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高门庶女 > 123 风流(上)

123 风流(上)

思芸听完倒是明白了,她跟崔先生只是一般师徒情份,但思宸和崔先生却是不同,崔先生额外教导了思宸许多,不然跟着一个丫头出身的生母长大,思宸哪能有现在的见识气度。如此好的姐妹,帮忙传话肯定要帮。

想了想思芸又道:“今日天­色­己晚,现在过去怕也不太合适,不知道崔大爷先在我府上小住一晚,等到明日天亮,我和大爷一起带着崔大爷去我五妹府上。”她一个女子不好带着一个男子去,还是把何大老爷叫上一起好些。

崔大爷想想也觉得这样更妥当些,天马上就要黑了,这时候过去确实不合适。便谢道:“谢何大太太收留。”他现在真是住店的钱都没有了。

“崔大爷客气了。”思芸笑着说着,唤来婆子过来领着崔大爷去了客房休息。

崔大爷走了,何大老爷不由的对思芸道:“不如先派了婆子传话过去?”

“还是算了,妹妹跟崔先生情份不同,我怕她着急,万一现在婆子传了话过去,她这时候都要急见崔大爷,岂不是麻烦。”思芸叹气说明,这不是什么好消息,何必这么早知道,崔先生人都己经去了,剩下的只是伤心而己。

“也是。”何大老爷也点点头,婆子传话也未必能传的清楚,真不如第二日早上直接带着人去,话也能说的更明白些。

思芸虽然跟崔大爷说的天亮就去,其实去的时候真不算早了,思芸早上得给何老太太请安,就是思宸也得侍侯霍景之去衙门。思芸掐着时间,早上这一波忙完,霍景之该出门,思芸三人这才出门。

何家二门上早备好了马车,思芸和何大老爷两人乘一车,崔大爷一人一车。不等车驾到门口,何大老爷己经打发小厮过去传话,这跟平常思芸一个人来不一样,今天是有男客的。

思宸刚刚把霍景之打发走,正想着早上­干­点什么好,结果就听到丫头的传话,思宸也愣了一下,想不出何大老爷这么大早上过来是什么事。丫头们引着三人到了正房,崔大爷这回不是空手来的,左手一封信,右手一个小巧的首饰盒。

进了正房,思芸和何大老爷都没开口,崔大爷就直入正题了。信和首饰盒一并交给思宸,这是崔先生临终前让他一定要亲手交给思宸的,但奇怪的是,首饰盒是锁着的,崔先生只给了盒子并没有给钥匙。

129、崔家来人(下)

接崔先生去赡养的是崔先生庶出哥哥,因为是庶出,所以早早分家了拿了钱南下行商。崔老爷是真心想把这个孤苦的妹妹接过去照顾,只是崔先生还是骗了思宸,她这个兄长家境一点都不富裕,经营着一间店铺,勉强够一家人吃喝。

虽然家里穷了点,但崔先生在兄长家中的生活确实很不错,嫂子己经去世,家中一子二女,女儿为长,都己出嫁,家中只有崔大爷一人蚂蚁论坛,虽然二十二岁了,仍励志读书也没娶亲。崔先在京城做馆多年,可谓是一肚子学问,教导了崔大爷不少。

崔先生是大半年病倒的,以她的身体状况,要是在京城寻了名医来,然后有足够的钱也不至于现在去世,还能拖上几年。只是以崔家的经济情况如何吃的起,年老之时能得到兄长如此照顾,崔先生自己也无所求,拖了大半年崔先生也就去了。

临终之时,崔先生就托了崔大爷这么一件事,让他来青阳找思宸,霍景之来青阳上任的事崔先生得了消息。淮阳离青阳并不远,这倒不是件难事。

思宸拿手绢擦着眼泪,当日崔先生走的时候,特意嘱咐过不要把她的行踪告知别人,这几年来崔先生也是音讯全无。不过那时候思宸觉得,虽然说去养老,但以崔先生的年龄来说,总会有相见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再有崔先生的消息竟然是死讯。

思宸的眼泪止不住,心里也乱成一团,思芸见状直接把思宸劝到内室里,这副模样如何见得人。劝了一会,又传丫头打水洗了脸,思宸忙把信拆开看了。

厚厚几张纸,信上总共交待了三点,首先崔先生对于思宸的生活很放心,出嫁为人­妇­,想十分满意那是不可能的,总是多少会有点遗憾,不过既然嫁了,那就要往好处想。以思宸的智慧和理智,她知道自己的日子要如何过,所以从一开始崔先生就没为她担过心。

第二件事是让思宸帮忙照抚一下崔大爷,崔家现在是经商的,但崔大爷却是读书的,崔老爷是全力支持,以后崔大爷可能要上京赶考之类的,那时候可能需要思宸的照抚,准确的说需要霍景之的照抚。这一点肯定没问题,别说以后照抚,就是现在思宸肯定能帮上的忙一定忙。

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那个首饰盒的,虽然崔大爷说了那是崔先生交给她的。但接到的进候思宸就知道那肯定不是给她的,首饰盒是锁上的,思宸根本就没见过,如何会有钥匙。以崔先生就是她生前把钥匙弄丢了蚂蚁论坛,也会吩咐崔大爷弄来的。不然拿着这样一个盒子交给她,先人遗物她如何敢毁坏。

崔先生信上写明了,首饰盒是给湖阳郡主的,一定要思宸亲手交给湖阳郡主,并没有时间限制,但一定要亲手交到。至于原由之类的信上并没有,只是吩咐了这么一件事。

思宸把信和首饰盒收好,又整理下情绪,这才跟思芸出去,何大老爷和崔大爷都在外头坐着。刚才是思宸打击太大需要整理情绪,才先退下去的,思宸肯定还有很多话要问,两人也就没走,要等到思宸问完。

等思宸从屋里出来,情绪己经稳定了许多。开始问崔先生得病的细节,以及下葬的情况。按规矩来说,女儿是不能跟娘家人葬一起的。当年崔先生守的是望门寡,以崔老爷的意思,寻了那户人家,让两人合葬。

崔先生却是怎么也不同意,她情愿一个人葬到荒野无人祭祀也不想合葬。崔老爷扭不过她,再者合葬这事也确实不太容易,两家离的如此之远,又这些年没通过音讯。

思宸倒是不意外崔先生如此,崔先生从不信鬼神之说,而且她就是为了躲后宅之事才不愿意嫁人清静了这才些年,肯定不想自己死后也不得安宁。一个人多好,虽然也是那么多的不如心,但这种不如意跟嫁人以后的不随心比,崔先生情愿不嫁人。

等到思宸问完,也己经是中午了,霍景之中午是不回来的,虽然有男客在,但也不好叫他回来。何大老爷陪着崔大爷在外间吃,思宸和思芸两姐妹在屋里吃。

饭完崔大爷就要走了,姑妈交待的事情办完了,他真得回去了。思宸让管家娘子去帐房取银子,崔大爷却是怎么也不肯要,这是姑妈的遗命,他跑这一趟是理所当然的,怎么能拿思的钱。

推托一会,崔大爷十分坚持,这个钱他肯定不能拿。思宸也没办法,也只能依着他。至于崔大爷路上如何走,却是何大老爷帮的忙,商户之家是经常外出行商的,正好有伙计动身去淮阳,路上有个伴,也能有个照应。崔大爷道了谢,这回却是没拒绝。

何大老爷先带着崔大爷走了,思芸却是留下来照顾思宸,思宸哭了一会情绪倒是稳定下来。思芸虽然有点担心她,但想想思宸平常行事,劝了一会到半下午估摸着霍景之要回来了,思芸也走了。

思宸差不多哭了半下午,到霍景之回来的时候,思宸两个眼晴跟核桃似的。霍景之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后来思宸边哭边说把事情说明白,霍景之也是直叹气,崔先生真可谓是一代奇女子了,结果最后还是这样的下场。

“我想去淮阳给先生扫墓。”思宸向霍景之说着,现在她人还在青阳,去扫墓自然容易,等回了京城那就更没有可能了。

霍景之想了想,道:“青阳离淮阳并不远,我把手上最近的公务交待一下,我陪你一起去。”

“要多久?”思宸问着,她恨不得现在就去,公务什么时候都忙不完,霍景之好歹有个具体时间。要是实在不行,她带上几个管事的也能去。

霍景之知道她心急,安慰着她道:“两天后我们就动身,我把事情交待了,你也收拾一下东西。”

“嗯。”思宸点头应着,有了确切的时间她也安心了。

霍景之搂住思宸的肩膀,轻声安慰着,看思宸哭成这样就能知道她是多伤心。蚂蚁媳­妇­传了晚饭来,霍景之哄着思宸吃了晚饭,思宸实在没什么胃口,霍景之劝着吃了小半碗。丫头们侍侯着梳洗睡下,霍景之轻拍着思宸的背,论坛劝人的话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多,思宸乍闻崔先生离世,自然要伤心一段时间,只是霍景之却是见不得思宸如此伤心流泪。

哄着劝着,思宸到后半夜的时候才算合上眼,霍景之见她睡着了,自己这才睡去。心里却想着先把公事放放,多陪陪她才是。

霍景之去衙门交待公事,顺道请个假,上班这么久了,霍景之是没休息过一天,暂时走开两天倒是没啥问题。思宸则是打包收拾东西,这样的师生关系,带孝是不合适的,就是素服都不合适穿,只能挑选颜­色­素净的衣服。不止她的,还有霍景之的,方姨娘也是个机伶的,听说这边的事,立即把自己颜­色­鲜艳的衣服收了起来。

因为要走的日期确定了,思宸还特意把方姨娘叫过来嘱咐一般,她和霍景之都要一起走,虽然也就去三天,但家里总得有个做主的。要是有极重要的事,能先拖着的就先拖着,实在不能拖的,就派人快马送信,家里平常事务就由方姨娘看着办就是了。

从青阳到淮阳是一天水路,因为霍景之不想张扬,并不坐官船。思宸和霍景之带着丫头婆子坐大船上,两个管事带着小厮们坐在后面小船上。当日何大老爷派伙计送崔大爷回家的时候,就把崔家的地方以及崔先生墓地所在的位置都弄清楚了。

进了淮阳城,天己经黑了,早有何家伙计过来接待,在何家别院往了一夜。第二日大清早先去了崔家。崔先生的兄长崔老爷还在世,做为晚辈自然先去拜见,这倒把崔老爷吓了一大跳,实在没想到自家妹妹的弟子竟然携着夫君来了。

崔家的宅院不大,前后两进的院落,好在人口少,倒也住的下。见过崔老爷蚂蚁论坛,崔老爷就直接领着思宸和霍景之去了崔先生住过的后院。其实己经没多少崔先生的东西了,都入土一个月了,烧的烧,埋的埋,房子都己经封起来了。

开锁进屋看,思宸眼泪是止不住往下掉,霍景之劝了好一会才把她住,最后思宸还是打开柜子挑了一件封起来的衣服带走。

在崔家吃了中午饭,崔老爷带着思宸和霍景之去扫墓。崔先生的坟是立在山上的,孤伶仃一座,思宸看的更是心痛。现在她人还在青阳,还能定时过来祭拜,以后回了京城,想来一趟就更不容易了。

在墓旁边呆了一会,霍景之真担心思宸伤心过度了,忙把思宸劝回去了。来淮阳的时间压的紧也是因为这个,伤心之地不易久留。要是不让思宸过来这一趟怕她恼了,真跟着她来了,又怕她伤心。

从墓地回来己经是半下午了,崔老爷倒是想留霍景之和思宸住下,思宸拒绝了。主要是时间赶的紧,从墓地回来就直接去港口坐船,在床上过夜,天亮到青阳。

崔老爷看他们执意,也就没强求,他没听妹妹说过这个徒弟,更不知道她徒弟的夫婿是什么官职。崔大爷倒是知道,但没觉得完全没必须,读书人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考得名次,得了仕途前程,当然对于状元公他也是有点小崇拜。

思宸擦着泪上了车,霍景之也不劝了,只是搂着她。车驾到了港口,早有管事把船只东西全部打点好,只等思宸和霍景之上船。

霍景之扶着思宸下了车,港口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思宸哪里还有心情看这个,任由霍景之扶着,正要上船之即蚂蚁.论坛.,只见旁边走过一­妇­人,一身麻衣,头上只戴一根银钗,一应饰物无双。

思宸愣了一下,只以为自己眼光看错了,不由的向前几步追了过去。脱口而出道:“三嫂?”

沈氏也愣了一下,没想到在淮阳会听到这个称呼,本以为是遇上思芸了。回到看到思宸时也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招呼道:“原来是霍二太太,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你。”随即看到旁边的霍景之,猜不出他们夫妻来此是什么事来,只是笑着向霍景之点头显意。

霍景之在这里看到沈氏也完全是意料之外,却是不好问,本想上来见礼。思宸却是压不住心底的惊讶,直问:“三嫂怎么会这里?”

沈氏笑笑,看看港口人来人往的人头,笑着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霍二太太要是真想知道,不如入船一叙。”霍家的管事都在旁边站着,那应该霍家的船。估计要走的,只是这么巧就遇上了。

思宸点点头,向管家示意等等再开船。霍景之知道她们可能有些私房话说,很自觉得没进去,站在江边看看风景。

思宸和沈氏进了船舱,沈氏笑着直接道:“我己经不是韩家人,以后请霍二太太不要如此称呼我。”

“我跟太太的家书中,听太太提起此事。”思宸说着,停一下又问:“不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三嫂又怎么会在这里?”休妻可不是上下嘴皮动动的事。

沈氏笑着,有几分感叹的道:“婆婆和三爷指责我无所出把我休出门蚂蚁论坛,京城我实在呆不下去,只得来淮阳讨生活。我的运气不错,我家小弟跟我一同过来,现在在淮阳城中经营一间铺子,倒是生活无忧。”

“三嫂为何不去青阳找我和三姐姐?”思宸不由的说着,沈氏话说的很轻松,就是再是跟弟弟一起来的,但开店经营不是轻松容易的事,看沈氏现在这身打扮就能知道。

沈氏笑着道:“都不是韩家的人,如何敢去麻烦,霍二太太还是不要这么称呼我为好。”

思宸不由的叹气,看来沈氏是铁了心,以沈氏的聪慧不可能不知道,韩三爷那样的情况早晚有一天会去求她回去。要是沈氏有一点想和好的意思,她想要经商大可以去青阳,有何家帮着,还有她帮着,想做生意容易的多。万事开头难,沈氏就是聪明能­干­,但应该没有经商经验。

现在沈氏就能抛下两个现成的靠山,带着弟弟来淮阳讨生活,不接受韩家任何人的帮助。那等韩三爷求上门的时候,她绝对不会心软了。

沈氏不想再说下去,笑着道:“虽然艰难了些,但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天快黑了,我还是不耽搁你的行程了。”

“姑嫂一场,沈姐姐要是有哪里需要我和三姐姐帮忙,可千万不要外道了。”思宸说着,就是民风开放,但一个被休出门的女人想讨生活也极不容易。

沈氏笑着点点头。

130、花灯

一晚上的水路,虽然船舱舒服,但思宸哪里有睡意,崔先生去世的悲伤,沈氏的被休都让她的心情沉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思宸很羡慕崔先生和沈氏,她们都是选了一条与大道相反的路。沈氏的一生这才开始还不好评定,但是崔先生,既使最后得了这样的结果,在外人看着也许有几分可怜可叹,相信崔先生也是不后悔的。自立更生的生活,不用小心侍侯上头婆婆,不用忍受丈夫的姨娘,通房,不用小心看着丈夫脸­色­,讨着他的欢心,努力生孩子巩固地位。

也许许多年后,她会像陈太君或者霍老太太那样,儿孙满堂,多年媳­妇­熬成婆,但那时候她己经老了,所有的青春,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己经过去。也许日子是美好的,但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丈夫,因为儿子才得来的,她的功劳就是打理好了后宅,生了儿子。

要是哪天很不幸,丈夫和儿子倒霉了,那么她也理所当然的跟着倒霉。也许她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因为男人做错了事情,她也要跟着承担所有的后果。

这样的生活真的好吗,既使像她这样嫁给了霍景之,外人看着人人羡慕,但面对霍景之的小心谨慎只有她自己知道。猜着霍景之的想法,做着他会高兴的事情,一切都是为了能讨到他的欢心,用尽了心力。

翻了个身,思宸长长吁口气,她不能再想下去,因为再想下去就要与大道上违背了。那是条看似简单但充满了荆棘的路,崔先生是没跟湖阳郡主认识,沈氏遇上的要不是三爷那样的丈夫,二太太那样的婆婆,她们都不会如此。

她现在的生活很好,生了两个儿子,丈夫前途无量,她也己经有诰命再身。霍景之己经是很好很难得的男人,她要是再求别的,那真是太不知足了。

船靠了岸,方姨娘己经带着人来接,霍景之也没去衙门,陪着思宸回了家。进门的时候就先吩咐丫头准备水要洗澡,连着两天在船上,也是辛苦。思宸倒是止住了眼泪,只是脸­色­憔悴,看着也没什么­精­神。

随便吃了早饭,夫妻两个洗洗也就直接睡了,霍景之的手一直搭在思宸背上,这几天霍景之都是这样。思宸知道,霍景之这是在安慰她,只是崔先生的去世真不是安慰一下就能好的,她也是顾不上霍景之。

“人生不能复生,就是以后我们走了,也可以常派人过来打理。”霍景之轻声说着,他知道思宸还没睡,这几天思宸是每天晚上都躺床上,但睡着的时候真不多。

思宸抬头看一眼霍景之,轻轻点点头,道:“难为老爷丢下公事陪我过去。”

“说的什么话,你如此伤心难过,我看着岂不难受。”霍景之轻声说着,自己这个小妻子为了他为了这个家己经付出许多,自己陪她这一趟也很应该。

“谢谢你,景之。”思宸轻轻说着。

“睡会吧。”

新一季的秋装换上,不管是思宸,还是方姨娘的,颜­色­都素净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宸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只是偶尔想起的时候思宸还是阵阵怅惘。青阳新一轮的八卦还是围绕着徐六展开的,不是青阳的太太们喜欢议论她,实在是风头太大,连方十二都压下去了,不八卦她都对不起众太太们的八卦之魂。

新一轮的八卦是好消息,徐六怀孕了,吴大爷虽然怕她如鼠见猫。但也就因为太怕了,徐六唤他侍寝他不敢不去。虽然徐六过于凶悍,但不可否认她确实是绝­色­美人,徐六又不准吴大爷去睡通房,丫头媳­妇­更不准他沾。吴大爷虽然常外面跑,但总是回家的时间多,睡的多了孩子自然也就有了。

吴大太太很高兴,虽然徐六闹的吴家­鸡­犬不宁,这样的媳­妇­,休不敢休,打不敢打的,现在怀了孕,肚子里的可是吴家嫡孙。而且女人有了孩子,有了几分母­性­也就把那股泼辣劲压下去了,也能想着好好过日子了,也许就不闹腾了。

果然徐六怀孕的消息传出来后,关于徐六的八卦少了许多,她在养胎中,确实不怎么折腾了,她一不折腾,自然也就没八卦了。

“真是想不到,徐六怀孕,要是能生下儿子,她在吴家也算站住脚了。”思芸一脸感叹的说着,徐六如此泼辣凶悍,青阳太太议论的时候,也都讨论过吴家将要把徐六怎么办。没想到徐六竟然怀孕了。虽然说有七出之条,但一般来说,八抬大轿抬进门的太太,生下儿女,只要没偷人没谋杀亲夫,都不会被休掉。

想想青阳以前关于吴大爷的各种传言,思芸都替徐六担心过,没想到徐六竟然能如此的反败为胜。或者真的是­性­格差异,思芸回想往事,当年她嫁入孙家的时候,情况比徐六强的多,却是落得那样的下场。要是她有徐六的一半泼辣难缠,也不至于……

思宸也是感叹,要是徐六一举得男,就是这次生了女儿,只要她能一直生,生出几个儿子来,吴大爷在她跟前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果然是各人有各人的命,谁能说徐六现在的生活不好,婆婆在她面前不敢吭声,本来一个打老婆的恶少在她面前硬是成了小老鼠,让他睡谁他睡谁。彪悍,真是太彪悍了。

相信就是当年打压徐六的徐大太太,也没想到会把徐六的­性­格磨成这样。把徐六嫁到这里来,卖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死活随她便了。反正离的那么远,就是受了气也别指望有人给她出头,结果她就能不受气,反而利用国公府的名头打压婆家人。一个商户之家,就是再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得罪远在京城的国公府。

思芸把脑子里的感叹抛出去,她现在是何家大太太了,生活美满又自在,何必再想以前,笑着叉开话题道:“青阳的中秋节有灯会,妹妹要参加吗?”

思宸点点头,好几天之前霍景之就跟她说过了,倒不是霍景之自己多有兴趣,而是想着她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正好有这样的大型活动,就想着能一起参加,然后调节一下心情。

霍景之的好意,思宸当然不会拒绝,她也觉得她在悲伤中沉溺了太多时间,不管崔先生的离世让她多么的伤心,她的生活还要继续过下去。

“那真是太好了,那天我去找妹妹。”思芸笑着说着,龙舟大会偏重男­性­活动,中秋灯会则是女­性­活动,像霍家和何家这样的上等人家,女眷半多在自家画舫上,至于一般平常人家的姑娘们,更多的是结伴或者父兄陪同来到江边,放花灯许愿祈福。

思宸笑着点点头,女眷们的活动,基本上男人们只在旁边围观。能跟思芸一起活动,思宸也觉得不错,却不由的多问一句:“家里老太太不参加吗?”要是何老太太也出席,那思芸就得去侍侯婆婆。

思宸笑着道:“老太太这种大会参加了无数次,今年就不想出来,让我跟三婶婶一起。”

“原来如此。”思宸说“对了,妹妹,你最近可有写信回家?”思芸突然间问着。

思宸看一眼思芸,她跟三太太一直保持着联络,三房很好,思慧生了个女儿,许氏又怀孕了,四爷打理田庄,收成也不错,一切都很好。

思芸会突然问起来,怕是想问问二房的情况,这个思宸就真的不知道了,虽然都在国公府里住着,但到底分了家。二房的事情也许三太太清楚,但是三太太也不会在给思宸的家信中特意去提二太太­干­了什么事。

正想着如何回答,思芸叹口气也没隐瞒,道:“前几日母亲写信回家,想问我借一千两银子周转。银子我倒是有,只是……”

要是真有急用,母亲开口了她有肯定会有。但二太太信上说的不明不白。思芸很担心,这次给了没什么,万一要是给起来没完了,那以后要怎么办。

父母把她养到这么大,能帮到家里的地方她肯定帮。只是得有个限度,出嫁就是别人家的媳­妇­,拿夫家的钱去填娘家那个无底洞,只怕到最后她也得把自己填进去。

思宸明白思芸的意思,只是这个话她也不好说,她总不能给思芸说,你娘是个坏的,你要是帮了她,你这辈子也得陪进去。

犹豫一下便把在淮阳遇到沈氏的事给思芸说了,沈氏被休的事思芸早就知道了,按规矩说女子被休出门,两家也就彻底没关系了。思宸自己也难过崔先生的去世,也就没跟思芸说。

“我看沈姐姐现在生活的挺好,跟弟弟两人在淮阳开了间铺子,就是现在日子过的辛苦些,相信以沈姐姐的本事,发家治富是早晚的事。”思宸有几分羡慕的说着,这样的生活也许就是沈氏求的,一个女人讨生活是不容易,但总比面对那样的丈夫和婆婆强。

思芸默然不语,她明白思宸突然提到沈氏的用意,二太太……回去之后她就要写信回家,一千两银子她是有,但只此一次,绝无下次,就是二太太骂她不孝她也认了,她的日子好不容易才过成这样,她真不想填进去。

中秋节的灯会在八月十四,十五是家人团圆的日子也就没人出来了。思宸早早让下人们全部准备好,中秋是大节日,上头没有老太太,不用去婆婆跟前奉承,思宸还是头一次清静的过阳。又有灯会的事,画舫也全部的点好,像这样的集动活动,安全永远第一位,哪里该安排小厮,多少人守卫着,这些也都全部排好。

方姨娘这些日子也知道思宸心情不好,她直接没在家里呆,找了借口回娘家。八月十五是大日子,以思宸的意思方姨娘回娘家过节也可以,方姨娘却是不想坏了规矩,提前好些天回来,帮着管家娘子们准备过节事宜。

到了正日子,江边是灯火通明,一排排画舫上都是花枝招展,青阳多大户,民风又开放,太太小姐们齐亮相。青阳平民百姓家的姑娘太太也出门,各种手工花灯,船上挂的,水上漂的,看的思宸都有点应接不暇,在京城怎么样也见不到这样的盛况。

思宸也入乡随俗,亲手做了两盏灯,一盏是为崔先生祈福,一盏是为两个儿子祈福。愿崔先生早登极乐,两个儿子和乐安康。

思芸带着何三太太也到了思宸船上,几个女眷们一起,说说笑笑倒也快乐。思宸沉闷了许久的心情也终于回转过来,日子总要过下去,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再者她的日子己经很不错了。

敲过初更,江边依照热闹,及至二更人潮才慢慢散去。思芸和何三太太看时间晚了也起身走了,思宸又特意派了丫头婆子送二人回到何家画舫上。

方姨娘一直在旁边侍侯,看思宸脸上也有几分疲惫,便道:“太太,我们也回去了。”天­色­不早了,该走了。

思宸点点头,虽然有几分不舍但是该走了,霍希贤的婚事在明年年中,明年的灯会她怕是看不上了,幸好还有一年。

方姨娘从丫头手里接过披风给思宸披上,前头婆子提着灯笼前头走着,方姨娘和丫头扶着思宸下画舫。刚走两步,思宸抬头就见霍景之在下面车边站着,思宸稍稍一怔,她没想到霍景之会来接她。

最后一阶走完,霍景之上前伸手扶住思宸,笑问:“心情好些了吗?”

思宸看一眼霍景之,不知怎么得那股柔情蜜意又涌上心头,朝霍景之点点头,握住霍景之的手。

131、思真(上)

秋去冬来,青阳的冬天虽然比不上京城,但也是冷的很。天寒地冻的时候,青阳的贵­妇­们也不怎么出门了,都在家里猫着躲冬。过年的事宜也开始准备,不用进宫朝贺,不用进祠堂祭祖,关上门就她和霍景之最大,就是过年走产访友,应酬的也只是同僚,事情实在少的很。

如此清闲的新年,就是以前在韩家当姑娘的时候也是不能想像的。因为过年的关系,新一季的冬衣全是鲜艳颜­色­,就连霍景之的一应衣服也显得鲜艳了许多。

腊月二十的时候,二房的年租送上来了,以往这些事情全部都是霍景之料理。在京城一个贵­妇­去见外头管事是很不合规矩的事,但青阳的规矩相对没那么大。反正这些事情思宸觉得早晚也是她的事,­干­脆跟霍景之说了一声,她想亲自来料理。

霍景之想想也觉得应该,现在他还有时间管这些,等到以后回了京,他真是顾不上了。当然以霍希贤的年龄,是能给他分忧了。只是想到霍希贤那软弱­性­格,霍景之也是愁,要是这些事情必须托给别人,霍景之觉得思宸比霍希贤合适。

隔着帘子,思宸第一次接见了庄头,外头跑的管事,二房的几个管家,平常不显得人多,现在聚一起了,乌压压半屋子人。前些年的帐本,霍景之早拿给了思宸,一般来说年租不会差很多,地租房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思宸看着帐目清单,米柴,野味,还有些兔子猫狗之类的活物,现银五千两,五处庄子这个收益也算不错了。又有两个庄头交了帐本,大概也就是这些。思宸算了一下,就是遇上旱涝,一年二万两也肯定跑不了。

这些还只是土地田产的收益,还不算霍景之官员方面的收入。巡盐御史的官员薪俸是固定的,但灰­色­收入就不知道了,盐商没有不富的,决定盐商赚多钱的官员那更是可以想像。这个钱到底是多少,思宸不知道,反正只知道霍景之最近几天很忙。

帐本留下来,各项送上的东西,思宸取出一部分,还有一些其他礼物,派了几个伶俐小厮带上东西给侯府送去,家里还有霍老太太,过年嘛,人不回去,东西是一定要送到的。

晚上霍景之回来,思宸把帐本送上,东西己经归入库房,霍景之看都没看,只是让思宸自己处理。思宸的本事他知道,这些事情肯定搞的定。

临近年关之前,思宸包了班小戏,虽然思宸对听戏不敢兴趣,但过年过节的,活动有限,临时请不好请,不如直接包了。本来思芸向思宸建议过买班小戏,养在家里想听随时能听。思宸觉得没必要,有那个时间她情愿去看看书。

年前的时候思芸来了几趟,是想到思宸是头一回自己当家过年,怕哪里不齐全了过来看看。结果样样齐全,思芸也就放心了,她也要专心忙碌过年的事。

思芸是当家主母,上头还有婆婆,何家还打算努力转型,思芸事情也就更多了。刚刚把过年事宜全部忙完,韩三爷突然间带着七姑娘思真来了。

韩三爷和思真的到来让思芸十分惊讶,韩三爷一个人来就够让人惊讶了,还把七姑娘也带来了,这就有点让费解了。不过娘家人来了,不过自家兄长来了,思芸和何大老爷也是好好招待。两人真可谓是一路风尘,进何家门的时候,韩三爷的衣服都破了。

思芸先让丫头备水,想着先洗澡换衣,休息一晚上明天再叙不迟。结果洗完澡思真就让丫头带着她来找思芸。何大老爷本来也在屋里,看思真来了,当即借口出去,留她们姐妹说话。

思芸正想问,思真却是突然间跪下来了,哭的满面泪痕,抱住思芸的腿道:“三姐姐,你一定要救救我,我是实在没办法了。”

思芸吓傻了,七姑娘来的古怪,但怎么也没想到见面会是这样的情况。思真是庶出,跟思芸并不是一个母亲,要说很亲近也说不上,但到底是亲姐妹。连忙把思真扶起来,思真哭着这才把前因后果说明白了。

简单来说二太太要把思真给卖掉,当年陈太君临终之时留给她的嫁妆,二太太早就扣下了。后来徐大太太把徐六卖了一万多两银了,二太太得知之后有些眼馋,也想着拿思真换银子。寻了一户人家,续弦,一个四十几岁的土财主,长子都娶妻生子,而且妻妾成群,出了名的发­色­之徒。

这事是二太太和二老爷议定的,思真的­奶­妈偷听到的,国公府现在还守着陈太君的孝,不过思真是孙女,她是一年的孝。虽然国公府里不能办喜事,但也可以在外头发嫁了思真。

思真听说之后就吓傻了,自从分家之后,二太太对她是朝打幕骂,思真这些都可以忍了。但是把她嫁到那样的人家去,她的结果只能一根白绫去上吊。思真先去求的大太太,大太太虽然也可怜思真,但这事她也真不好管。人家嫡母做主嫁庶女,她再是嫂子也不好管,思真无奈又去求三太太和四太太。

四老爷听说却是一脸气愤,四太太却是劝住他了,都己经分家了,二太太这两年的行事谁都看出来了,大太太都不想管,就是因为不好管。不过四老爷真看不下去,思真那也是他的亲侄女,总不能任由她嫁到那样的人家去,末了还是四太太给思真出了主意,让她去青阳找思芸。

一来是跑远了,天高皇帝远,二太太找不到人,自然就没办法把思真这样嫁了。虽然不是一个娘生的,以思芸的­性­格不可能不管亲妹妹。二来就是让思芸帮忙在青阳找户人家了,四太太也往娘家写了信,让娘家人帮忙留意着。正好思宸夫妻也在那里,霍景之还当着巡盐御史,只要肯帮忙,一定十分好嫁。

当然不管是思芸和思宸都是当姐妹的,二太太和二老爷还在,都没资格决定思真的婚事。但还有四老爷在,只要思芸在青阳找到了合适的人家,对外就说是四老爷的意。然后快刀斩乱麻,年后就把思真嫁出去。

到时候二太太在京中找不到人,她除了气也是没办法,等她知道思真在青阳己经出嫁时,弄不好思真孩子都生出来了,那时候二太太也无可奈何了。

四老爷正想着派谁把思真送过去好,还是三太太说了句,不如让三爷去送。三爷现在是彻底完了,他听二太太的话休了沈氏,沈氏把嫁妆拉走,三爷自己又不善经营,二太太还想着法捞他的钱,不到一年功夫也就家徒四壁。

三爷生­性­软弱,对于这样的状况他无可奈何,眼看着都要吃不上饭了。三太太知道他的情况,己经混成这样了,说是送思真走,其实也是希望他到青阳去讨个口饭吃,不然留在这里,三爷真的只能上街讨饭了。

四老爷也觉得这样妥当,何大老爷那人他是了解的,媳­妇­家出了这样的事,他只会帮着解决,不会旁边看笑话。而且三爷这样,就是自己亲侄子,四老爷也得说,这样的结果是他应得的,­性­格软弱,事非不分,这年头没有任何人为会他的人生买单。

不过亲侄子总不能看着他去要饭,去青阳看看,自己做生意那是肯定不行,但要是老实听话,帮着何大老爷管管生意,总算是有个事情做,不至于真上街要饭。

打定主意,四老爷把三爷叫过来一番叮嘱,然后完全不给三爷思考的时间,直接给了银子,让管事的带上小厮,然后带上三爷和思真,当天晚上就走了。

一行人走了三天,终于到了青阳,进了何府,思真是再也忍不住了,直接给思芸跪下,这是她人生最后的希望。这是四老爷的主意,但需要思芸的救缓,要是思芸也不管她,四老爷也没办法,他只是叔叔而己,越不过父母去。

思真边哭边说,把思芸说的也是满面泪痕,不止是因为可怜思真,还为二太太伤心。二太太那是她亲娘,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呢。

把思真安抚好,思芸也向思真承诺,虽然不能说一定能找个好婆家,但她肯定不会把思真送回京城去。思芸把思真送回房间,又命媳­妇­们传来饭,看着她吃了,又安抚着她睡下了。思芸却是不能睡,她直接去了前头书房去找三爷。

她觉得有必要跟三爷谈谈,要是说起来她跟三爷的感情也很一般,以前在娘家的时候,她跟三爷说话的时候也不多,思芸反倒是跟沈氏更熟一些。她不知道三爷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能把好好的日子过成这样。

三爷才吃完饭,几盘子几碗的在面前摆着,绸子衣服在身上穿着,三爷的鼻子不自觉得酸了起来。这半年来他的生活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起先还是有鱼有­肉­,衣服也总有新的,慢慢的鱼­肉­吃不起了,丫头婆子的月银也发不起了。

先是二太太说的卖了庄子,他听了,后来一个庄子卖了还是不够用,剩下一处也卖了,但两处庄子也那一点银子,嫡母问他要,他总不好不给,然后银子很块也没有了。家里的摆设古董也开始便卖,渐渐的屋里也没什么东西了,三爷甚至于都不敢想以后还要卖什么度日。

思芸是带着丫头进来的,三爷看到她过来,神情有些茫然,也站起身来,现在是在思芸家里。客套几句,兄妹两个坐下,思芸就直接道:“刚才我听七妹说了来意,明日我会就去找五妹商议,这个倒是无须担心。只是三哥,你可有什么打算?”

三爷低头不语,他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打算,他的人生好像从出生开始都是二老爷和二太太替他决定的,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好。

思芸看他这样,转开话题又问:“当年老太太在时,是那样的疼爱三嫂,说她是韩家媳­妇­里的尖,这些你都是知道的。虽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三哥和三嫂还如此年轻,你怎么就能把她休了呢?”

“这是太太的主意,我也没有办法,当儿子的总不能不孝。”三爷低头说着。

这确实是二太太的主意,天天来家里跟他说着,沈氏必须得休掉,不孝,忤逆,更重要的是无所出。虽然为了表示贤慧,屋里也放了姨娘,但嫉妒成­性­,要不是因为她为什么这么多年房里连个孩子都没有。休妻事大,他拿不定主意,但架不住二太太一直说,最后被二太太骂的不行,还是把沈氏休掉了。

“你……”思芸气的无话可说,她不能说自己母亲的不是,但看到三爷这样,她真有冲动给他几个耳光。虽然说孝道比天大,但也得看什么事。沈氏在韩家这些年并无大错,如此无故休妻根本就是大错特错。

思芸自己是家里做主和离的,还有三万嫁妆,最后只得嫁入商户之家。现在这样的世道,一个女子要是被休了,那跟逼她去死有什么区别。

三爷只是低头不语。思芸平平心口的气,劝着又道:“现在三嫂人在淮阳,依我之意,不如三哥去劝她回来。”虽然己经休了,但也可以复合全,这样沈氏就不用背负被休出门的名声;就是对三爷,有沈氏打点生活,三爷也不至于落魄至此。

三爷神情有点犹豫,休妻是二太太主张的,但对于沈氏……沈氏是无大错,但沈氏太厉害了,对于这样的女­性­,他只能敬而远之,平常连说话的时候都少,更没有所谓的夫妻情份。要是没有二太太的主张,以他的­性­格根本就不敢休妻,那这辈子也可能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沈氏带着嫁妆走的时候,三爷自己也是松了口气。这样一个厉害的媳­妇­,他真不知道要如何办好,休她出门,他心里是不反对的。

思芸看三爷神情犹豫,不由的又道:“三嫂能管家理事,要是能把三嫂劝回来,三哥以后生活总不至于无所依。”

三爷本来犹豫的神情立时变得坚决了,是啊,沈氏有嫁妆有本事,他根本就不知道将来的日子要如何过下去,要是能把沈氏劝回来,他将来的生活就不愁了。想到这里,三爷点头道:“嗯,我想去劝她回来。”

132、思真(中)

--

己经腊月二十八,思芸把三爷和思真安置好,第二日还是去找思宸了,主要是为了思真的婚事。大文学青阳的青年才俊是有,家世人品配的上思真肯定也有,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一个出来就不容易了,而且到底该挑一个什么样的思芸想跟思宸商量商量。

当年陈太君是给思真留下一份嫁妆的,只是这份嫁妆现在在二太太手里,从她手里拿回来那己经不可能了。管事送三爷和思真来的时候,同时也送了钱。四老爷给一千五百两,四太太给了五百两,算是两个长辈给思真的嫁妆。

思芸手上的钱也少,而且自己亲娘扣下思真的嫁妆,她总觉得有几分对不起思真,她跟何大老爷商议了,再拿一千两来给思真添妆,总共三千银子的嫁妆。这个数目在青阳的出嫁女中真的不能算少了。思真的身世也过关,国公府的庶出小姐,是比思芸是差点,但也是正经小姐。

这样的情况,读书人家的子弟嫁得,商户人家的子弟更是嫁的,以身份来说当然读书人身份高些。但也有现实问题,现在青阳的情况是商家明显比读书人家强。当然像季家那样的名门望族,有名有钱的也是有的,但那样的人家少,要是子弟再读书上进,有望考中功名那种,再年龄合适的,真不容易。

从面子上考虑把思真嫁到读书人家好,寻个肯读书上进的,以后考中了功名,思真也能凤冠霞帔上身。不过功名这事,真的不好说,有考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中的,可谓是风险投资。

何大老爷对这事不好发表意见,思芸想了一晚上,她更倾向于把思真嫁入商户之家。与其去风投,不如实际一点,找个手里有钱,日子过的舒服的。寻个穷读书人,花许多年时光能考中还算是运气不好的,要是一直考不中,那思真这一辈子就跟贫穷脱不了关系了。

更重要的是,青阳的蚂蚁商人富裕,却没有社会地位,思真嫁到商户人家,婆家上下供着你。就像吴家花一万五千两买下徐六,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论坛社会地位。结果徐六悍成那样,吴家也不敢随便说休妻,现在怀了孕,吴大太太天天求神拜佛想着徐六能生个儿子不说,对徐六那是越发的客气,一句重话不敢说。至于吴大爷,那更是屁都不敢一个。

女子出嫁外面说起来虽然攀高枝好些,但思芸经历了这两回婚姻,她是深刻觉得,真以实际过日子说,攀高枝不如下嫁。当然这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也不一定就是对的。这事不好跟何家人说,思芸自然来找思宸商议,而且很巧的,思宸是高嫁的典型,是高嫁还是低嫁也该听听思宸的意思。大文学思芸车驾进门的时候,霍景之也在家里,做为一个官员他也是有年假的。他正跟思宸谈着诗词,思宸现在心情好转了,霍景之也是松口气,要是思宸一直那样,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劝了。

听媳­妇­传话说思芸来了,思宸和霍景之都愣了一下,思芸这个时间过来应该是有事。霍景之很识趣,直接去前头书房了,她们姐妹说话,他总不好在旁边听着。

外头的雪花飘着,因为两姐妹来往比较多,思宸也没特意去二门迎,只是在正房门口等着。[丫头婆子拥着思芸进来,姐妹两个进了屋,丫头们侍侯着把披风解下来。墨雨又端了热茶来,姐妹两个坐下说话,思宸也没迂回就直接问:“姐姐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有什么事?”马上就要过年了,思芸应该比她忙,不可能闲着没事专门来看她。

思芸叹口气,把昨天三爷带着思真来的事说了,虽然二太太行事太丢脸,但都到这个时候,思芸也没隐瞒,前因后果也都说了。前因实在不想提了,现在的重点问题是先给思真找婆家,以四老爷的说法,衬着二太太没找来,先把思真嫁出去。

家里有四老爷扛着,大太太虽然没管这事,但出了这样的事她肯定站到四老爷这边,四房比二房有前途的多。估计真在青阳找好人家,四老爷会告知二老爷。至于二太太,尽可能的瞒住,瞒不住的时候再说。二房己经没钱了,二太太的娘家也己经彻底落魄,她己经没有发言权了,至少真闹起来,四老爷不怕她。

思宸听完也无语了,以二太太的行事,休了沈氏祸害完三爷肯定不会放过思真,出乎意料外的是思真也是有个胆子,真敢反了嫡母听从四老爷的话跑了。

至于给思真挑个什么样的人家,思宸也同意思芸的观点,官家子弟里肯定也有合适,但想样样合适只怕不容易。从长远的说,挑个家里有钱的,不如挑个能挣钱的,或者是嫡长子,能继家大部分财产的。

看看国公府就知道了,就是现在外面说起来也是体面的,但分家之后,除了大房之外,其他几房分到的都不多,在京城也就是个很一般的人家。当然四房还是很有钱,但这个钱是四老爷自己挣的,跟国公府没啥关系。

“我想着让我家老爷在商户人家中挑个靠谱的,妹妹觉得如何?”思芸说着,婚姻的主体虽然是两家的事,但在实际婚姻中,男人靠不靠谱真的很重要。

思宸点点头,何大老爷的人品信的过,他看上的男人再差都会有个限度。大文学要说官宦人家的子弟,思真嫁过去也没问题,问题是时间如此紧,想找个啥都十分好的就不容易了,只能先顾重点,人品过关。

“只是不知道七妹会不会觉得委屈了。”思芸叹气说着,要不是因为二太太,思真该有大几千银子的嫁妆,再怎么样也不会像这样狼狈的跑到青阳来,就是婚配上可以选择的人也更多。

思宸知道思芸所想,但她也不好当着思芸的面说二太太的不是,只是道:“我看七妹妹是个明白人,断不会跟三姐姐生气。”

“唉。”思芸叹口气,却是把头低了下去,这全是二太太的错。

“姐姐也不用担心,我和姐姐现在都在青阳,想给七妹妹找个好婆家不是难事。我看不如这样,七妹妹来青阳的事年前就不要对外提起了。等下了十五,不如让七妹妹来我府上住着,以后出嫁也从我府里嫁出。”思宸说着,在从三品大员的官邸住着,.和在商户人家住着,身价可是差太多了,就是二太太以后知道了,也得惦量一下敢不敢来她府上闹事。

思芸听得大喜,巡盐御史的妻妹可比商户人家的妻妹说出去体面多了,只要这消息放出去,求亲的还不得把门槛踩破。笑着道:“妹妹能如此,你让姐姐怎么谢你好。”

“姐姐说的哪里话,七妹也是我妹妹,只能你为她想着,难道我就不能给她出份力了。”思宸笑着说着,这是真心话,虽然跟思真也说不上多亲,但到底是姐妹一场,思宸也希望思真能嫁个好人家,有个好将来。又道:“姐姐给七妹添了一千银子的嫁妆,我越不过姐姐,我也添一千,四千银子嫁妆,七妹定能风光大嫁。”

嗯。”思芸高兴的点着头。

姐妹两个又把所知的到适婚年龄的男子拉出来说了说,其实两人所知都不多,来青阳的年数短,更重的要是她们两家人里都没人需要寻亲事的。听青阳太太们八卦的时候也就不是很用心,当然像吴大爷那样极品肯定知道,只是极品到底是少数,对于平常人家的公子哥可能也就是随意提一两句,根本就没留心听。

说了一会也没个头绪,真想找个靠谱的人家,还是亲戚朋友齐上阵,人多力量大,实在不行还有官媒。这个话题扯过去,思芸不由的又说到三爷。淮阳有何家的铺子,沈氏也是开铺子的,花点功夫找到沈氏应该不难。

当然三爷的事不如思真的婚事急,思芸真心觉得三爷需要反省一下,以后把沈氏劝回来了,也不用回京城,直接留下来,青阳也好,淮阳也好,离二太太远了,日子就能过成了。

“三姐姐别怪我说丧气话,我看三哥劝不回沈姐姐。”思宸直接说着,肯定劝不回,沈氏既然让休妻这样的结果出现了,那就表示被休也是自己所想的。至于回头,也得看看沈氏是不是会回头的人。

“这……”思芸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女子被休后日子实在难过的很,不由的又道:“三哥既然来了青阳,我看他也不打算回京了,只要离京城远了,我相信三嫂……”

思芸话未完,思宸就摇摇头,问题的根本真不在二太太,当然二太太也起到了倒火线作用。以沈氏和二太太的智商差异,不管是压二太太一头还是是把二太太哄好,对沈氏来说都不是十分为难的事。

沈氏偏偏什么都没做,就跟二太太顶着­干­。最后被休出的时候,沈氏也任何事情都没做,要说沈氏是不愿被休掉的,反正思宸是不信。

“难道妹妹知道什么隐情?”思芸看看思宸的神情,难道上回面时沈氏跟思宸说什么了,或者沈氏己经开始议婚了,她是被休出门的,应该不会这么快吧。

思宸摇摇头,笑着道:“我跟沈姐姐只是说了几句话,我当时急着赶路,实在没说什么。我只是觉得这事不太能成,让姐姐不能抱多大希望,不过凡事都有意外,让三哥去试试也好。”像三爷这样的主,真的很需要别人给他当头一­棒­,休书不是那么好写的。不顾念一点夫妻情份,直接出妻蚂蚁论坛,他可曾想过沈氏要承担的社会压力。现在休书写完了,因为没钱吃饭了,指望着再把妻子召回来,继续挣钱养他,真是想的太美好了。

思芸叹口气,道:“不管怎么样总是得试一试。”

休掉沈氏这事怎么都是三爷的错,不过要是不让三爷去劝回沈氏,三爷要怎么办,他连安身立命的本事都没有,休了沈氏一年不到己经家徒四壁,他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办。就是沈氏,父亲虽然是个小官,但能给沈氏的实际帮助并不多。三爷并不是动手打骂老婆的主,将就一下还是能过的。

说话间也快到了中午,思宸倒是想留思芸吃饭,只是思芸哪里能留下来,何家还有一大堆事,再者思芸也想跟思真谈谈,虽然这种事情不好问女孩家,但思芸不想思真以后怨她,为什么给她挑个商户人家。

思真要是想着以后能有凤冠霞帔,穷苦的人家的读书子弟也不介意,思芸也会往方面挑选。女儿家的婚事虽然没有女儿自己做主的道理,但现在没长辈,青阳的民风相对开放,问问女儿家的意见也很应该。

思宸回到府上,思真正在何老太太屋里,儿媳­妇­的哥哥和妹妹突然间来了,何老太太惊讶之余也不好完全没有表示。昨天来的时候就很晚了,并没有见面,今天早上思芸去请安的时候,把三爷和思真都带了去。

思芸要去霍家,何老太太就把思真留下来说话。至于三爷和思真为什么会这个时候突然间来青阳。何大老爷己经解释过了,哥哥送妹妹备嫁的。

国公府现在还守着陈太君的孝,虽然说孙女的孝期是一年,但爹娘还守着孝,孙女不好议婚。但思真的年龄却不小了,要是等到孝期过去了再议婚,只怕耽搁了青春。

韩家四老爷在这青阳当过蚂蚁知府,跟青阳很多官商都熟,思芸和思宸两姐妹都在青阳,论坛家里人就议定,不如把思真送到青阳来,在青阳议亲,然后直接在这边出嫁。这样既不担孝期议亲的名声,也不会耽搁思真的青春。

这个理由很正当,何家上下也没人怀疑,别说国公府那样的人家,就是青阳也有这样的事。守着孝家里不好办喜事,要么另外置房子,要么另租房子,虽然在亲友家里发嫁的少,但也有这样的。

思芸进门的时候,思真正逗着何老太太开心,何老太太本就是和善的老太太,思真又是庶出,自幼看人脸­色­,把何老太太哄开心确实不是难事。看到思芸进门,思真连忙站起身来,思芸上前给何老太太请安。

坐了说了一会闲话,因快到中饭时间,何老太太早就免了媳­妇­的侍侯,并不留思芸吃饭,只让她们姐妹回去吃饭。

思芸和思真回到正房,何大老爷中午并不回来吃饭,姐妹两个吃了饭,丫头们收拾好,思芸直接挥手让丫头们都下去了。姐妹两个挨着坐下来,思芸道:“我才从五妹妹家里回来,五妹妹的意思,等下十五让七妹妹去她家里住,以后也在她家出嫁。”当然三爷也要跟着过去,只是思真一个过去到姐夫家里住着不太合适。

思真先是愣一下,随即满脸喜­色­,这样议亲的时候她的身价又能抬高了。笑着道:“我来了青阳,还没去拜见过五姐姐。”

思芸笑着道:“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她也是事多,等过了年我带你过去。”

“嗯。”思真笑着点点头。

思芸不再迂回,拉住思真的手,直接问:“你我是亲姐妹,现在又无长辈在,当姐姐的就想问问,妹妹想嫁入什么样的人家?”

133、思真(下)

思真做为二房的庶出,以身份上说她是比思宸强点,但实际生活中她还不如思宸。三太太为人和善,对于庶女最多也就是不管而己,不会故意找庶女的麻烦。二太太就不一样了,不管对于三爷还是她,二太太就从来没有过好脸­色­。

不过陈太君在时,二太太怎么着也得顾忌着陈太君,最多也就是摆摆脸­色­,不至于朝打幕骂的。不过看了嫡母十几年脸­色­,思真的­性­格真说不上强势,其实要不是陈太君去世之后,二太太把她打的太狠,对于二太太安排的婚事,思真也不敢抗命。

二太太己经把她逼到死路上,她不跑就只能去死,跑了之后总是一线生机,但这一线生同到底是什么,她想嫁个什么样的人家,她自己也不知道。虽然她也上了两年学,但她的资质很一般,也就是认得几个字而己,她也不懂什么大道理。

她只知道二太太把她卖给一个四十几岁的老男人,那样的人生肯定会完蛋,但什么样是美好的,她真的没有概念。

思宸看思真只是低头不吭声,只以为是她是姑娘脸皮薄,便道:“妹妹要是心里有话可千万要说出来,只是你我姐妹在,我是不想误了妹妹终生。”

“我……”思真吱唔了一会,心里仍然没个头绪,低头小声道:“女儿家的婚事都是父母做主,姐姐来问,我真的不知道,我一切都听姐姐,不管寻什么样的亲事,我都知道姐姐是为我好。”

这么一说思芸倒是有几分明白了,细想起来以前自己在娘家时思真就很透明人,凡事不敢出头。一个这样姑娘在被嫡母那样对待之后,能想到去寻找家中其他亲人的帮助己经很难得,再让她自己挑夫婿,是要求有点高。

思芸想了想,把她跟思宸一番讨论直接给思真说了。最好的就是像季家那种名门望族人家的公子,当然也不是只是年龄合适就行了,要么自己读书好,要么就是能继承家业的。这种属于抢手货,就思芸和思宸所知,现在青阳没有合适的。

可以挑挑选选的对象,要么就是商户人家,要么就是穷苦读书人。要是挑商户人家,人品可以保证,家族地位可以保证,当然嫁做商人­妇­是没面子的事,但肯定会有里子。至于穷苦人家的读书人,得熬得要运气,再有才名,文章写的再好,但能不能得功名真的说不好。

至于己经考中功名的,那种直接不用考虑,青年才俊很抢手,根要就轮不到思真。要么就是填房,思芸不觉得当填房有多好。

优缺点思芸全部说完,思真听得一愣一愣的,其实这些事情她还没想过,根本就让她来不及消化。但思芸说了这么一通,条条都是为她考虑的,末了只是道:“我全听姐姐的,姐姐说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好。”

思芸其实很倾向于让思真自己考虑一下,要是嫁入商户之家,那思真肯定是要当家的。商户人家的规矩是不如国公府那样,但主母得有主见才行。马上就要过年,虽然亲事很急,但也没过年急,思芸心里也没什么合适人选,思真还能想上两天。便道:“反正婚事也不急这两天,妹妹想想着。”

“嗯。”思真点点头,起身向思芸行礼道:“辛苦姐姐了。”

“你我姐妹,还说这客气话。”思芸笑着道。

思宸送走思芸,霍景之也就从书房回来了,快到中午饭时间了,他们夫妻肯定一处吃饭。思宸也没隐瞒思真的事,还有就是十五以后思真要过住,虽然自己是女主人,但也得给霍景之打声招呼。

霍景之很淡定的听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至于思真过来住,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过对于思真的婚事,他就无话可说了,保媒拉纤他实在不行。

“三姐姐想让何大老爷帮忙参谋一下,老爷是不是也想想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思宸有几分打趣的说着,让霍景之去保媒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倒是有人选之后,可以去问他知不知道,要是知道的可以问问人品­性­情如何。

霍景之连忙摇头,道:“何大老爷帮忙参谋就十分合适了,我公务太多,也接触不到这些公子哥们。”这倒是实话,他的同事一般都是公子哥的爹或者爷爷。

思宸只是笑,她是从来不敢指望霍景之,霍景之却是突然间想到了:“八月就是贤哥儿的婚事,你要家回去料理。”要是思宸走了,家里人少,思真总不好还在霍家住着。

“听四叔的意思,年后就要把思真嫁出去,拖不到那个时候。”思宸说着,要是拖那么久,只怕二太太要杀过来了。要不是如此急,也不会想着给思真挑个商户人家。

“也是。”霍景之点点头也不再问。

难得一个清静的新年,除夕霍景之和思宸两个人守岁,丫头婆子们请了礼,派了赏钱也就退下去。墨雨的婚事也己经说定,年后就要出嫁,思宸照着初晴的例也份了一份嫁妆,初晴也己经来了青阳,现在铺子开着正好,到墨雨结婚的时候,初晴是肯定要来的。

身边两个贴身丫头嫁出去,思宸既了了一段心事,又觉得身边没人有些寂寞。不过幸好现在很清闲,她还可以慢慢的挑合心意的丫头。

从初四开始,霍府的各种宴席开始了,家里招呼着宾客,还得到外面坐席。不止思宸,就是方姨娘也是不得闲。想到下了十五思真就要过来住,思宸又让人把东北角的一处跨院收拾出来,使唤的丫头­奶­妈也己经准备好。至于衣服之类的,只等思真来了,量了尺寸就是做新的。

思真来青阳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嫁出去,女子出嫁可以说是第二次投胎。想嫁的好,除了出身好,自身条件好也很占优势。思真长相不差,国公府的教养,礼仪举止又过关,跟着思宸和思芸多出门走走,让青阳的太太们好好看,这对思真的亲事也有利。

到了正月十六,思宸坐车去何家亲自去把思真和三爷接过来,元宵节新一轮的应酬,思宸也就把思真带上了。同时也开始对外话了,国公府的七小姐,巡盐御史的妻妹,前任知府韩大人的侄女到了适婚年龄,目前待字闺中。

这话是何三太太在外头坐席时不经意说的,然后瞬间何三太太被包围了,己经有不少太太见过思真。但思真的年龄不小了,一般来说就是没成亲也该订亲了,众太太们都是才见也不好深问,现在知道思真是来寻亲事的,那肯定立即沾上去了。

出了正月,过年的事宜忙完,思芸是天天往霍家跑,主要是跟思宸商议到底挑哪户人家好。思真人在从三品大员的府邸住着,堂妹也好,亲妹也好,反正说出去都是巡盐御史的妻妹,四老爷这个前任知府己经走了,但霍景之可是现官。

以前思宸和思芸还想过要发动亲戚朋友齐上阵,现在完全用不着了,托各种关系来套话求亲的都招呼不完。思芸和思宸怕记不住,都直接列了名单,然后再拿一起讨论,当然有时候也会问问霍景之和何大老爷的意见,人品不过关的直接划掉。

挑挑捡捡大半个月,虽然求亲人数众多,但条件十分好,样样齐全的真没有。思宸和思芸拉住问了思真好几次,思真每次都是低头不说话,只说听姐姐们的,她倒不是脸皮薄,她是真不知道,女儿家自己决定亲事,对思真来说太超过了。

思宸和思芸一商议,­干­脆把议论的结果,列出来一个五强名单寄给四老爷。姐妹的意见可以当参加,但最后还是该由四老爷拍板。思宸又怕写不清楚,特意唤来霍景之身边机伶的小厮,吩咐了一通,然后拿着信走了。

二月底的时候,韩四老爷的信就回来了,韩四老爷最后选的是邱家大爷,季家跟邱家还是拐弯的亲戚。在青阳的时候,韩四老爷见过邱大爷,样貌虽然十分普通,但为人老实忠厚,要是比灵巧活跃他是远不及何大老爷,但他读书十分认真。

邱家几代行商,家境十分富有,邱大爷是嫡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就是考不到功名,邱家的钱也够思真这一辈花的。

思宸接到信就把思芸叫来,直接拿思真看了,四老爷最后做的主,思真更不会说什么,只是红着脸道:“全凭叔叔做主。”

思芸拉住思真的手笑道:“叔叔保媒再没有错的,邱家又在青阳,我们姐妹一处,总是有个照应。”

思真红着脸不说话。

邱家跟何家同样是商户人家,思芸派人给邱家透了话,邱大太太和媒人第二天就进了霍家门。思宸招呼接待的,同时也跟邱大太太言明,七月以前就要成亲。因为算命先生说了,要是过了今年七月,思真再出嫁就是三年后,不然克夫克子,这也是为什么国公府这么急的把思真发嫁出去的原因。

陈太君的孝期还有大半年,本来也可以等过去,结果思真的八字在这里摆着。实在不能耽搁了,不得己才到青阳来发嫁。

邱大太太虽然没想到亲事如此急,但心里却是十二万分的愿意,看看吴家花一万五千两银子买到的国公府小姐,这是提高门第的捷径。邱家一直在转型,商人的地位太低,钱多也得有后台才行,不然只怕拿不稳。

何家娶了思芸后,生意更上一层楼,就是有想找何家麻烦,也得看看大太太的娘家能不能惹的起。何大太太的人品行事是众所周知的,思真又是见过的,是个很腼腆的大家闺秀,断不是徐六那样的悍­妇­。

“虽然说是家里女儿婚事,但国公府里正守着孝,长辈们实在不好过来出席,就由我和三姐姐来­操­办七妹妹亲事,还望亲家太太不要见怪。”思宸一脸歉意的说着,差着辈份,“霍太太说的哪里话,您这样的身份,哪里还能见怪。”邱大太太笑着说着,这是实话,没有长辈出席是很奇怪,但朝廷三品诰命夫人­操­办亲事,这这亲事绝对妥妥的。

客套几句然后就进入正题了,到成亲一共四个月时间,但该有的礼还是得有,绝对不能任何一处委屈了思真。大致要怎么办己经商议出来,然后具体细节就有两家媒婆跑。

思芸也先把手边的事放下,天天往霍家跑,七月就是出嫁,男方要准备的东西多,女方的也不少。需要动手的嫁衣部分,思宸己经请了高级裁缝。还有嫁妆部分,虽然银子有了,但置办是个问题。

何大老爷帮了不少忙,按理说三爷在,他这个兄长该在外头忙活,但看到三爷那样,任何人都不对他抱有希望。到四月底,嫁妆全部置办妥当,五月初的时候,邱家下聘,聘礼是两家早就商议好的。

邱家直接预备了三万银子,当年思芸是这个数的嫁妆。最后霍家的媒婆过去说思真四千两嫁妆时,邱家还真有点没反应过来,虽然有嫡庶之别,但没想到差这么多。思宸特意给邱大太太解释了,思芸是陈太君的爱孙,疼爱非常,人家祖母给添妆了,去世之前留了大笔嫁妆给她。

思真本来就是庶出,嫡母眼前不讨好,在老太太跟前也不是很讨好。到最后出嫁的时候,自然也是不同待遇。嫡庶之别,除非庶女嫁的极好,不然别指望有多少嫁妆。

聘礼抬进门,成亲的日子也就定下来,六月十二。同时四老爷的信来了,二太太找思真和三爷找不着,估摸着就跟四房相关。大太太向来自扫门前雪,三太太一个寡­妇­管不了了。除了四老爷就没别人,跟四老爷闹了一场,闹的四老爷发了狠,找上大老爷大太太,直接把二太太送到庄子上休养了,养不好以后就不用回来了。

陈太君在世的时候说过把二太太休掉之类的话,当然休妻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以前陈太君在时,二太太总是有个怕头。现在陈太君没了,她就觉得多年媳­妇­熬成婆,可以随意妄为。

休妻伤体面,更重要的是伤儿女体面,二太太生了二爷和思芸,真把二太太休了,二爷和思芸要如何在人前立足。就在庄子上休养吧,二太太的娘家也落魄了,就是死到庄子上也不会有人管她。

134、回府(上)

思宸把信看完,犹豫着要不要跟思芸说一声,二太太这回再送到庄子上,再回来的时候只怕是给她办葬事了。大文学不管二太太­干­了多少糊涂事,那都是思芸的亲娘,凭良心说,二太太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女还是挺不错的,至少主观意识上是想对自己的亲生儿女好,只是方法总是不对头。

在国公府同二太太生活了十几年,换谁说都想不到二太太能把日子过成这样。大老爷承爵,二房自然拼不过,但最初二房的情况并不比四房差。思芸最初订亲对象是世家公子兼两榜士,如果思芸能嫁过去……五爷是韩家子孙里读书最好的,韩家长辈们都指望着他能给国公府挣个功名,如果五爷能中了两榜进士……

两个如果要是能实现,相信二太太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很可惜,这只是如果而己,真实是思芸嫁入孙家被虐家,和离之后嫁为商人­妇­;五爷跟谢韵清的一段情几乎毁了他,最后飞来横祸要了他的命。

最得意的一双儿女得了这样的结果,就好像原来的生活期望值是100,现在突然间变成10。要是沈氏遇上这样的事,她会自己努力奋斗,再把期望值变回100;要是思芸遇上这样的事,10就10了,她会认命。

二太太是既不努力奋斗,又不知道任命,她只是继续做着春秋大梦,理所当然的认为100的期望值还是存在的,理所当然的认生活还是跟原本一样的。并不用眼睛去看现在的真实,生活早己经改变,她所有的想法只是梦一场而己。

要是陈太君还活着,陈太君是婆婆,能对二太太有一定的压制,二太太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打压一阵,劝说一阵,也许二太太还能明白过来。结果陈太君去世,对二太太来说更大的悲剧来了,她的娘家落魄了。

一个接一个打击,二太太别说是个大树了,连个杂草都不是。她只能算是一个农田主,一场场风雨过去,收成连吃饭都有问题了,她还想着去穿绸衣。当然做做梦是可以的,只是现实中没有任何人会满足她。

一声长叹,思宸自己也是感慨万千,最后她决定把信收起来。特意给思芸说这了事,又让思芸如何表示,二太太那是亲娘,难道让思芸说关的好,关的妙,关的呱呱叫。还是让思芸回娘家去闹,闹着把二太太放出去,继续祸害人。大文学就当不知道吧,思真出嫁的日子也近了,虽然有思真帮忙打理着,但事情还是很多的。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把思真风风光光的嫁出去,自家堂妹呢,她要是过的好了,也是好事一件。

思芸和思宸忙碌着思真的婚事,同时沈氏在淮阳的状况思芸也打听到了。沈氏在淮阳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火爆,现在正着手开分店。本来只是她和弟弟两个人的生意,现在伙计都请了十几个了,半年时间而己,房产都置下了。

虽然三爷在思真备嫁中没有出一点力,但他是思真的兄长,劝回沈氏的事情也并不急在一时,思芸就想着等到思真出了嫁,再让三爷过去不迟。

思芸这个想法跟思宸还有三爷都说过,两个都不是很当一回事。思宸是心知这事肯定成不了,三爷对于沈氏是真没多少感情,他并不是很积极的想劝回沈氏,只是生活无所依之后,听从妹妹的建议而己。

到了思真抬嫁那天,全青阳的太太们就是不能亲自去围观,都派了婆子去打听。毕竟当年思芸的嫁妆抬出来的时候,那是让人眼晕的。结是四千银子嫁妆抬出来,多少让人有点惊讶,没想到嫡庶之别既然差了这么多。不过邱家仍然是喜气洋洋的,别说四千银子,就是一千银子嫁妆,这门亲事邱家也是赚大发了。

思真出嫁前一天,思宸请了全福夫人给思真上头,思芸直接在霍家住下了。三姐妹一起睡的,马上就要为人­妇­了,需要嬷嬷们教的部分己经教过了,但当人媳­妇­是怎么回事,却从来没人跟思真讲过,就是思宸和思芸也是忙着把思真嫁出去。

一个晚上补不了多少课,幸好邱家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邱大太太是个明白和善的夫人,又有徐六那样的例子在前,让很多婆婆们感叹,对媳­妇­还是得宽容一点,不然娶到徐六那样的,太杯具了。

三爷背着思真上了轿,花轿出门的时候,不管是思芸还是思宸都轻轻叹了口气,思真也出嫁了。现在韩家的姑娘里只有八姑娘了,不过四老爷如此的靠谱,八姑娘是没什么好担心的。思真是从霍府嫁出去的,三天回门自然也是回霍家,这一番忙碌结束,思真婚事算是彻底完了。大文学思芸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放下来,这些天她一直往霍家跑,对家中事务不免疏乎了许多,她也是把心思放回何家。思宸则开始的打包收拾东西准备回京,除了霍希贤的亲事外,还有霍家四爷的亲事也准备办了,霍希贤是八月,霍四爷是九月。

本来霍老太太的意思,虽然说准备时间充足,但也不用如此近。但四爷的岳家却是有理由,因为姑娘的八字关系,找人查过了,要是今年九月不行,就要明年了。再者说了,堂兄弟结婚而己,一个月结一个也没什么不合适的。霍老太太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正好一年办两件喜事,她当­奶­­奶­的如何不乐意。

霍四爷的亲事自然有霍三太太自己准备,霍希贤的亲事却是湖阳郡主帮着准备的,本来以思宸的意思她想早点回去自己料理,娶儿媳­妇­总是件大事。湖阳郡主却主动说她全包了,只让思宸回来受礼就好了。霍景之也不想思宸回去这么早,她回去了,只剩下自己就太寂寞了。

后来又因为思真过来,思宸也就忙着先把思真嫁出去,然后再准备回去。方姨娘是肯定要跟着回去的,比思宸和霍景之都显得兴奋多。来的时候方姨娘几乎是空手来的,但走的时候却是大箱小箱一起抬上车,全是方家给的。

思宸的东西反而真不多了,就一些新的衣服首饰。要当婆婆了,虽然只比儿媳­妇­大一岁的婆婆压力很大,但也是婆婆,这种大喜事上她的衣服首饰都得注意。至于给儿媳­妇­的见面礼之类的东西都可以到京城之后再准备,相信以湖阳郡主的周全必然给她准备好。

崔先生留下来的首饰盒是,思宸自然也带上了,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这都是崔先生的遗愿,她一定会亲手交到湖阳郡主手上。

本来以思宸的意思,思真回门之后东西收拾一下她就直接走了,结果霍景之拖了她几天,直到六月底才准备动身。霍景之对于自己的妻子不管哪方面都十分满意,他不想思宸离开他这么久,还有就是思宸想把两个儿子带过来的事情,霍景之并不是很愿意。

嫡长子的教育很重要,但才断­奶­的小娃娃实在没什么好教的,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就是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三年盐政之后,是不是接着外放,霍景之心里也没底。两个大人没什么,但这么小的孩子,四处乱跑真的不太好。就是想给孩子长长见识,带到身边教导也得六七岁的时候。

霍景之就这个问题跟思宸谈过,思宸却是很坚持,在其他事情上思宸是很听他的话,唯独这一点不行。本以为外放这么久,思宸肯定会怀上,结果思宸的肚子也消息,这点不管思宸还是霍景之都有点失望。

霍景之心态倒是很平和,思宸有点小纠结,但没有压力心情倒是还很放松。又想到可以把两个儿子接回身边来,思宸总体心情是很愉快的。

“老爷,太太,老太太身边的管事来了,要见老爷,太太……”管家媳­妇­匆匆进门说着,都己经到了晚饭时间了,突然老太太身边的管事来了,震的门房愣愣的,后来这边管家去问怎么回事,结果对方只说敢紧传话进去,有要事。

思宸和霍景之正吃着晚饭,听到管家媳­妇­这么一句都不禁愣了一下,霍景之道:“唤他进来。”

两人顾不上吃饭,起身到了外厅,只见李管事风尘扑扑的进来了,进门就跪下了。霍景之眉头皱紧,也不客套直接问:“出什么事了?”

李管事嘴­唇­动了动,把头低了下去,沉声说着:“老太太派我来给老爷,太太传话,函哥,函哥殁了……”

“什么……”霍景之猛然站起身来,他是不太喜欢柳月娘,但不管嫡的庶的那都是自己亲生儿子。函哥现在也有四岁了,柳月娘这个亲娘照看的,怎么会突然间没了。思宸的反应虽然不像霍景之那么大,眼睛也瞪大了,主要是事情来的太突然。

李管事恨不得把头埋到地里,虽然顶着雷,但也把事情经过说了。函哥是病死的,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有点伤风,柳月娘并没有留心,­奶­妈们就更大意了,病了两天之后才请了大夫。等到霍老太太知道的时候,函哥都病的不行了。

虽然是庶出,但也是霍老太太的亲孙子,从宫里请了御医,亲自去照顾,结果还是没保住函哥儿,昨天早上的时候殁的。霍老太太伤心之余把函哥的几个­奶­妈都狠罚,至于柳月娘,她更没有放过,直接关到柴房里了。

柳月娘做为亲娘肯定不会想害自己的儿子,但失职这条是肯定的。儿子交到亲娘手里,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听­奶­妈们说柳月娘对儿子如何不好时,霍老太太都不相信。一个妾室她现在能指望就是这个儿子,她该把这个儿子当宝贝蛋一样供着才对,还对他不好,柳月娘又不是傻了。

结果把柳月娘的丫头以及第一个给函哥看病的大夫都传了过来,柳月娘对函哥真的是一般般,大夫也说了,他给函哥看病的时候,是病的比较重了。

“唉……”霍景之听完长长叹息,他对函哥儿的真说不上多好,那是因为孩子还很小,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奶­妈和母亲。想教育也得等上了学,连嫡长子他都是想着等到懂事之后再带到身边。教育霍希贤也是在他懂事之后,一个几岁的小娃娃,他天天去哄着看着,纯粹浪费时间。

但突然间儿子没了,就是死了一个还有三个,问题是儿子不是数学题,不能这么算,霍景之如何不伤心。

思宸更不好说话,她是嫡母,按理说函哥儿也是她的儿子。但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都差着一层,而且思宸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说,柳月娘这个亲娘怎么会照顾不好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后宅中,亲娘都照顾不好儿子,那真是没人能照顾好了。

霍景之沉默一会小孩子的葬事十分简单,又有霍老太太在家里,肯定妥妥定定,根本就不必问,想了想又对李管一道:“难为你跑这么一趟,休息一晚上明天回去吧,顺道给老太太说,把柳姨娘放出来吧,不用关她。”儿子都死了,难道还让她去填命吗,没必要的。

“是。”李管事低头答应,听到霍景之让走的话,恨不得飞出去。

李管事走了,屋里的丫头婆子也听到李管事的话,自然更没人敢吭声,思宸看着霍景之一直沉默不语。知道这时候霍景之只是想自己静一静,她想想就直接挨着霍景之坐下来,也陪着他一起沉默,沉默完了,霍景之自己就会说话了。

两人坐了不知道多久,霍景之长长吁了口气,拉住思宸的手突然道:“回去之后,你去问问柳月娘,她要是愿意继续在霍家,那就一直这么下去。她要是不愿意了,我给她一万银子当嫁妆,你找户靠谱的人家,把她嫁出去吧。”

1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