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47章 来自曹魏的反思

第347章 来自曹魏的反思

只可惜,诸葛瑾一个人的意志怎么可能敌得过吴王加上吴郡世家的集体意志。

没有任何悬念,尽管诸葛瑾一再坚持,但他还是被派往了江夏。

至于荆南,却是交给了孙权的另一名心腹——徐盛。(其生卒年不详,一说在黄武年间,即公元229年前后,受到历史的改变,多活了两年也可以理解哈。主要是作者菌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无他,相较于陆战,徐盛显然更擅水战。

观其一生重大战役,胜者,诸如柴桑拒黄射,横水退魏军、洞口击曹休,徐陵挡臧霸,几乎除了夷陵之战外,都是以水战而胜,而其生涯中最大的失败,则是在陆地之上。

对,没错,就是逍遥津一战。

被张辽突破了不算,连自己的牙旗都丢失了,要不是后续潘璋、贺齐的兵马赶到,徐盛自己能不能逃脱都说不定。

由此可见,徐盛的水战能力是远高于其陆战能力的。

可偏偏,孙权却是将他调到了山地居多的荆南,而不是水路居多的江夏。

没办法,还是那句话,孙权的手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徐盛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子的存在了。

相比于蜀汉的人才辈出,东吴这边,却是渐渐感受到了手下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

好在的是,东吴依然据有长江天险。

而有过赤壁之战的丰功伟绩在前,东吴之人倒也不算太过担心。

甚至在很多东吴人的心里,根本没有什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概念,相反,更多的东吴将士们心中所想,不过是再来一场赤壁之战罢了。

当然,这也不能算错,毕竟不管是曹魏还是现在的蜀汉,都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力量,足以攻破吴军的长江防线。

唯一对自家长江防线有冲击可能的那个人和那支水陆两栖特攻队,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就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东吴“白衣渡江”的无耻行径,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确保自身的安全,远比开疆拓土要来得重要得多。

只是,一般的人可以这么认为,但若是身为一国之君的孙权也这么想,那就着实是有些太小家子气了。

喷他,也没毛病好吧。

当然,这或许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

这也不是地图炮,毕竟这片土地之上,由北至南一统全国的不胜枚举,而自南而北一统天下的,却只有那个开局一个碗的重八大神。

不管怎样,在双方的妥协之下,东吴终于是重新构筑了整体的防御体系。

具体部署为:诸葛瑾领兵四万,驻守江夏;徐盛领兵两万五千,驻守荆南,并控交州之地;而陆逊则是领兵五万,负责整个东线,包括建业在内的的防御。

虽然仅仅从最高的统帅的兵权来看,诸葛瑾和徐盛的领兵已经盖过了陆逊,但实际上两方人马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就像是陆逊,虽然统帅着全部东线的兵马。

但实际上负责驻守王宫的数千兵马还是掌握在诸葛恪的手中。

同时,在诸葛瑾的手下,也自然有来自吴郡世家的人员掌握着兵马。

这三人三向,也算是构成了一个三角的平衡。

当然,毫无疑问,荆南的一角会是这个三角之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可不要以为这两万五千人马在荆南这片区域已经很多了,这两万多人,不仅包括着即将驻守荆南的一万多兵马,还包括着交州之地的一万多人。

至于交州的一万多人,那是交州土皇帝士家的家底,这支兵马,显然不是徐盛拿着孙权的命令就能够轻易调动的。

而仅剩下的一万多兵马,还要分出数千人去对付那群麻烦的山越。

毕竟东吴可没有蜀汉的怀柔政策,多年以来对山越的剿杀,早已经让其彻底失去了招安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看似兵马还算充足的徐盛,实际能用来对付关兴的,恐怕还不足万人。

看起来,万人之数依旧倍于关兴。

可问题是,徐盛要防御的区域何止百里,关兴几乎可以在这漫长的边界线上,任意地攻击一点,进而调动徐盛的兵马。

而一旦关兴被拖住了脚步,一个不慎,势必就将遭到徐盛的围剿。

只能说,彼此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赢得战事的可能,就看彼此之间战斗怎么打了。

就在汉、吴两国各自忙碌之时,魏国也同样没有闲着。

随着与蜀汉的停战协定的签署,曹叡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将曹真和司马懿给召回了邺城。

没办法,如果说之前陇右、凉州,甚至是关中部分地区的丢失,曹魏还算能够承受,这一战便失了函谷和荆州,曹叡是着实有些不能接受了。

他迫切地想要知道,前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或者,是自家的战略决策出现了问题?

总之,曹叡很清楚,在接连的失利之下,魏国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

而且,还必须是巨大的改变和调整。

随着曹叡的命令下达,曹真和司马懿也是安排好各自的防务之后,随即便马不停蹄地赶回邺城。

应该说,两人的内心还是十分的惴惴不安的。

没办法,这次的失败实在是太惨痛了。

而且,曹真和司马懿也是明显感受到,不管是战略还是战术方面,自己都被蜀汉狠狠地压制住了。

巧合的是,曹真和司马懿几乎是前后脚回到邺城,随即,两人便是被等候在城门口的内宦给直接带入了王宫之中。

在等待的过程中,两人也是相顾无言。

该说什么,能说什么,两人本该是配合默契的生死弟兄,如今却是双双成了曹魏的罪人。

“仲达。”轻叹了一口气,终究还是曹真率先打破了沉默。

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只剩下了一句:“节哀。”

闻言的司马懿明显脸色有一瞬的惨白,毕竟,若是细细追究,下令司马师回返襄阳城的,不是旁人,正是眼前的曹真。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