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之前,本届新科贡士需要在礼部的安排下再进行一次复试。
此次复试并不难,主要是确保贡士中不会有通过作弊上榜的人。
否则若将一个酒囊饭袋之辈送到皇上面前,那不是整个朝廷都跟着丢人吗。
通过复试后,礼部还要负责教授他们这些人面见君王的礼仪。
见到皇上怎么参拜,怎么回话,怎么行走,怎么坐下,一举一动皆有规定。
其实卫辞觉得大家一起跪下,异口同声喊“吾皇万岁”是最难的。
因为他学习能力极强,不管什么礼仪都能一眼即过。
唯独这个跪下整齐的行礼,需要团队合作,每个人都不能出错,否则气势就出不来。
好在能走到这一步,学习能力没有差的,练了几遍还是过了。
殿试的日子很快来临,终于熬到这一天卫辞给自己打气。
过了今天以后他就再也不用考试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这一路走来可真不容易,他总算走到最后一步了。
殿试当天所有学子先到皇宫外等候,等到人全部来齐了再由专人带领一起进宫。
卫辞到的时候不早不晚,已有不少学子在此等候。
很快他就看到了熟人,首先是程佑安。
程佑安脸色不太好,神色有些紧张,他的会试成绩是132名,一个不好很可能会落到同进士里。
程佑安还年轻,如果可以他宁愿再等三年都不愿当个同进士。
可成绩一经考出不能反悔,程佑安只能在殿试上拼一把,期待能在二甲末尾即可。
卫辞向程佑安走过去,走近了才发现程佑安旁边竟还站着章子敬和魏秉直。
看到两人卫辞脸上流露出一抹笑意:
“章兄,魏兄,你们也在。”
章子敬和魏秉直看到卫辞也很高兴:
“讼之,这次你真是风光了,你居然是会元!
我听说你乡试还是解元,考中秀才时又是小三元。
接下来岂不是该六元及第了!”
魏秉直拍着卫辞的肩膀满脸兴奋的感叹。
现在他还年轻,还会为了好友取得好成绩而高兴。
章子敬也满脸钦羡道:
“讼之,你真的不负众望,在书院时你功课就是最好的,如今得中会元,真是给咱们书院争光。”
章子敬与魏秉直都是卫辞在江南学院的同窗。
卫辞从江南书院离开以后,还跟两人通过信。
把自己乡试中榜,拜了老师还取字的事都告知了他们。
并让两人赴京以后就来文家寻自己。
章子敬性格腼腆,不好意思上文家攀关系。
入京后只给卫辞送了封信,说自己来京了,并约他会试放榜后再见。
魏秉直是拜了一个老师,他的老师与温党关系匪浅。
两人各有立场,不好再私下联系了,以后渐行渐远是注定的事。
当初在江南书院与卫辞关系不错的还有季青云和孙富贵。
季青云母亲去世,在家守孝,今年的会试不能参加。
孙富贵却落榜了,不是会试落榜,他乡试都未中榜。
说起来唏嘘,众人都不敢相信过目不忘的孙富贵会乡试落榜。
但卫辞却没什么意外,孙富贵是超忆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慢慢的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思读书,他落榜也很正常。
当初在江南书院与卫辞同一批提前录取的人中还有一个林人杰。
林人杰心中太过狭隘,卫辞一直不敢跟这种交好。
他总觉得若是跟林人杰走的太近,搞不好将来他会抑制不住嫉妒心,背后暗箭伤人,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他从始至终没有和林人杰交好过,甚至主动有意疏远。
最终在江南书院时,卫辞走的近的也只有章子敬,魏秉直和孙富贵以及季青云。
听到魏秉直和章子敬的话,卫辞脸上笑意不变:
“你们少寒颤我,咱们能站在这,谁不是金榜题名,不都给书院争光吗。”
章子敬此次会试在56名,魏秉直是73名,两人若无意外都会在二甲以内。
听到三人对话,程佑安情不自禁翻了个白眼:
“是是是,你们都给书院争光,就我眼看要落到同进士,给咱们书院丢脸!”
卫辞知道程佑安自从会试榜单出来后就一直心气不顺。
他恨不能没参加此次会试,好三年后再来一次。
因此他也不跟程佑安一般见识,只低声安抚道:
“放心吧,你不会落到同进士的,老师说了,圣上偏爱年轻学子。”
程佑安成绩一出来卫辞就请教过文源清他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才能保证必在二甲之内。
文源清却告诉他,圣上不喜年龄太大的新科进士。
同进士多是年老体衰貌丑之人,程佑安若无意外不会的掉入同进士的。
除非他父亲程有为投靠温党一事皇上已经尽数获知,并相当不满意。
才会故意把程佑安打到同进士,敲山震虎。
但程有为不喜大儿子的事满京皆知,就算皇上把程佑安打入同进士,程有为也不会被震到。
所以皇上应该不会让程佑安落到同进士。
众人在宫门口寒暄了一会儿,很快学子就到齐了,时间也到了。
众人在宫人的带领下列队踏入宫中。
点名、散卷、赞拜等一系列仪式过后,卫辞终于能开始自己的最后一次考试。
殿试在太和殿举行,皇上高居上座,离的远,加之他们不能直视天颜的规矩,让卫辞跪都跪完了,但还是不知皇上长啥样。
他埋头看试卷,今天的考题只有一道,长长一大段文言文。
翻译成白话文就一句话,怎么才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盛?
卫辞看得有些头疼,倒不是说这个题有多难多罕见。
恰恰相反,这题写过的人太多了,哪个臣子没写过强国之策呢?
难的是如何能写的出彩,能写的叫人拍案叫绝。
卫辞开始磨墨,顺便头脑风暴。
想要强国,那就要发展经济,有钱了,人民能吃饱了,日子好过了,国家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富强起来。
至于如何能让百姓吃饱,让日子好过,让国家有钱,那方法就多式多样了。
比如可以搞税制改革,历史上的一条鞭,摊丁入亩都曾给底层百姓带来切实的好处,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