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瑶心中泛起微妙的情感,她轻吐一口气,脸上再次浮现出笑容。
“九公主确实学识广博,”苏瑾瑶说道:“《庄子》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认为这才是符合天意的生活;而《荀子》则主张人力可以超越命运,百姓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
当苏瑾瑶的声音落下,魏国使者显得有些紧张,大燕的大臣们却放松了一些。
颖妃对这些书名感到陌生,向身边的明月郡主询问。
然而,明月郡主的脸色并不好看,既有嫉妒也有轻蔑。
“我当然知道,书院的学生都了解过,《庄子》和《荀子》不过是常见的典籍,她不过是碰巧读过一些罢了。”
明月郡主如此回答,但颖妃从她的神情中看出,她也未必真正理解这些书。
景和帝宠幸颖妃,因此特地让身边太监解释道:“这两本书各有各的道理,前朝学子对此争论不休,也没有定论。苏二姑娘虽然学识渊博,但她身为闺阁女子,视野有限,难以给出结论。”
颖妃若有所思地看着苏瑾瑶,好奇这个女子是不知深浅还是胸有成竹。
而苏瑾瑶依旧面带微笑,看起来毫不畏惧。
接着,苏瑾瑶说出了令所有人震惊的话:“依臣女之见,不论是顺应天命还是人定胜天,都不过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言论罢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有人觉得她大胆妄为,甚至怀疑她是饮酒过多失了理智。
但在众人的注视下,苏瑾瑶依然镇定自若:
“《庄子》诞生于当朝皇帝征服西域四国之时,为了安抚新臣民的心,才有了这部著作。
而《荀子》出现时,正值南蛮入侵,当时需要鼓励民众保卫国家,于是就有了强调人类意志能战胜困难的说法。”
她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堂内缓缓流淌,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两篇文章谈的不是对与错的问题。无论是接受命运还是坚信人力可以战胜一切,这些都是古人为了保护家园而发自内心的声音。他们信仰的核心并不是所谓的天意,而是明智的领导者。
“啪!啪!啪!”
突然响起的掌声打断了众人的沉思,景和帝显得非常满意,“说得好,没想到你这位闺阁中的女子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苏瑾瑶微微抬起头自豪的说道:“父亲在家时常讲述他在战场上经历的故事,总是强调大燕今日的繁荣稳定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有人想要破坏这份和平,即便付出生命,他也会坚定地保卫疆土。”
大魏的使者们则显得不太高兴。
魏清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原本她想轻视苏瑾瑶,以为这样可以让对方不失面子地退让。
但没想到苏瑾瑶不仅见识广博,而且回答得既含蓄又有力,反而让自己显得小气,一开始就输了阵脚。这使得魏清感到如芒在背,笑容变得有些不自然。
“苏二姑娘的观点新颖,本公主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魏清说道。
张弓急忙插话:“虽然苏二姑娘的话很新鲜,但是文人讨论历史时通常不涉及当前的政治,所以她的行为不符合规矩。”
景和帝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张弓的言论显然不合逻辑,因为文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为朝廷服务。
“张大人此言差矣,苏二姑娘谈论的是过去的事情,刚才也只是朕有感而发,她才回应了几句。张大人难道认为朕也不该说话吗?”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