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单说这事呢?须知自魏晋以来有句能让人耳朵磨出茧子的至理名言,叫作“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按照九品中正制授官,从六品下是道坎,士族子弟要进入仕途的话,哪怕就是个傻子授官最低也是个从六品。而你要是寒门出身,就算才比天高干这辈子到正七品上也就到头了。
所以六部里的各司主事有不少肥缺,可是世家大族子弟们却连瞅都懒得瞅一眼——人家就算差钱,也丢不起这个份儿!所以他们的眼睛都盯着那区区四十二个主官的位置,哪怕是个上下受气、没多少实权的员外郎都可能有好几个血统高贵、家世不凡的公子哥为此抢破了头。从魏晋以来几百年这样的官位就是天然为世家大族准备的,极少出现例外,现在可好,这个王世充就算有晋王撑腰又算哪头蒜?而且还是个下三滥的西域胡儿,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王世充发现他在京师中简直寸步难行,不但在公务上上官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拿个芝麻绿豆大的破事当众斥责羞辱他,而且下属们也不把他这个员外郎当回事,敷衍塞责都是轻的,公然顶撞、拒绝行事的也不少见。最过分的是,他一个堂堂的朝廷命官在大街上被受人指使的泼皮混混羞辱,报官之后居然没人愿意管!然后他以数倍之金在京师购屋置业,居然无人敢卖!
短短数日之内王世充便受尽了屈辱,他本想找晋王告状,但是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断了这个念想。他采取的办法对于羞辱继续隐忍的同时,一边积极的越过上司直接朝廷陈事进言,以图引起晋王的注意,一边利用职权徇私作弊,随心所欲的贪污受贿。这时候看他不顺眼的人跑来斥责他,他就言辞非常激烈的巧言诡辩文过饰非,就是绝不认错,让这些人无可奈何。此时晋王杨广在朝中的声望正如日中天,隐隐有压倒太子杨勇的趋势,谁也不想因为这个小人物直接得罪了这位大贵人,毕竟他们只是想通过小动作逼走王世充,直接撕破脸闹个不可开交他们也没这个胆子。
不过杨广的耳目十分灵通,很快知道了王世充的遭遇。杨广素怀大志,对皇位势在必得,而且早就对登上帝位之后的施政方针有所谋划,破坏山东士族的根基,消除其对皇权的威胁就是他所瞄准的目标之一,他也因此大力提拔了一些像王世充这样的出身寒门的臣子以备他日之用。可是此时他毕竟还未当上太子,不想太早暴露出对于士族的敌意,所以在权衡之下他决定将王世充外调,把他外派到江都那个荒僻之地当了个宫监。
在京师的世家子弟看来,调任京师不足半年便被贬斥到地方的王世充是个十足的失败者,并因此而欢呼,又不知道做了多少首诗来嘲讽、讥笑这个不识抬举的西域胡儿。可是王世充却不这么认为,在他心里对于杨广是感激的,哪怕杨广其实并未在他与士族子弟的斗争中为他出头,而是把他当成了妥协的牺牲品踢出了局,但是这毕竟也是一条出路。这种待遇,不论是对王世充个人,还是他身上烙刻的西域胡人身份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善待。
杨广继位之后,并未立即将王世充调回中枢,反而任命他为右监门将军,使他成为了江都事实上的军政***。待到东征开始之后,为了稳固后方,杨广干脆任命他为江都留守。要知道此时的大隋三都留守中,除了王世充之外的另两位都是皇孙之尊,由此可见杨广对他的信任之重。
杨广的信任很快得到了回报。杨玄感造反导致东征失败之后,杨广回军平叛受阻于河北,天下一片大乱。拥兵十万、坐镇江都的王世充此时也在杨玄感的招揽之列,并向他许以王爵以及纳言之位。不过王世充不为所动,不但将使者斩首,还连斩劝他易帜反隋的数名亲信将领。在表明了自己忠于大隋、忠于皇帝的坚定立场之后,王世充并没有头脑发热的立即北上救驾,而是出动兵马大肆清剿江都周边的反贼,杜伏威被他撵得走投无路,只好跑到河南当起了义军的副盟主,沈法兴更是被他杀得鸡飞狗跳,一路逃到了东海边上差点跳了海。大反贼尚且如此,那些势单力弱的山匪蟊贼更是被他杀得人头滚滚,江都周边方圆数百里内凡是敢刺毛乍刺的统统斩尽杀绝,剩下的好像除了良民就是顺民,算是彻底的给他的皇帝打下了一块安稳的地盘。
(https://www.xvqianqian.com/4300/4300486/43575609.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