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神秘系统诈尸
太极殿中,一众文武就长孙老阴人的提议又讨论一番。
晚上李世民更是欢喜的设宴款待众人,席间所有人都悄然离长孙无忌一段距离让他有些郁闷。不过李世民对他似乎挺满意,一连敬了他好几杯。
酒宴持续了很久才散去,李世民送走众人后有些无语的去见了长孙皇后。随后长孙皇后派人前往去了赵国公府邸,很快赵国公便请了一月病假。
具体发生什么无人知晓,可一众心腹文武都松了一口气。
泾阳,赵王府。李宣刚吃完饭一骑快速冲入府中直到前殿才停下,不等福伯询问下马的战士一脸严肃的大吼道:“陛下有旨,请赵王殿下接旨。”
“进来吧!”李宣有些懒洋洋的起身渡步而来,战士快速冲入拱手道:“殿下,陛下有令让你立马前往长安有要事商议。”
“知道了,下去好好休息。”
“喏!”
很快得到消息的谢侬怡与另外三女秀女携手而至,走在前方的谢侬怡轻声道:“殿下?”
“嗯,都回去休息吧。”李宣摆手笑了笑道:“本王明日一早出发,安心在家等着。”
“老奴马上去准备。”福伯老脸上笑容依旧快步而去,李宣无奈转世回到座位上端起茶喝了一口开始考虑起来。
此去应该是对出兵太阳国有了结论,至于说同意不同意李宣没什么想法。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朝堂那些人对太阳国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如果要让李宣选择最好直接亡国灭种最是简单。
如此不仅可以让未来的某些惨案消失也能让大唐获得更广阔的土地,可那些儒生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就是关于那些金银矿的分配问题,朝堂掌控是最好可如此财力怕是也会有人动心。这一件件理下来李宣也有些头痛,另外吐蕃似乎也有些异动。
虽然之前在草原坑了对方一把,可那位高原雄主也不是一般人呢。
自己离开后大唐是否能稳住?
李宣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招来笔墨冥想一段时间后奋笔疾书,开篇直接就是论一国一朝的强大对后世之影响。
开篇就是大格局,李宣对此也无所谓。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诸侯死社稷!
至于说君王死社稷之说李宣觉得还有些太早,大唐武力超群这是历代都不可否认的。大唐子民的热血他早有见识,大唐无须君王死社稷。
诸侯,在这里李宣也为后期李世民的子嗣问题做了伏笔。不然按照历史走向李世民一家子最后的下场没几个善终,尤其是长孙皇后的几个嫡皇子。
所以李宣觉得有必要提起留下伏笔,如此未来可操作性更强。
洋洋洒洒,如此这般。
李宣花了足足一个时辰,不断修稿最后才将一份奏折写好。
前面的几句让他很满意,后期的一些规划以及建议相对要平和很多。中间李宣更是迎合李世民写了对高句丽以及辽东之地的一些策略,之前他的白马义从早已去往辽东。
最近也有不少情报传来,对于靺鞨人的情况他也大概掌握了一些。
根据不完全统计,靺鞨人真是人口估计要让大唐君臣大吃一惊。
大唐早期的情报中统计的靺鞨人不足三十万,可李宣得到的情报确实超过三百万。这是什么概念?
大唐此时的人口也才千万多,因常年征战死伤无数从隋末的三千万人口突降一半。再加上连年灾害不断,死伤也是不计其数。
对此,李宣给出的建议就是花钱买人。
据不完全统计,靺鞨人目前还处于部落奴隶制情况。而且他们严重缺乏盐,铁锅等常规生活物资等。
这就是机会,李宣本来还不太相信前世看过的一本野史中的说法:唐初靺鞨地区,一石粗盐可换取五名壮劳力,二十左右妇人。
当白马义从的情报传来后李宣真的信了,而且还给李世民了一些建议。至于说对方采纳不采纳这不是他的问题,马上过年年后入春玉米等作物培育出来后大唐的经济将会稳步提升。
那时候李宣完全可以再去谋划黑山白水之地以及辽东地区,高句丽目前还不急。现在的高句丽正是如日中天之时,百年未曾有过战乱的高句丽无论财力还是民众都不可动摇。
现在的高句丽内耗也不小,再加上到时候扶持一批靺鞨人以及新罗人去打头阵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李宣甚至提议让李世民派出一些年轻将领前往西域。三十六国那可是真正的交通要塞,路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拿在手中。
总之,李宣的这一份奏折上去估计大唐朝堂都得震动。对此他一点不在意,现在的他无论是名声还是资历都足够了。那些有意见的人现在也基本被赶下台了,大不了到时候多分一些利益出去完事。
夜色正浓,李宣甩了甩酸软的手腕起身将奏折上的墨吹干小心的叠起来放在怀里。门外脚步声传来,不需要看李宣也知道是谢侬怡送宵夜来了。
脸上不自觉挂起了笑容,轻轻走了过去。
“殿下?”
“嗯,辛苦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