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贵妃起居注 > 143惊讶

143惊讶

柳知恩点了点头,安慰徐循,“不过未雨绸缪而已,几位姑姑都是极忠心的,必不会对不起娘娘说那什么点,太后老娘娘毕竟是老了……”

这还是太后呢,今年连五十岁都没到,只因为流露出倦勤的心思,对外事过问得没那么严密了这便被人明目张胆地欺到了头上,人情淡薄处,连太后都不可免,徐循对永安宫却没这么乐观她摇头道,“人心可是禁不起风雨的,这一次事情,和从前所有风雨不同,栽了,我得不是,安稳过去了,我也没好处也不是谁都能和你一样忠心耿耿的”

柳知恩欲要宽慰,却也只能是欲言又止,说不出话来,徐循见他这样,倒是一笑,“罢了,你也早些回去吧脑袋掉了也就是碗大个疤,又不是什么大事,也不必如此牵肠挂肚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呗,难道孙家人还能把我们家给灭了满门?还是用心带点点吧,别的那都是虚的”

柳知恩回去以后,徐循胡乱向嬷嬷们交代了几句,“清宁宫那边也是心意难定,让我过去帮着参赞参赞……”

带了点点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歇下了,一夜无梦,睡得很香

第二日早上起来,便听说了一桩不小的八卦

“大哥去坤宁宫了?”她问孙嬷嬷“晚上去的?”

“用了晚膳去的,”孙嬷嬷很肯定地说,“呆到后半夜,才出来回了乾清宫安歇,现在是满宫里都传开了”

这……徐循也有点拿不准了——难道,这是坤宁宫要复宠的意思了么?

皇帝心思如何,现在是谁也猜不准了皇长子生母的命给薄了,又是个男冬让孙贵妃收养的心思说不定是早已淡去虽说和皇后感情不好,但要说起来,满宫里也就她有资格照看皇长子了为此和皇后和解……以前皇帝肯定不会答应,现在却不好说反正皇后也不能生了,不正是养育皇长子的最好人选吗?

“留意一下宫里的动静”她没有下结论,只是吩咐着孙嬷嬷

几个嬷嬷自然是心领神会,自去做事徐循这里深居简出,只顾着带点点,自己却是并不肯出门一步

这天还好,也许各宫都和徐循一样莫名其妙,众人倒是都持了观望的态度,可等皇帝在接下来几日接二连三地去了坤宁宫以后,以风向标赵昭容为首,一­干­跑长宁宫的低等妃嫔,又一窝蜂去给皇后请安,连大小请安的日子都顾不得了,生怕迟了一天,就得罪了皇后似的

徐循很是无语,也不像是身边几个嬷嬷那么乐观——皇帝已经很久都没去给太后请安了,她还是满了解皇帝的,他对母亲的敬重和亲近之心从来不弱,此时若是回心转意,只怕第一个就该去清宁宫和母亲修复一下关系

果然,这些凑热闹的妃嫔们,皇后还是一个也没有见,虽然皇帝还是定期去坤宁宫探访,但平日里,皇后却是闭门谢客不说,连自己宫里的宫女都看得紧紧的,丝毫也不肯放出门去坤宁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竟是成了不解之谜

很快就到了十一月底,皇长子的满月礼近在眼前,诸臣请立太子的奏章已经上到第三遍了,皇帝却仍还没有批复君主态度的暧昧,未免使臣下有了几分疑惑,这第四遍奏章,目前还没人往上递朝中京里的j□j势,仿佛也是陷入了重重的迷雾之中

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里,这天早上起来,徐循的永安宫,第三次接待了大宫女藕荷

她还是带着礼单来的,这一次,这本礼单厚得和一本书一样,藕荷跪在地上,给徐循请了安,“禀庄妃娘娘,我们娘娘请给您带句话……”

她的语调平静而伤感,“娘娘说,这一次,她是终于看明白了——可,却也是再来不及追不回……欠您的情,这辈子也还不清,只还厚颜求您一件事——日后,还请庄妃娘娘多照应照应皇长女,能留给她的东西,也只有这些了……”

徐循望着这本厚厚的红单子,不知如何,忽然想到了刚入宫时太孙妃给她念嫁妆单子的情景,此时此刻,回首前尘,心中岂无感慨?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娘娘何须如此客气?事已如此,也正好安心休养……皇长女的事,我若还有一丝力气,必定尽力照拂”

藕荷俯□,重重地给徐循磕了几个头,到底还是忍不住露了一丝哭音“如此,便多谢娘娘恩德……”

也就在同样的时刻,太后缓缓放下了茶盏,神­色­复杂地看了皇帝一眼

“要废后,可以”她爽快地说

皇帝先是一惊,后又是一喜,才要说话时,太后又竖起了一根手指

“但——玉牒上,大哥儿的母亲,得记他生母的名字”

显然是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情景,老人家已是胸有成竹,这一番话,说得十分顺畅,一点思考的痕迹都没有——却也并没让皇帝感到诧异

知子莫若母,母亲对他的了解有多深,皇帝心中也不是没数再说,只怕坤宁宫那里,也是早都给清宁宫送过消息了

正因为清宁宫那里一直都没有音信,皇帝今日才会主动上门拜访,知母莫若子,对母亲的­性­子,皇帝难道就不了解了?长宁宫和清宁宫的冲突又不是什么秘密,稍一询问哪还有不知道的?还要算上之前几个月的闷气……太后会把这口气咽下肚子里,那才怪了

“成”他稍一思量,也觉得此事合情合理,便顺畅地答应了下来,还主动买一送一“儿子意思,给那罗氏一个嫔位,娘意下如何 ... [,]

(?”

“玉牒的事,说定了?”太后没搭理这个话茬,而是又问了一句

“自是依母后意思去办”皇帝有丝诧异,却仍是应了

“这罗氏呢,好歹诞育了皇嗣……怎么你也封个妃吧”太后这才提起了皇帝的话题,略带讽刺地一笑,却也没有多纠缠此事“是妃是嫔无关紧要,给个名分那就行了”

她又沉思了片刻,方才缓缓吐出一口气,续道,“我知道你废后的意思,是不愿让胡氏来教养太子……这事,你顾虑得也有理,胡氏那身子,是禁不起这般劳累”

“娘说得是”皇帝欠了欠身子“胡氏现在只宜静养,不适合再有什么­操­劳之处了”

太后点了点头,“后位不宜虚悬太久,尤其罗氏这个情况,也不适合教养太子你说是不是?”

一步一步,都是冲着他想要的方向走,皇帝此时反而有点不安了,他略带必,“娘言之成理,罗氏的确不是带孩子最好的人选”

“嗯”太后也很满意,“依你之见,该立谁为后呢?”

“这……”皇帝头皮有点发炸了,他硬着头皮道,“孙氏自孩儿还是太孙时起——”

“孙氏虽说曾被列入考虑,”太后却是不假思索地打断了皇帝“但文皇帝昔年便以为她身体孱弱,难以生育,且­性­情狡诡暗藏心机,亲口将其黜落若非当时我在御前为其求情,竟都意欲将骑另配他人先祖遗命言犹在耳,孙氏资质,不堪为后”

当时婚事生变,的确是太子妃居中周旋为孙氏争痊太孙得她嘱咐,都不敢为孙氏说话,免得文皇帝一个不喜,她便落得个三尺白绫的结局文皇帝是怎么评价孙氏的,只有如今的太后有发言权皇帝虽然郁闷兼怀疑,却也没有当面指责母亲编造瞎话的道理,只好改打感情牌,央求道,“娘,此事都到今日这个局势了,若不立孙氏为后,她该如何自处——”

“那是她的事”太后漠然道,“国朝后位,岂可因人情轻许?孝慈皇后仁孝皇后,哪个不是母仪天下,品德无可挑剔?就是我,虽不敢和前人相比,亦可以夸口,上事舅姑下抚子女,还能令这一家子老小都算满意”

何止是还算满意?文皇帝多次亲口称赞,仁孝皇后也是爱重不已可以说,昭皇帝的皇位有一半是她斡旋回来的,另一半,是她肚皮里爬的儿子给邀宠回来的,昭皇帝本人发挥的余地都不是很大若不是因为如此,太后又哪有如此深重的权威?

而她给新后提出的标准,头一条上事舅姑就不符合,孙贵妃和太后之间的关系,现在可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是良好

皇帝也有点没辙了,太后说的句句是理,只好一边寻思着,一边问,“那……以娘之意,该立谁为好呢?”

“我看,这后宫中也就只有徐氏,品德功劳人缘感情,都足以配得上为你的继后”太后淡淡地道,“若你非要废后再立的话,我看,不如以她为继后,把罗氏接入坤宁宫中,双方一起抚养大哥儿,如此方才能令我放心”

这么石破天惊,另辟蹊径的一条思路,顿时是把皇帝给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