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惊疑不定,这人明明就是崔珏啊!怎么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否认。
“你转过脸来!”李世民喝道。
崔珏大笑着转过身,朝着李世民一笑。李世民身子一抖,几乎坐倒,连魏徵等人也骇得有如木雕泥塑——在他们面前的,哪里是那个丰神俊朗的三晋才子?竟然是一个没有脸皮,连鼻子都被割掉的无面人!
他脸上斑斑驳驳,到处都是刀疤和丑陋的瘢痕,竟然是将整张面孔都剥了下来!看那伤痕的颜色,并不是新鲜的,只怕是好多年前就已经剥掉了。这人,无论和曾经记忆中的崔珏,还是昨夜在幽冥界见到的崔珏,完全是两个人。
李世民呆住了,魏徵呆住了,所有人都呆住了。
“阿弥陀佛……”众人的身后响起一声佛号,玄奘的身影慢慢走了过来,怜悯地看着坐在栈桥尽头的无面人。
“哈哈,法师来了么?”无面人朝他招了招手。
玄奘缓缓地走过去,无面人一把拉住他的手,嘴里涌出一团鲜血,却硬生生地咽下,低笑道:“我跟你说一句话。”
玄奘把耳朵凑到他嘴边,无面人喃喃道:“若是回头见到长捷,告诉他,我谢谢他,从此不再恨他了。”
玄奘困惑不已,却点了点头。以他的经验,自然看出这人早已经生机断绝了。
“不——你是崔珏!你一定是崔珏!”李世民有如发狂了一般,愤怒地冲了上来,一把抓住无面人的衣襟,嘶声喝道,“你到底是不是?快说——”
无面人呵呵大笑,口中涌出一团一团的血沫,喃喃道:“陛下,他日幽冥界再会……”
头一歪,死在了李世民的怀中。李世民悚然一抖,急忙放开他的尸体,踉踉跄跄地退了四五尺远,整个人痴傻了一般。
李优娘动作轻柔地把无面人的尸体抱在怀中,仿佛怕弄痛了他,又仿佛自己抱的是一团空气。她轻轻拍着他,脸上含着笑,眼睛里流着泪,喃喃地唱着歌,仿佛在哄一个孩子: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崔郎,咱们这就回家,你永生永世都能看着我了……”
她最后欢悦地说道,随即拔出无面人腰腹中的匕首,狠狠地插进了自己的胸膛……
身子一歪,两具相爱的尸体互相依偎着,静静地坐在鱼鹰渡口,伴随着滔滔不绝的流水。
尾 声
李世民失魂落魄地回到霍邑,触目便是一座熊熊燃烧的宅院,一问,顿时惊呆了,法雅竟然被囚禁在这里!
“谁放的火!”李世民暴怒不已。崔珏死了,法雅若是再死了,自己还如何证明幽冥界是真实还是虚幻?
守卫的校尉苦笑:“陛下,这火就是法雅放的。”
李世民怒不可遏,朝火场里嘶喊:“法雅,你这个懦夫,不敢面对朕!”
火场中,远远传来一句佛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阿弥陀佛!”
随即整座房屋坍塌下来,轰隆隆的声音掩盖了一切。李世民惘然若失,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证明幽冥界的真实与虚幻了。这些智者留在人间的一切痕迹,都被毫不留情地磨灭了,连同他们的生命。
他无心再巡狩河东,匆匆回到了长安,立即以霹雳手段罢免了裴寂。削食邑之半,放归本邑蒲州。经过这么多年的辛苦,裴寂终于算是体面地回归故里。然而裴寂在这场计划中的背叛之举,却深深地得罪了法雅的信徒。一个名叫信行的僧人,经常蛊惑裴寂的家僮,说道:“裴公有天分,是帝王之相。”
管家恭命将信行的话告诉裴寂,裴寂惊恐不已,私下里命恭命将那个家僮杀人灭口。恭命不敢杀人,只是把家僮藏匿起来。后来,恭命得罪了裴寂,就向李世民告发。
李世民大怒,新账老账一起算,下诏曰:“寂有死罪者四: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称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戮以灭口,罪四也。我杀之非无辞矣。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
这段话后来记载于《旧唐书·裴寂传》中,成为裴寂的盖棺论定之语。但李世民发布这四条罪状中,终究没有牵扯他诛杀刘文静之事,好歹算念及判官庙散尽家财之举,留了他一命。裴寂被流放到广西静州。数年后李世民顾念旧情,将他召回长安。不久裴寂病故,终年六十二岁。
同时,这场幽冥还魂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李世民,虽然他一直固执地认为是人谋,可是却止不住心中的恐惧。一生中广建寺院,超度死在自己手中的亡魂。并亲自下诏悔过:窃以如来圣教,深尚慈仁,禁戒之科,杀害为重,永言此理,弥增悔惧。今宜为自征讨以来,手所诛剪,前后之数,将近一千,皆为建斋行道,竭诚礼忏……冀三途之难,因斯解脱。万劫之苦,借此弘济。灭怨障之心,趣菩提之道。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因早年杀兄除弟,内心惊惧,便向他一生中最欣赏的僧人玄奘询问:“欲树功德,何最饶益?”
贞观二十三年,临死之时,李世民仍不放心地向玄奘打听因果报应之事。他一直不相信自己会在这一年死去,哪怕身体极端衰弱,也坚持要服用天竺巫师娑婆寐炼制的丹药。面对诸臣的反对,他告诉众臣:“朕早已得天谕,还有十年寿命,岂会因胡僧之药而亡?”
服药之后不久,他的身体便再也支撑不住,溘然驾崩。
贞观三年夏天,玄奘回到长安,挂锡洪福寺,然后再次向李世民上表,请求允许自己西行天竺。贞观元年那次是不理不睬,这次不同,李世民亲自召见玄奘,询问他西行的目的,玄奘一一陈述。
李世民钦佩不已,感慨道:“与法雅相比,法师这求佛之路才是如来正道啊!法师愿意远涉瀚海,行走数百国,为我大唐求得如来真法,朕岂有不愿之理?只是法师知道,如今西域不稳,东突厥雄踞大漠,铁蹄时时入侵。从武德年间,为了严防密谍以及借商旅的名义资敌者,朝廷下令封锁关隘,所有人等以及盐铁布匹之物一律不准出关。”
玄奘苦笑:“贫僧的来历陛下清楚,绝非密谍,也不会携带盐铁布匹。”
“朕当然知道。”李世民也笑了,但面容一肃,“但法师周游全国,对大唐的各地虚实了解无比。朕是怕万一法师被异族拿获,那你就是一幅活地图啊!况且你是我国名僧,若落在夷狄之手,让朕何以对天下人交代?法师的宏愿朕知晓了,且静待些年头,等朕收复河西,击败东突厥,必定放法师西去。”
玄奘苦笑,等他收复河西,击败东突厥?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说不定自己连胡子都白了,床榻都下不了了。他再三恳求,李世民终是不允,玄奘只好怏怏地回到洪福寺。
到了山门处,忽然背后有人低声叫道:“玄奘哥哥……”
玄奘浑身一颤,急忙回头,却见香客丛中俏立着一位靓丽的少女,竟然是绿萝!
“绿萝小姐,”玄奘又惊又喜,“你怎么在这里?那日兴唐寺地下一别,随即寺庙坍塌,贫僧还以为你已经遭了不测。”
“我遭了不测你很高兴吗?”绿萝冷着脸道,“从此不再纠缠你了,你自在多了吧?”
玄奘哑然苦笑。
绿萝脸上现出哀戚之色,喃喃道:“那日你带着陛下跳进还阳池之后,我与阿爷见面,然后他就安排人把我连夜送到了晋州。直到三日后,我才知道霍邑发生的变故,兴唐寺坍塌了,阿爷死了,娘死了,连继父也死了……这个世上我孤零零的,再也没有一个亲人。幸好得了马典吏帮助,我才在霍山的判官庙后面安葬了双亲和继父。后来听说你来了长安,便一路迢迢来寻你,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你住在这洪福寺。”
玄奘满是怜悯,这个少女的身世真是凄惨,他叹了口气:“以后绿萝小姐打算怎么办?”
绿萝摇摇头,一脸茫然:“既然找到了你,我就还跟着你吧!”
玄奘傻了,可绿萝说到做到,从此就跟定了玄奘。她无法住到洪福寺里,就在对面租了房子住下,崔珏对她的未来安排得极为妥帖,生活用度根本不需考虑。这小姑娘便日日跑到洪福寺里,名曰上香,其实就盯着玄奘。
到了秋八月,长安一带以及关东、河南、陇右等沿边各州,受到霜灾和雹灾的袭击,庄稼绝收,饥民四出,朝廷无力救济,只好赦令道俗可以随丰就食。哪里有吃的你们到哪里去。
这日玄奘听说有大批灾民往西去陇右,心中一动,混在灾民中,岂非可以混出边关,西去天竺?
他说动就动,收拾好行囊,办好离寺的手续,就离开洪福寺,没想还没到山门,绿萝提着食盒迎面而来。见他背着行囊,一副出远门的打扮,绿萝不禁大吃一惊:“玄奘哥哥,你要去哪里?”
玄奘无奈,只好将自己打算混出边关,西行天竺的计划说了一番。绿萝顿时泪水滂沱,无力地委顿到了地上,哭道:“玄奘哥哥,你告诉我,在这人世间找个可以依托的人,为何这般艰难?”
玄奘长叹一声:“你过执了。人世间的精彩你根本不曾领略,只是把懵懂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僧人的身上,无疑在缘木求鱼,觅兔寻角。绿萝小姐,你往贫僧的身后看,世间斑斓,你根本没有看到啊!”
“我不看!”绿萝暴怒,跳起来跺脚道,“我就是要等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她仰头盯着玄奘,忽然从怀中抽出一把冰蓝色的弯刀,冷冷地道,“这是波罗叶的那把弯刀,我一直随身带着,若是得不到你,我就会用这把弯刀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杀了波罗叶,用他的刀,给他偿命!”
玄奘一头是汗,却不知如何化解,急道:“可是贫僧这一去,十有八九会被那瀚海吞噬,根本回不来!”
“我不管!”绿萝坚决地道,“你决意要去,我也无法阻拦,但你跟我说,你几时回来,我便等你到几时!若是到了时候你不回来,我就用这把刀割断我的脖子!”
玄奘实在无可奈何,忽然看见面前一棵巨大的松树,枝叶西指。他指着松树断然道:“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绿萝看了看那松树,冷静地点点头:“玄奘哥哥,我记住了。我会一直等在这里,等着枝头向东的那一天……”
玄奘无言,背着行囊茫然离去。直到他的背影消失,绿萝仍旧痴痴地站在松树下,翘首而望……
玄奘身负行囊,孤身西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日,这一日,路过秦州的一处乡下,忽然看见村头水井旁的一棵大柳树下,正围着一群村汉听一个男子讲变文。变文这些年刚刚兴起,故事性十足,可以讲,可以唱,内容大多是些佛经故事,深受底层百姓的欢迎。一群村汉将那男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人虽然多,但大家都屏气凝神,听着那汉子讲唱。
那汉子讲的变文故事玄奘居然从未听说过,只听一个沙哑的嗓音道:“皇帝惊而言曰:‘忆得武德三年至五年,收六十四烟尘,朕自亲征,无阵不经,无阵不历,杀人数广。昔日罪深,今受罪犹自未了,朕即如何归得生路?’忧心若醉……”
玄奘忽然便是一怔,武德三年,收六十四烟尘,这说的岂非当朝天子吗?他驻足静听,却听那汉子一直讲唱:“皇帝到了萧门前站定,有通事高声道:‘今拘来大唐天子李某生魂。’有鬼卒引皇帝到殿门口设拜,皇帝不施拜礼,殿上有高品一人喝道:‘大唐天子李某,何不拜?’皇帝高声而言:‘向朕索拜礼者,是何人也?朕在长安之日,只是受人拜,不惯拜人。朕是大唐天子,阎罗王是鬼团头,因何向朕索拜?’阎罗王被骂,乃作色动容。皇帝问:‘那判官名甚?卿近前来轻道。’判官道:‘臣姓崔名珏……’”
玄奘听到这里,顿时大吃一惊,这汉子讲的,竟然是李世民游览幽冥界的那一段!连崔珏也在其中。他急忙扯了一名听得津津有味的汉子,问:“敢问施主,你们在听什么?”
那汉子头也不回,急忙忙道:“《唐王入冥记》,最新的变文,说的就是当今的陛下啊!”
玄奘傻了,正在这时,忽然有一名姿容端庄的少妇,牵着一个虎头虎脑的两三岁男孩儿,从远处村里走了过来,到了人群外,笑道:“陈郎,该回家吃饭啦!”
“哎哟,陈家娘子来啦!”周围的汉子一起笑道,纷纷让开路,正在讲变文那汉子走出人群,拉着娘子和儿子的手,大笑道:“今日到此为止,回家吃饭去!”
夫妻两个牵着孩子的手,一路欢笑着朝村里走去。
玄奘看着那男子的背影,有如被轰雷击中一般。无论十年百年,整个世界如何变幻,他也不会忘记那张面孔,因为那是他十岁以后最美好的记忆,陪伴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困厄的时光,带着他走上佛家之路,并和他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
——那是他寻找已久的哥哥,长捷!
“那个少妇便是裴家的三小姐吧?那个孩子,就是我的侄儿……”一瞬间,玄奘泪水奔流,感激和喜悦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他想起崔珏临死前的话:“若是回头见到长捷,告诉他,我谢谢他,从此不再恨他了。”心中有如醍醐灌顶,忽然便明白了那话中的含义——正是长捷与裴缃私奔,引起朝廷注意,才使得崔珏的处境极为艰险。为了防止被朝廷窥察到自己的模样,泄露秘密,他竟然将自己脸皮整个剥下,然后制成了人皮面具重新戴在脸上!
正是这种被迫毁容的痛苦,才使得崔珏深恨长捷。可偏偏又因为他几年前便毁了容,李世民最后抓获了他,也无法确定他真实的身份。幽冥还魂,在帝王的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噩梦!法雅和崔珏险之又险地获得了成功!
也正因为如此,崔珏对长捷才最终释怀,临死前原谅了他。
李世民满含威慑的话,在玄奘的耳边响起:“至于你那二哥,一则急流勇退,还算知趣,二则朕也找不到他,你呀,就期盼他永远别让朕找到吧!”
“二哥,”泪眼迷蒙中,玄奘凝望着长捷远去的背影,喃喃道,“就祝福你永远别让皇帝找到吧!”
他哈哈一声长笑,擦干泪水。满目的风沙中,孤单的身影踏上西行的漫漫旅途。
时光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大唐早已强盛一时,长安城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都市。昔日明眸善睐的少女如今已满脸憔悴,白发丛生,却依旧守着洪福寺,守着寺里那株苍老的古松。她日日来到松下,眺望着松树上斜指向西的枝叶,口中不住地念道:“玄奘哥哥,你答应我的,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你就回来。如今两个五七年已经过去了,你为何还不回来……”
树下的行人与香客惶然注视着这个疯癫癫的女人,一个个绕行而走,窃窃私语不停传来:“这个疯女人又来了!”
“她为何每日都到这松树下转圈?”
“你还不知道啊?据说这个女人在这树下转悠了十六年了,听寺里的僧人说,她从贞观三年就日日在这树下徘徊,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九年,那可不是十六年了么?”
“她到底是疯了还是傻了?究竟怎么回事?”
“没人知道,她从不和人谈话,只是自己每日在树下徘徊,喃喃自语。谁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忽然人群喧哗了起来,众人纷纷仰头:“快看啊!那女人爬到树上了!”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只见那女人手中握着一把寒光凛凛的弯刀,爬到树干之上,朝着斜指向西的树枝死命劈砍。那弯刀上带着奇异的花纹,看起来极为锋利,一刀劈下,手臂粗细的枝干应声而落。那女人仿佛疯狂了,口中狂叫道:“你骗我!你骗我!你为何还不回来——”
她边哭边砍,眨眼间将那根树枝砍得七零八落,随即从树上一跃而下,痴痴地望着古松:“玄奘哥哥,你说过,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你即回来。你看,松枝头向东了……”
众人惊讶地望去,果然见那根最粗大的枝干被砍断之后,只剩下一根向东的松枝……
那女人抱着树干慢慢地委顿到了地上,仰望着松枝痴痴地笑道:“玄奘哥哥,你终于回来了……”
附 录
人物、地理史料
法 雅
法雅,河东良家子,修长姣好,黠慧过人,懂拈阄战阵之术。李渊仕隋,偶遇于长安市上,与他交谈,“雅其博达,遂相友爱”。将他引至邸中,命诸子礼拜。太原起兵时,又置之帷幄,秘参机要,言听计从,权倾左右。后李渊称帝,欲官之,雅不愿,乃立之为化度寺主。
——《大唐创业起居注》
(贞观)三年,有沙门法雅,初以恩幸出入两宫,至是禁绝之,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兵部尚书杜如晦鞫其狱,法雅乃称寂知其言,寂对曰:“法雅惟云时候方行疾疫,初不闻妖言。”法雅证之,坐是免官,削食邑之半,放归本邑。
——《旧唐书·裴寂列传》
长 捷
长捷,俗家名陈素,玄奘的次兄。风神朗俊,体状魁杰,有类于父,好内外学。长捷兄姐共四人,长捷为次,玄奘最小。长兄的名字、身份俱不可考。其姐嫁到瀛州张家。长捷早年出家于洛阳净土寺,玄奘五岁亡母,十岁丧父,于是携幼弟前往净土寺出家,“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
唐武德元年,洛阳战乱,长捷携玄奘逃难至长安,同年冬,越秦岭抵达益州多宝寺。长捷精通佛学与老庄,善讲,较具名士之风格,益州路总管酂国公窦轨、益州行台民部尚书韦云起,均对其钦重。时人传诵道:“昔闻荀氏八龙,今见陈门双骥。”
武德四年,玄奘欲离开益州外出参学,但唐初制律,实行关禁政策,凡行人往来,关令“必据过所以勘之”,即必须勘验过关文书。若游方的僧侣没有携带文书,将受盘问禁止。私自度关者,徙一年。长捷考虑到玄奘的安全,坚决禁止他出川。于是玄奘留书作别,通过往返长江水路的商人帮助,私自搭上船只,沿江而下。从此与长捷失散,终玄奘一生,再未相见。
据《三藏法师传》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续高僧传》等整理
崔 珏
崔珏,字子玉,山西祈州古城县人,生于隋朝。崔珏父名让,母刘氏,平时“厚德好施,梦岱岳神赐以双玉”,令夫妻吞之,生下崔珏。其后,举孝廉,唐贞观七年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言其入地府为判官,执掌生死簿。
据明王世贞《列仙全传》、清姚福均《铸鼎余闻》等整理
崔珏,字梦之。唐朝著名诗人。尝寄家荆州,大中年间登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全唐诗》第五百九十一卷录其诗九篇,尽为佳作。其为李商隐挚友,《哭李商隐》一诗中“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为千古绝句。
据《全唐诗》等整理
本书中的崔珏,乃是将二人糅合为一。
崔珏最早的故事见敦煌变文《唐太宗游冥记》,武则天天授时期已经成型。因幽冥还魂,崔珏被唐太宗封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后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天宝年间,安史叛乱,玄宗南逃川蜀。崔珏给玄宗托梦道:“毋他适,贼不久平矣!”后果然平定安史之乱,玄宗返回长安,感念其报信有功,特命在长安新建一庙,封为灵圣护国侯。
北宋太宗时,有公主向崔府君祈福,“祈之有应”,而被赐名“护国”。宋仁宗景祐二年加封崔府君为护国显应公。宋哲宗元符二年改封为护国显应王。宋徽宗时又加封为护国显应昭惠王。即使与宋为敌国的金朝,也未曾冷待,命崔珏代享南岳之祭。
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康王赵构欲北上媾和,途中停留在崔府君庙,掷珓占卜吉凶,崔珏显灵,阻止其北上,遂得偏安百余年。(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此事,成书于南宋年间的《靖炎两朝见闻录》记载得更为详细:……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去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有如此大功,崔珏在南宋备受礼遇,淳熙年间,宋孝宗秉宋高宗命,封其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据《南渡记》)
更大的功劳还有一桩,据熊克《中兴小纪》记载:宋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赵昚出生前,其母梦见绛衣神人自称崔府君者,抱一只羊给了她,并说“以此为识”,然后便怀孕。高宗听说后,认为此子必非寻常,就接到宫中抚养,绍兴三十二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孝宗。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成为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有此恩遇,南宋的帝王对崔珏不吝厚赐,广造庙宇,临安城显应观更是华丽无比,殿名是御笔题写,“祠宇宏丽,像设森严,长廊靓深,采绘工致”。高宗、孝宗还常常临幸,有次还以“丹垩故暗,赐金藻饰一新”。当时崔府君庙遍及全国,仅就山西而论,晋东南及周边几乎无县不祀,甚至一县有庙宇三四座者。
元朝时,崔珏被封为“灵惠齐圣广佑王”。明洪武四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崔府君为神,正神文号,命岁岁致祭。
崔珏身后名声之隆,盖压帝王,千年不灭。其庙宇至今犹存。
兴唐寺
唐代兴唐寺有多座,一座位于长安城内太宁坊,原名罔极寺。为神龙元年三月十二日太平公主替母后武则天祈福所修建。开元二十年六月七日,改称兴唐寺。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长安时便赐居兴唐寺。
第二座位于徽州府歙县,唐高祖李渊建德二年,于西干山麓滨江处,敕建兴唐寺。由于寺处练水之西,故当地人习称“水西寺”。大诗人李白游历徽州时,曾到寺中参拜,并留下《题兴安水西寺》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改名太平兴国寺,并沿用至今。
第三座位于晋州霍邑县境内,霍山主峰西南,霍邑县与赵城县交界处,今属山西省洪洞县,有兴唐寺乡。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灭隋,兵至霍邑,隋虎牙郎将宋老生据守霍邑,恐宋老生固守不出。李渊军缺粮,又流传突厥与刘武周将乘虚袭太原,李渊欲北还,被李世民劝止。后传说得神人指点,以轻骑诱敌之计击破宋老生,夺取霍邑。
《旧唐书·高祖本纪》记:“(大业)十三年秋七月,高祖率兵西图关中……发自太原……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曰:‘余为霍山神使,谒唐皇帝曰,八月雨止,路出霍邑东南,吾当济师’……八月辛巳,高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十一月丙辰,攻拔京城。”
武德年间,唐高祖“感神大恩,敕于山麓建寺,赐额‘兴唐’”。然亦有一说,为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兴唐寺以报神恩,派五百人修了三年而建成,并植四株油松于寺门两侧。北宋时,兴唐寺被改名为崇胜院。金熙宗时毁于兵燹,后重建,元明时恢复兴唐寺名。明末一度荒废,时人有诗云:“碑生苔藓无全字,树杂隋唐不记年。僧舍数椽流水外,山云一抹夕阳前。”
清康熙年间虽经重建,但亦敌不过岁月的荒芜,现除清代修建的藏经楼残留外,其余尽毁。据说留存有李世民所植的一株油松,高十四米,径三米,树干向西北倾斜。
(https://www.xvqianqian.com/4141/4141187/17180336.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