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侠郭京 > 第五十四章 采石矶的胜利

第五十四章 采石矶的胜利

第二天早朝,场面异常火暴。杨康故意讲述,金兵压境、时局险恶,还望众卿拿出计策应对。他这么做,是为儿子杨过的出场作铺垫。形势这么“危急”了,若是皇子在此刻挺身而出,显得多么忠肝义胆啊。这可是获取威望的最好时机。以后登上皇位,也更能服众啊。

各位宰相大臣纷纷发表意见,基本上都主张议和。在他们的认为中,这次金兵来势汹汹,竟有60万之众,主战显然不妥。而且皇上一向赞成主和,这次应该也一样。不如投其所好。

杨康听得心里很不爽,说:“真是一派胡言。金主完颜亮刚刚背弃前约,领兵来犯,哪还会有重新议和之心。若是众卿,都只有这番能耐。朕岂不是又要下海逃命?”说完看向杨过,还给他使了个眼­色­。提醒他,火候差不多了,气氛也酝酿好了,该轮到他接着唱戏了。

杨过立即排众而出,语不惊人死不休,说道:“皇儿愿领兵出征,为父皇分忧解难。详细的方案都写在了折子上。”有旁侍太监立即上前拿过折子,转呈给杨康。

杨康并不翻看,问道:“皇儿决定用多少人马?”

杨过说:“6000足矣。”

杨康呵呵一笑说:“朕拨你6万,另外原先的江防水军任你指挥。”

杨过说:“皇儿领命。”

旁边的众大臣都傻了眼,由于与金国签定了长期和平协议,整条长江的江防军队不过十万。加上这次特拨的6万,加起来不过16万。怎么可能守得住金人分路南下的六十万大军。杨过作为这场“江防战役”的总指挥,若是败了,要担当的责任不小。轻则贬为庶民,重则被判死刑。而杨过之前从未领过兵、打过仗,怎么可能赢得了。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年轻有位的储君,就因头脑发热,走上了绝路。

大臣史浩马上站出来说:“皇上,这万万不可呀。”

杨康问:“有何不妥?”

史浩说:“金主完颜亮,自幼随军,身经数十场恶战。更是凭起兵谋反,夺得大位。可谓有勇有谋,非同寻常。而今乃率举国60万­精­锐来犯,小视不得。反观王爷从未领军打仗,仅凭些微之师,怎能迎敌?”

杨康问:“那爱卿的意思呢?”

史浩说:“同样倾举国之兵,凑齐百万,奋起迎击。而且非得皇上亲自挂帅不可。”

杨康笑道:“爱卿多虑了。何需百万,6万已是绰绰有余。你要信得过皇儿。”

杨过说:“此次领军出战,必不辱命,以报父皇浩恩。”

杨康说:“爱卿们都看好了,这才是朕的好皇儿。你们都给朕学着长进些。”

完颜亮仗着骑兵之利,横扫江北,很快逼近了长江。他初时分兵四路,拉开极广,想在宋军漫长的江防线上,寻找薄弱点进行突破。很快他就发现了弱点所在,宋军在长江中段(淮西附近)布置极为薄弱,部队不过万人。兵力都集中到了长江上游的荊襄和长江下游的淮东。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破绽。

他可以轻易地进行中路突破,将几十万骑兵一气渡到长江南岸。然后抄宋军部队的后路,想往上游打就往上游打,想往下游打就往下游打。看宋人还能拿什么抵挡自己漫山遍野的铁骑。完颜亮本来对宋朝的水军颇为忌惮,但看宋人的防御布置,完全是亡国之举,自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不禁想着,难道南人如今已经没有一个象样的将领了吗?自己之前对南征失败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相信很快自己就可以在西湖边,饮酒作乐了。

完颜亮快速地将四十万大军集中到了淮西准备渡江,而在荊襄和淮东各留了十万作牵制。采石矶,亦名牛渚山,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隅的长江东岸,与和州(今和县)隔江相望。因为江面水势平缓,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津渡。完颜亮要在这一带渡江,采石矶就是首选。加上宋军在这里防备空虚,简直是地利、人和。只要风向一对,天和也就有了。胜利将会来得这么轻松,完颜亮想都没想到。

这其实是杨过的有意安排,由于他手头上的兵力不多,如果在长江中下游平均分配,则都显得太单薄。不如集中到两侧,空出中间,主动卖完颜亮一个大破绽。相信以完颜亮的老到,一定会选择在这边渡江。虽然这里的宋军人数很少,但有杨过亲自把守,可以说是万无一失。6000的水师,加上2000的当地驻守部队,另外还有一些乡民团练,最后再算上从对岸和州逃过来的溃兵,只有一万多人。

由于杨过身份特殊,这次又不准备以正常方法取胜,所以不方便露面。大小事情都由随军文官虞允文出头。虞允文虽为文官,却也因忧国忧民,熟读兵书。他在兵法布置上颇有见地,杨过也很是赏识。两人商议决定采用水、陆配合,以水战为主之战法。步兵与骑兵埋伏于江岸高地之后,水军分五队,各以海鳅船(一种用车轮激水,行动快速船)和战船组成,一队泊大江中流,为主力;两队分东西两翼,成倚角之势;另两队隐蔽于姑溪河与锁犀河中,以袭击敌船和援助前阵。

虞允文还是觉得很担心,问杨过说:“殿下,我方人这么少,就算布置巧妙,也未必挡得住四十万金兵。若是失利,可是关系重大啊。要不要再从两边调些兵过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