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会战后记
武汉会战前,国军的指挥系统从上往下,依次是军委会,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这样的分工很细致,可是打起来以后,容易出现指挥低效的问题。
汇总了一众高级军官的意见之后,老蒋亲自下了命令,减去兵团,军团,旅,这三个单位,明确以一个军为战略单位,类似于小鬼子的师团,在作战的时候有较大的独立性。
从此以后,指挥系统改为军委会,战区,集团军,军,师,团这样的指挥层次。
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国军投入了超过一百万兵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以牺牲了40多万人代价,杀伤了近20万小鬼子,基本上实现了既定的战略转移目标。
从这一点上来看,武汉会战是抗战发生以来,打得最好的一战,动用的兵力也是最多,从中秧军到地方军,绝大部分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而且没犯太多的错误。
有人说,国军不是不能打,而是意志不够,只要委员长坚定不动摇,依然能够给小鬼子造成不小的杀伤,即便是打不赢,也不会败得太难看。
论断不一定完全正确,不过有一定的道理。
表面上看,小鬼子又打赢了,可实际上,小鬼子已经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论是武汉战场还是广东战场,都没能有效的消耗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从战略上看,胜利的又是中国一方。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委员长一个人的意志力坚定肯定是不行的,考虑到武汉战场上牺牲的人数众多,很多都来不及掩埋,专门在衡山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
这座公墓的名字叫南岳忠烈祠。
再看委员长对接下来的战事做的准备。
首先,军委会重新划分了战区。
眼下河北和山东丢了,河南和安徽被划为第1战区,司令官不再是程潜,而是卫立煌。
第2战区的司令官依然是阎锡山,负责的自然是以山西为主。
第3战区的变化不算大,司令官还是顾祝同,主要辖区依然是沿海地区,包括浙江、江苏、福建、以及内陆的江西、安徽。
第4战区,司令官由何应钦变成张发奎,张发奎在武汉会战中被老蒋数落了一番,可依然比于汉谋要强,而且两广的士兵普遍能打,善于本土作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领导。第5战区没什么好说的,辖区是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这些处在小鬼子进攻路线上的地区,李德邻毫无疑问的继续担任第5战区的司令官。
第6战区在湖北西部到重庆一线,暂时面临的压力不大,存在感自然不强,司令官由陈诚兼任。
第7战区原本在苏南、皖南和浙江北部,司令官由刘湘担任,现在已被撤销,直到1945年以后才重新确立,司令官为于汉谋,负责广东地区。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