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为什么修炼金丹需要心性修持,总体而言是因为丹道修炼本质是:
“把人体当作炉鼎,以体内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烹炼,使精气神凝聚互结,产生真种,结成金丹”
上回讲到结丹的关键是将真阴真阳和合熔炼成可以同化天地灵气为先天元?(也称丹元力)的真种子
但是真阴真阳皆在人身内隐而不显,需要元神达到虚极静笃的虚无境界,心中无物念头不起,以此真意才能识别出真阴真阳
然后,熔炼真阴真阳也需元神之力作为“火”去烹炼最后,真阳真阳和合熔炼而成的丹元之力只是将结丹的“物质性”的材料即先天元?准备好,还要结合元神心念才能将先天元?凝聚成聚而不散混元无极的一团
否则本身是由真阴真阳和合的先天元?会自动演化阴阳,并演化成后天物质
就如同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自然而然无需另外施加动力但是要将水提往高处则需额外动力做功
同理,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是自然演变无需动力的,但是炼金丹却是逆转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动力就是元神之力也就是需要元神之力作为炼丹之“火焰”
而逆转这个过程后维持金丹状态的黏合剂也是元神心念不论是作为材料的元神心念还是作为“火焰”的元神之力,都要求纯净寂静
这就要求进行心性修炼才能达到,其中最主要一点是要摒除欲望
因为炼丹时引动真阴真阳会使人的心念躁动两身燥热无比,这种反应会引发比平常大N倍的欲望,如果不能克制欲望,引起泄精,就会失去珍贵的炼丹“药物”
还有炼丹时要达到没有杂念的境界,需要平时进行道德修养和静定修持
因为修炼时元气运转会极大地刺激脑部神经,那时大脑会异常活跃,平时的不快的记忆或者执念会被无穷地放大,平时不进行心性修持到这时就很难降伏心念,也就是容易走火入魔
简单来讲就是要性命双修
修性是了彻心源性海,明心见性目的是要在炼丹时让心神保持清净,保持识神退避而元神显现,保持真空无念
其实熊清浦原来认为的炼神也已经触及修性的层面了只是他之前的炼神主要是修炼元神之力,而修性则是直接从心念着手,明心见性,也可以叫做修心
如此,只要将熊清浦原来认为的炼神剔除修心的成分,单指其吸收日月精华修炼元神之力的过程,那么熊清浦原来总结的炼体炼气炼神三大体系还是可以沿用的
不过,还要加上一个炼心(或者叫修性修心炼性),修炼体系才完整
以前他心神并称,实际上是因为理解不到位,其实心和神是两码事体(其精华叫“精”)气神心四种东西,气依托于体存在,神依托于气存在,而心依托于神存在,一个比一个更虚无缥缈,更难琢磨
因此,这最后一层的炼心难以像炼体炼气炼神那样直观那样可以量化,而且有体气神的“具体对象”可以操作
炼心的对象人的心体却是无形无质,千变万化的人只能以规范日承为,分析自身念头或者静定禅定观修,间接炼心
修命是将真元转化成先天元?光修命不修性,容易出偏和走火入魔,而且如同修炼飞剑一样,光重视材料的选择和锤炼,不注入心念温养,修出的飞剑不能运用自如
同样,人体自身内部结成一个能量体,若不从头至尾以心性合炼,修成的金丹就会如同死物结石一样
光修性不修命,则“万劫阴灵难入圣”所以欲炼金丹,成就天仙大道,修性是必须的
修性比修命更难以着手,因为人的心念无形无质,难以捉摸把握而且需要长期的水磨工夫,最终目的都是要降伏自身心念,消除杂念,让识神退避显化元神
而这一点,熊清浦经历特殊,如今已修出了结丹元婴之后的元神高手,也就是炼气化神大成的高手才有的元神所以修性功夫已经很到家了
只是在修命方面,也就是他原来认为的炼气方面,虽然一直用文始派的无为的丹法修炼,不知不觉已经有了无比浑厚的真元
但是由于文始派丹法太过高深,中间没有阶段,如同攀登万丈悬崖虽然每天都在进步,但只要还没到顶,会一直感觉一个样,都是悬在半空,而且境界难以稳固不退,稍不留神就可能一直掉到底而前功尽弃
不像钟吕金丹派的渐修丹法,分成一个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就可以稳固不退
熊清浦对比钟吕金丹派,发觉他还在连炼精化气的大成阶段――结丹都还没有完成
从12月21日到1月10日,熊清浦在楼观洞天中悠闲地阅读思考,用了将近20天时间才将修炼金丹的原理方法自己所处的境界搞清楚
正当他要着手结丹时,发觉他由于之前的修炼法门不同,所以还要按照炼金丹的步骤从头开始
其中涉及周天火候十月养胎等都需要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虽然他自信以他现在的浑厚无比的真元力和强大的元神,只要找准方法,会比较快速,但是也不知道要闭关多长时间才能炼成
另外,欲炼金丹,还须搞清楚玄关一窍这是炼金丹的场所,众多丹经对于玄关一窍的部位众说纷纭
熊清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赞同张伯端等人讲的玄关一窍并非凡窍,而是神?结合后产生的?茓或者一种境界一种状态的说法
老子云:“道之?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个境界在感知界的描述,是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
悟元子刘一明认为:“此窍不著于幻身,亦不离乎幻身,不著乎幻身者,非一切有形之物不离乎幻身者,非可于身外求也”
?种境界的呈现,可以说是形神合一形神不一不二;它既有而非有既无而非无;是窍而非窍,无窍无门之中又见其窍门而入
炼功时让神入气中氤?窈冥虚室生白玄关一开百?皆开神气合一混混沌沌复归太极,太极即无极到此玄关,神妙莫测,金丹之道尽矣!
这样,理解玄关一窍又用了10来天熊清浦感觉准备越多,越觉得不放心,总是难以完全静下心来着手结丹
为了平复自己心念,熊清浦又按调息静定胎息坐忘虚无的步骤,开启心印传承,再次听了一遍“老子讲道”
然后,他在虚极静笃的境界中分析自己的心态,才发觉真正原因不是对结丹没有把握,而是对于这次不知何时发生的大劫终究放不下
尽管他已经想通了不争无为的道理,也决定就待在楼观洞天里不闻不问身外之事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要做到也是另一回事尤其是这次他直接效法老子,当时想得明白通透,过后真要实施却很不容易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之前屡次闭关修炼都是被外界的动静惊醒的虽然以前他运气好,没受什么不良影响,但是结丹非同小可,他可不愿再被打断
虽然有楼观洞天,但也难保天地大劫之下自己不被惊动而且即便他能保证不被惊动,以他的心性既然知道了天地大劫要发生,他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安心闭关了
所以,2013年1月25日,2012年即将过年时,熊清浦不再强求达到老子的境界,而是顺其自然地出关了
由于大劫还未发生,地球上除了一些地方在打仗外,一切比较平静
熊清浦回到京城,关注了一下他的归墟超市,现在只有四个同学了,赵孟已经离开了
熊清浦也不以为意,不过,对归墟超市做了调整不再刻意囤积物资,而是正常营业,不过尽量进货,不管能不能卖出去
接下来10多天时间,熊清浦悠哉悠哉地往返于楼观洞天和现实中,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经过近两个多月建设,小山谷的几百亩土地都已经开垦出来,并且种植了粮食蔬菜水果药材
他暂时放下修炼,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跟着父母家人侍弄这些作物,一种恬淡充实的感觉始终充盈心间
2月9日,迟来的世界末日到了到处火山地震,还有板块移动这时,熊清浦的本命元神还在极乐世界,他的本体及第二元神在地球上,亲历了这次天地大劫难
*****************************************************
这两章都讲修炼,小弟写得辛苦,也不太满意消大家谅解,早在50章左右小弟就写到大劫了,但是写大劫前第二元神的情况又写了那么多,也有些偏离修佛的线索不过,本书本来就是想写修佛和修道的,也勉强说得过去吧?各位书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管提,小弟一定认真对待择善而从
关于书友“孤寂的背影”的书评
关于书友“孤寂的背影”的书评,不好意思,小弟没有看懂,麻烦说具体一点
鸣谢!
今天看到书评区又多了几个评论,小弟十分高兴感谢书友“宇兴风华2”的建议,小弟一定改正感谢书友“天蓝海绸”,书友000和书友qaz78910的支持和鼓励,小弟将会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感谢之情
声明!
声明,小弟的书评区有人来打广告,小弟比较高兴,这证明小弟的书有些人气了不过,还请打广告的作者先对本书进行评论大家都是新人,不容易而且一切讲究缘法,如果无缘无故用小弟的书评区做广告,什么也不付出,小弟有点难以接受下次遇到光打广告的书评,小弟会予以删除,特此声明!
感谢“贫僧慧海”及“凸有罪”的支持和建议
感谢“贫僧慧海”及“凸有罪”的支持和建议
感谢书友“贫僧慧海”的慷慨大方和对小弟的支持小弟一定会将此书的特色修佛的内容认真写好
回应书友对“佛教全无好感”的评论
关于书友的评论:
“对佛教全无好感,一看佛教的修行我就头疼,佛教那玩意完全就是愚弄百姓的止痛麻木剂,汉族从唐末开始软弱的这么厉害,从当初一个士兵可以扛着几个异族打,文士也会把佩剑当成风流,到最后跟瘟鸡一般,佛教的兴盛虽然不是主要的原因但也是有着极大的因素在内,古印度的毁灭也和佛教的大兴也不无关系,而且封建统治者向来信道的多,而民间反而信佛的多,你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小弟大部分持赞同态度,小弟也不是佛教徒对于佛教我也没有好感,一看到那些脑满肠肥的和尚和金碧辉煌的寺庙,小弟就想到
唐武宗在废佛敕书中写道:“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的唯一办法这是武宗决心灭佛的主要原因
可见佛教的恶性膨胀对于国计民生的巨大危害,古人的认识比我辈更清醒
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事件,都发生在佛教最兴盛的南北朝至五代时期经过多次反复的斗争,纯正的作为“千古之蠹源”的佛教已经不存,但佛教思想却渗透入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和民间信仰中中国现存的佛教最大宗派也是融合了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思想的结果
而宋明理学则是吸收融合佛教思想后的“新儒学”,是打着儒家旗号的三教合一的成果这种理学的传播小弟认为才是唐以后汉民族变得文弱的主因不过根源还是佛教的传入,所以这位书友说唐以后汉民族的文弱是佛教传播的结果小弟也认同
因为世界历史上有两种征服方式,一种是武力征服一种是思想文化的征服而不幸的是中国却是古印度思想文化征服的对象
印度人输出佛教,没有征服彪悍的回教徒,但却征服了善良的汉民族书友你看印度几千年来随时被人征服,与中国却两千年没有过战争,就知道佛教输出的威力了
而书友所说的古印度的灭亡与佛教大兴有关,这一点小弟不大认同如果书友说的古印度是四大古典文明的古印度,那它大概在公元前两千年就被中亚的雅利安人灭亡了,那时好像还没有佛教
如果说是中古时候的印度,在公元10--13世纪左右印度佛教被回教所灭后来印度被中亚的蒙古人所灭,建立莫卧儿王朝,再后来又被英国所灭,但好像都与佛教没什么关系
但有一点我是赞同的,因为佛教主张逆来顺受,主张自虐式的修行,导致敌人来了也不会反抗,所以会导致信佛教的民族变得孱弱
而印度一次次被异族灭亡,只能说明占印度统治思想的婆罗门教比佛教更自虐,所以佛教斗不过它
不过,婆罗门教还濒许多野蛮的成分,也不主张像佛教一样出家不进行人口生产,反而大力生育,所以现在印度文明还是没有灭亡,印度人也快超过中国人了而印度人不信佛教反而中国人信了,侧面说明佛教不是好东西,它是征服别的民族的法宝,你看现在的印度除了西面的回教地盘他奈何不了外,周边都是佛教地盘,周边的民族想打印度也得顾忌那是佛祖的家乡,思想上这一关就过不了所以不得不承认印度人打仗不行,但玩头脑实在太过高明
其实小弟对佛教的态度同这位书友一样,只是后来接触的东西多了,才发觉这个敌人太过强大,光凭痛骂或者光凭民族主义立场进行批判,不但损不了佛教分毫,反而会把无数同胞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所以小弟研究佛教主要是佛法其实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有时接触多了难免会被佛教的天华乱坠的鼓吹迷惑,所以消书友多提醒小弟
或者书友不喜欢看那就不看吧,小弟不会强求??嗦嗦写一大堆,其实也是表明一下小弟的态度,小弟此书在简介里已经说过,主角最终是要超越三教的不过小弟认为,要超越佛教,要有一个信仰和深入了解的过程,否则即便批判也会流于表象,触及不了任何佛教根基
而且,佛教已经如同儒教一样深入汉民族的骨髓血脉,连太祖这样的伟人也撼动不了,很快死灰复燃
许多人说自己不信佛教,但到了寺庙照样烧香拜佛,可见潜意识他还是信的,而且信的还是佛教迷信方面的糟粕
有句话说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而佛教这个组织两千多年组织了无数人一代代宣传,说了多少个一千遍了,恐怕如同佛教用语一样有恒河的河沙数量那么多了不是真理也是真理了
阿弥陀佛,小弟上述胡言乱语,一些佛教徒恐怕会认为小弟是毁谤佛法,要堕入阿鼻地狱了不过小弟也不怕,佛教说一阐提人也可成佛,意思是类似十恶不赦的人也能成佛,对于那些杀人千百万的屠夫也说是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仅仅批评一下佛教和提点意见的人就要让其下阿鼻地狱,可见其本质所以小弟为了抒发胸中一点闷气,只好等着下地狱了,呵呵!
不过,佛教和佛法还是有区别的,佛法作为一种哲学你不得不承认其高深和奥妙,只要不要因为了解了佛法而信仰那种掺杂了无数非佛法本义的各种糟粕的佛教,我想对于佛教的根本教义佛法也不能跟着一竿子打到,而且也无法打倒,除非创造出比佛法更高妙的学说
关于今天书友的评论
首先感谢书友“重生在世”的支持和鼓励书友“贫僧慧海”要找的藏密修行的书我不知道,但修佛的书有一本叫《创佛录》我感觉还可以
对于书友“TK地狱”的谩骂,我只能无语有句话说佛眼看人人皆是佛,魔眼看人人皆是魔小弟的书写到现在小弟有自知之明,写得并不好,但自认还是有点闪光点的,不知这位书友为何只看到垃圾?
小弟欢迎批评指正,但是消说出点道理来不要无缘无故谩骂,毕竟起点书那么多,你不喜欢看本书可以看别的无理谩骂有损自己形象,也侮辱了其它书友和编辑
关于书友“没落dě贵族”的评论
关于书友没落dě贵族“佛能比上道?不说术,只说道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中,道代表至高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道”来说“道”无处不在而佛呢?局面小了点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整个地球是“道”的话而“佛”最多就是一个亚洲了”的评论,小弟在此做个回复
关于佛和道的高下,早已争论了上千年,现在也没有谁能说谁高谁低而不被反驳的小弟也不能下结论,同时,小弟认同这位书友的观点
在哲学层面,“道”的确高过佛,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道太简略太神秘了,而佛作为一个外来的流派却在华夏站稳了脚跟,并深深影响道和儒
小弟想要写关于华夏传统的仙侠小说,佛是无法忽视的,许多作者写纯修真的小说,但主角的功法语言思维里其实处处透着佛教用语
所以,小弟写这本书也在思考佛和道,也许佛和道孰高孰下,会有个结论,但现在小弟我和主角也都还在探索小弟写这本书本是想写佛道双修的,但书名已经被抢注了所以取了这个出道入释名字,却容易引起误会,以为主角从道门出来,叛入佛门大概大家都深受封神演义和洪荒类小说影响,很看不起那些叛徒的
但小弟还是得解释一下,出道入释这个词常和出释入道并称,一般是形容古代的儒生在政治上不得志后,研究或者信仰佛和道的,有的人三教合一,可以任意出入三教
所以这个词其实是互文用法,可以解读为出入释道,如同成语手忙脚乱其实意思是手脚都很忙乱一样至于为何小弟当初用了出道入释而不是出释入道,一是小弟想尝试写修佛的书,而是佛的影响力太大了,古书上出道入释频率更高,小弟也受影响
这位书友说道是全球的话,佛只是一个亚洲但从影响力而言,恰恰相反,佛是全球性宗教,道只局限于东亚
当然,影响力大的并非都是好的,如同流行的不一定都好一样,不过,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无法忽视其影响力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