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下,必有勇夫。为创理想太平天国,洪秀全揭竿而起,欲席卷整个中国,而后共享太平天下。史上历时最久的农民起义,拉开帷幕,他们欲用血雨腥风,换取一席安稳之地。谁能料到当初要“开创新朝”的天王,后来竟也会成为腐败至极的帝皇呢?
当西方各国都忙于进行工业革命的改造时,腐朽的清王朝犹如老牛拉车、一步一喘地踯躅于历史的长廊。1840年,鸦片战争让昔日“天朝上国”的纸老虎露出了真面目。于是清统治者对外奴颜媚骨、对内穷奢极欲。“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胜栽禾。”
自古农民起义,皆是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压迫积蓄到一定程度时,新的力量必然出现。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令天下百姓极为寒心,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1847年,天地会雷再浩在湖南起义。1849年春天,广西出现了严重的灾荒,饥民成群结队到处抢米,于是广西天地会乘机起义,点起了农民起义的烽火。在他们“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的号召下,饥民纷纷投到天地会旗下,声势日众。据文献记载,在深受外国侵略者祸害和封建统治阶级荼毒的广西,从1847年到1850年,广西天地会武装反清斗争遍及全省“五府一州”,起义队伍就有二三十股。清朝统治者惊呼哀叹,甚而推测“终必有溃烂不可收拾”之势。
洪秀全的传教团队,赶上了哪些时机?他会怎样去抓住机遇,扭转乾坤?
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就处在这些革命形势的漩涡之中,当时的广西省,混乱成灾,正是革命的好地方。正如简又文先生所说的“土匪蜂起,蔓延桂省,造成了太平军最有优势的策源地”。清政府忙于应付各种外来侵略,亦无暇顾及边远的暴乱。而当地的百姓,已经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革命一触即发。终于,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夜,洪秀全觉得武装大起义的主客观条件都已成熟,他不失时机地把武装起义提上议事日程。
关于金田起义的原因,还有一种比较民间的说法。有人认为,在冯云山被逮前后,洪秀全并非想过真的要“造反”,广西的“来土之争”,正是导致“金田起义”最直接的催化剂。本土人与外来人员的相互仇杀,形成你死我活的局面。洪秀全等人要打“江山”,完全是应大部分落难的、无家可归的客家人之请,准备武装迁徙。此类说法亦有一定道理,据有关史料记载,金田起义另有原因。
“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伙,团练与团练一伙,各自争气,各自逞强,因而逼起”。(《李秀成述》)“道光二十九年,因本县(贵县)土人赶逐客人,无家可归,同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冯云山共六人聚众起事。”(《石达开自述》
不管是何种因素催发,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如日中天,局势大好。
此时,信教人数从1847年时的300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上万人,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以紫荆山为中心,西起武宣县,东到平南县、藤县,北自象州,西南至博白、陆川、贵县以及广东的信宜、高州等地,每地几乎都有拜上帝教的组织。
1850年2月,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继位。6月,洪秀全将家属从广东接到广西,准备进行起义。他假借上帝之口说:“在道光三十年我将遣大灾降世,凡信仰坚定不移者将得救,其不信者将有瘟疫。过了8月之后,有田不能耕,有人没处住,因此之故,当召汝之家人及亲戚至此。”洪秀全于此时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宏大的志向:
近世妖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其实,此诗已经透露出了洪秀全欲造反的信息。他借朱元璋咏菊及刘邦置酒高歌的典故,表明自己想要成就一番帝业的雄心。当时的另一组织天地会,正与清政府斗得你死我活。洪秀全要学习朱元璋的做法,待他们两败俱伤时,突然崛起,取江山应该易如反掌。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