铁斧劈石。”
二人走进西屋。刘丕显叫道:“哎呀,不好,我这屋内已被人翻过。”王芗斋见屋内布置朴素,土炕木桌,几把藤椅,两个书架;壁上一幅“大鹏展翅”的图画,两旁有副对联:左联是:鹏飞万里云天,何其壮哉;右联是:腿踢千山顽石,何其雄哉。王芗斋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的痕迹。
刘丕显来到书架前,指着一本《孙子兵法》和一本《史记》说:“这本《史记》在左,《孙子兵法》在右,现在颠倒了,说明肯定来了贼人,莫非是林莺啼那女贼来过了?”
. tx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