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数量的问题还真不好理清楚,草原人放养马匹经常一出去就是几周甚至几个月,到底有多少马匹,只有他们自己人才清楚,朝廷想要排查清楚太难了。
并且由于渠国北境边境线无法全部控制巡逻,走私交易的线路特别多,根本堵不住。
黄以默对此也是无能为力,他能耐再大,也不能管控全天下的货物交易,特别是渠国战马这种稀缺战略资源,可谓是硬通货,根本不存在卖不掉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都是有多少要多少,属于黑市的抢手货。
易衡集思广益之后,派出官吏前往草原氏族,提出了集合竞价的方式,告知草原氏族,草原马匹乃是高价货,如果草原氏族私下贩卖的话,很容易被压价,并且偷偷摸摸的贩卖,还有被缉查的风险,还不如统一上报给朝廷,由朝廷集中收购,一次性结清所有马匹的价钱,再由朝廷贩卖,多出的盈利,将会分给草原氏族。
集合竞价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草原氏族不用担心马匹卖不出的问题,不用浪费时间联系商人,不论再多都有朝廷兜底,二来价钱透明可查,不会遇上恶意压价的情况,三来多出的盈利,会分给草原氏族,这样一来的话,草原氏族只用养马即可,因为黄以默给出的价钱很公道,草原氏族也不是傻子,两者一对比,发现朝廷的收购价低不到多少,并且不用担惊受怕,毕竟私自贩卖马匹肯定是违法的行为。
除了马匹之后,易衡同样对牛羊采取一样的方式,同样贩卖亦是如此,草原氏族需要的东西,譬如粮草、丝绸、美酒等,也会采取集合竞价的方式卖给草原氏族,价格同样透明可查,并且价格公正合理,草原氏族想要大批量进购东西,还真得通过朝廷。
买卖公平合理,易衡想不出来这样的政策下,其他诸侯国如何再次破坏,要想高价收购的话,易衡也不怕,黄以默说得很清楚,朝廷收购的价钱非常合理,如果只是高1到2成的话,草原氏族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走私,所以必须要5成以上的利润才会让草原氏族铤而走险,这样一来的话,诸侯国等于是高价购买了马匹,草原氏族获得高额利润之后,同样也会把钱财流通回国内,毕竟大规模基础物资,只能通过朝廷解决,诸侯国没有办法通过走私的途径解决。
草原氏族根本的问题在于太贪心,大量的养殖马匹,这才导致了牧养区域不够用,侵占到了民耕区域。
黄以默严格限制了收购和贩卖的数量,允许有一定的溢出,但是不能太多,双管齐下之下,算是控制住了草原氏族的牧养。
民耕的问题同样有很多,大规模屯田区的形成,会造成大量的屯兵出现,易衡由于税收极低,并且徭役极少,这样一来的话,屯兵的数量不够用了,势必要以‘补贴’的形式,发放屯兵的粮饷。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势必会加大财政支出,渠国的财政捉襟见肘,无力负担如此沉重屯兵粮饷开支。
没办法之下,易衡只能少量的提升徭役,以此来平衡屯兵服役的问题,减少补贴粮饷,影响财政。
渠国的税收和徭役放眼全天下都是极低的存在,加上屯田区还要配套民宅和田地,农户可以说是相当地满意,易衡稍微提高了徭役的时间,农户没有太大的抵触心理。
现在渠国急缺大量的铁,而赵国又是诸侯国内铁产量最多的国家,黄以默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大规模地向赵国贩卖马匹,以及来换回大量的铁矿石。
廷臣对于这个计划反对的呼声特别高,大多数都是害怕加强赵国的实力,在日后的交战之中,增加了渠国的伤亡,认为应当限制与赵国交易马匹,农户也好,军士也罢,又不是不能用青铜制品,诸侯国都在大规模装配青铜武器,渠国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何必要做出这样冒险的决定。
绝大多数的廷臣表达了反对意见,包括易衡身旁的人,文琼、墨矩等都提出了反对。
唯有范衢大力的支持,适当的交易没有什么,朝廷就算禁止,赵国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购买,既然如此的话,还不如主动交易,一点点马匹而已,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吗?财政都要支撑不住了,没必要全面限制,适当的限制数量即可。
易衡偏向于开通马匹与铁矿石的交易方案,一来财政的确太糟糕了,二来赵国获得马匹没有什么大不了,要论马匹的数量,渠国可能会缺粮,但是绝对不会缺马,目前渠国缺的是人。
最终易衡拍板决定,渠君签字盖印,通过此项决定,并且对于‘兄弟’国威国,黄以默也制定了一套贸易方案,威国对于渠国的马匹同样眼馋,但是威国没有那么多铁矿石,所以黄以默要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易衡认为没有问题,渠国财政税收快要撑不住了,这个时候就要大胆一点,激进一点。
黄以默对此非常的感激,从易衡的力挺上,黄以默感觉到了易衡对他的重视和支持,这可要比他赚取钱财重要的多。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