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本就在相王事件之中受损严重,随后又吞灭了宋国,基本上连年征伐,已经是强弩之末,加上齐国距离风国最远,顶多派出40万军士,这也是齐国的极限。
楚国更不用想,虽然距离风国最近,并且两国之间仇恨最深,但是也就派出40万的军士,毕竟楚国也没有时间恢复。
燕国可能是六国之中派兵最多的国家,军士的规模有可能达到50万的数目,这样一来的话,北方三国70万,齐楚80万,燕国50万,六国联军合计200万人,看似规模非常庞大,后勤的消耗也是极为严重,易衡认为顶多1年的时间,六国后勤就支撑不住,所以风国最多坚守1年,就能破解此次六国围攻之计。
目前关键在于60万的军士数目必须要有取舍,易衡认为巴郡由于楼船训练时间较短,虽有利器和精良装备辅助,也只能勉强不落下风,想要重创楚国有些过于困难,加上巴郡刚刚才开始重建,很多郡县还未恢复生机,既然如此的话,直接舍弃巴郡,巴郡采取迂回牵扯的战术,拖着楚军即可。
而长丰郡则是同样如此,没办法易衡手里只有这么一点兵,不可能兼顾所有方向,加上联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分散的话,反倒是每处都在劣势,唯有集中兵力,达到一处的均势,甚至是优势,方能给联军带来挫败。
而渠四郡之地才是此次的主战场,易衡决定在此处,好好的挫败联军,并且这也是联军无法想到的地方,毕竟巴郡还有山地作为地形优势,阻拦大军的前进,长丰郡则是有函玉关和叶峰关作为屏障,有着关隘的优势,只有渠四郡处于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国人数没有优势,又没有地形的优势,联军做梦都想不到,风国会把渠四郡作为主战场,派出最精锐最多的军士囤积于此。
风国还是以防守反击为主,必要时刻的话,易衡能够舍弃关外所有的郡县,前提是要重创六国联军,按照易衡的想法,想要拿下关外几郡之地,就必须要付出足够多的代价,风国的土地和城池哪有这么好拿。
大量的诏令开始下发,各地开始调遣物资,做好防御的准备,特别是数个重要的关隘,更是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为防止攻城器械对于关隘的冲击,火油显得特别重要,蜀郡恰巧能够生产火油。
易衡不得不感慨,蜀郡真是宝地,不论是盐、铁、茶叶、丝绸、煤、火油皆能大规模生产,直言打下蜀郡乃是最正确的选择。
风国拥有蜀郡之后,可谓是拥有了一个极为安全的大后方,并非是易衡瞧不起联军,而是蜀郡太难打了,自从上次偷袭小路成功之后,易衡已经在小道上布置了暗哨,毫不夸张地讲,200万联军全部集中在一起,临时修建栈道也没用,风军守卫放任不管,联军少说也要浪费数年时间,才能修建出一条两人并行的小道,就这点宽度的栈道,哪怕只有几千人,也能轻松防守,易衡还就不信了,联军未必还能逢山开山,遇水搭桥,要是真能如此,易衡还要好好感谢联军,帮他解决了蜀道难以运输的千古难题。
易衡并没有在庙堂上发表太过于激昂的话语,而是相当云淡风轻,这样的表现反而比打鸡血的发言好上很多,群臣也稍稍平复了内心。
渠四郡乃是重中之重,易衡示意褚良当任统帅,赵虎为副统帅,吕宗则是调到叶峰关一侧防守,底线是守住函玉关,巴郡则是继续让徐嘉担任水军指挥,张燕则是负责陆军指挥,乌槐则是安排在了长丰郡、筱风郡、云泽郡运输辎重,一旦叶峰关被攻破,意味着一场大混战来袭,想要保证渠四郡不被两面夹击,就必须要有一股高机动队伍进行拉扯,很显然乌槐的轻骑非常适合这个工作。
安排妥当之后,易衡依然有些不放心赵虎,亲自写信告知赵虎一定要听从褚良的安排,不可随意的违背和更改褚良的命令。
易衡这次也是下了血本,除了承诺的爵位以外,拿出了大片的土地进行赏赐,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将士的积极性和斗志。
如今风国已经‘危在旦夕’,易衡只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为此税赋和徭役将会提高,军役的时间也会延长,并且承诺一旦战事结束之后,将会对百姓进行补偿。
风国的黎民百姓不但没有怨言,而且还积极踊跃的捐赀捐粮,让自家的儿子参军报国,甚至还有人写死字旗交给自己的儿子,让其死时裹身,伤时擦血,这让易衡大为震惊和感动,为此破例封此人为忠义爵,享不更的爵位和待遇。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