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一点芳心两处开 > 第48章 一曲西厢天下赋

第48章 一曲西厢天下赋

元朝统一中原以后,重武轻文。

传统儒家思想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模式被打破了,文人不再是那个时代的骄子,地位也排在了娼妓之后、乞丐之前的“老九”,自我的丧失像晴空里的一道闪电一样劈向那些向来养尊处优的文人。

仕途失落的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批的文人墨客涌向青楼,为青楼女子代言,向红颜知己诉情。

【一】《凌波仙-上阕》贾仲明.吊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

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

王德信,字实甫,祖籍是腹里定兴县[保定市定兴县]。

他的父亲王逖勋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为妻。阿噜浑人在元代为色目人之一种,亦称回回人。这样,王实甫应该有一半回族血统。

王实甫不仅出身官宦名门之家,而且自己也做过官。他先以县官入仕,因治县有声,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但总因与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不合,便弃官回家了。

回到大都后,他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瓦舍之间,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生涯。

王实甫的儿子王结,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

他对自己有这样一位不务正业的父亲,深感脸上无光,曾劝解父亲不要涉足“歌吹之地”,在家安心养老,有“微资堪赡赒,有园林堪纵游”。

但王实甫痴迷于“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他乐此不疲,已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创作事业了。

王结无可奈何地依从了父亲。

【二】《凌波仙-下阕》贾仲明.吊词

作词章,风韵美,

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奇魁。

元大都时期的西四砖塔胡同一带,有勾栏数十处,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

王实甫、关汉卿等,整日流连于此,能体味到社会下层人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愿望。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元杂剧,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厢记》[1]。

苏州文人沈学文在大德四年[1300年]来到京城,当他观看了《西厢记》之后,对王实甫深感敬佩,不久便拜访了他,并成为了王实甫的好友。

久而久之,这些厮混于勾栏瓦舍、歌台舞榭之中的文人,开始对比起了各家歌女的优劣高下,并设想搞一次花间科举——选花魁。

选花魁,是指青楼花场模仿科举考试选头牌女,堪比现代社会的选美大赛。

沈学文对选秀的兴致最高。

他首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沈休文”,字“点秀”。意思是说,他以后不搞文学了,搞选秀了。他以王实甫为总裁,自任副总裁,并组织了一帮京城名流和才子,每年为青楼女子“评花榜”。还专门为“评花榜”写了许多文章,其中的优秀作品《燕都妓品》流传极广。

《燕都妓品》中把评判好妓女的标准分为四项,即“品、韵、才、色”。评选的项目,除了容貌、神态、言语之外,还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就是说,就算是一名风尘女子,想成为一日千金的“花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只要评上了花魁,便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因为每年选出的花状元,大都被达官贵人、豪杰富商高价娶走了。几十年下来,沈休文获得了超高的经验值。

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元仁宗下诏恢复了科举制度。

科举的恢复,使王实甫和沈休文等文人异常兴奋,认为这是他们年年举行“花间科举”督促的结果。自此,他也把每年的“评花榜”,改为了三年一次。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