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秦夫子在上,受我一拜!
此话一出,就连身后的李斯,也不由得凝重起来,望向秦池,他的目光认真,想要一字不落的听见。
整个书房里,也是安静了片刻……
何为儒家?
秦池起身,负手踱步,缓缓思考。
荀子、李斯都将目光看向他,一脸期待和好奇。
“实不相瞒,廷尉这些话,已有了些圣人气象!”李斯敬佩道。
秦池无奈,见荀子如此坚持,无奈之下,只能受了他的一拜。
“吾愿以此残年之力,潜心修炼,以期窥见此番圣言的门径!”
秦池笑笑:“虽重内心修养,然亦不忘社会之责任,世人当以天下为己任,秉持公正仁爱之心,通过自身之修为来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事上磨练,鼓励士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历练身心。”
秦池闻言,颇为讶异,想不到荀子竟如此聪慧。
荀子却坚持要行完大礼,他激动地说道:“夫子太过谦虚了,伱所转述的后世之道,老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你的学识和见识已经超越了当世之人,老朽对你的敬意都是发自内心的。”
蓦然间,秦池回头,缓缓开口。
他也是无奈,荀子问他心中儒家什么样子……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夫子你太谦虚了!以你的学识和见识,当得起老朽这一拜!老朽今日,能够得见高贤,实乃三生有幸!”
他摇了摇头,试图理清思绪。
“那么……这对于治世安民又有何裨益?”
“可否再多说一些?”
而此时的李斯,内心也是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秦池陷入沉思:“首要在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其次在于静坐、省察、克治,静坐以收放心,省察以去私欲,克治以复本体,如此循环往复,方能渐入佳境。”
“不求外物之纷扰,而专注于内心之明澈。致良知、知行合一,为其核心理念。致良知者,即发掘内心之善良本性;知行合一者,则将所知所行融为一体,不留间隙!”
他急忙扶起荀子,道:“荀夫子,你这是折煞我了,我只是转述后世之人的道理,何德何能受你如此大礼?”
三言两语,便理解了心学之本质。
他扭头看了眼站在一旁的李斯,只见李斯把头低着,更是一言不发,仿佛成了一个局外人。
荀子都听的站了起来,他的目光深远!
荀子是何等的学识和积累,一听就知道秦池这些话代表着什么。
荀子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再次落座后,迫不及待,目光精亮。
与儒家对外的各种规范和劝导不同,此学,注重的是内心的修炼与养性!
竟能如此……竟能如此圆融内外,贯通知行!
实乃大瑰宝也!
他没想到老师会对秦池如此崇拜和看重,甚至还行如此大礼,口称“夫子”。
荀子重重点头,恍然大悟:“如此说来,其所重者,在于发掘人心之本体,使其光明磊落,无有藏私?”
他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学说!
二三.九五.四一.六七
荀子闻言,更是激动不已,他紧紧抓住秦池的手道:
秦池无奈,只好负手而言:“内圣之学,其不依赖于外物,而专注于内心之修炼,致良知,即是追寻心中之天理,明辨是非,不为私欲所蔽,而知行合一,则要求所行皆出于所知,所知皆行于实际,使知与行相互印证,相互成就。”
荀子闻言,震撼万千,瞳孔地震,他双手惨白,浑身颤抖,须发摇曳!
他没想到这位名震天下的儒家大师,竟然会对自己如此崇拜和看重。
秦池道:“也就是内心之自觉与自律,通过反省自身、体悟天地万物之理,达到内心之平和与明澈。”
这……便是你心中的儒家吗?!
此时此刻,荀子彻底对秦池心悦诚服,敬佩万千!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