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景之想了起来,道:“我也是忙糊涂了,这么大的事情也忘了,这就写了贴子送过去,请妹夫过府一叙。”三年一回的科举当然是大事,只是霍景之的事情更多,霍杨两家联姻之后,关系更加亲密,杨大人在折腾,霍景之也就没管。不过邵昀不比别人,自己亲妹夫要上场,当姐夫的不可能不管不问。
“老爷事情太多。”思宸笑着说着,她听杨氏说了,仕子们现在都往杨家跑,连霍希贤都去杨家住着探讨学问。估计是霍景之和杨大人两人协商后的结果,要是霍景之留心着今科不可能顾不上邵昀。
“妹夫要考春闱也是大事。”霍景之笑着说着,又问思宸:“这几日我也是一直外头忙碌,身子觉得如何,药可按时吃了,每日饭吃多少?”
思宸满是感动,拉住霍景之的手,低头说着:“我病了这么久,里外大小事务都不能给老爷分忧,倒让老爷挂念我,我十分不安。”
“我们是夫妻,你身体不好,我自然该挂念你。”霍景之笑着说着,又道:“贤哥儿媳妇能干,过年的各项事宜都己准备妥当,外头的事情你更不用担心,你只要开开心心过年就好了。”
夫妻两个说会话,霍景之把家中大帐交给思宸,大概说了说今年的情况,让思宸心里有个底。现在杨氏管家,又有方姨娘帮着,确实打理的十分妥当,但等思宸身体好了之后,小事可以交给杨氏,大事还是思宸料理。霍希贤早晚是要分出去的,思宸如此年轻,杨氏不可能一直当家。
“昨天柳家来人,贤哥儿媳妇己按我说的,老爷的意思把柳月娘嫁了出去。柳家想闹,被方姨娘唤来婆子赶了出去。”思宸说着,柳家来找人是肯定的,但既然敢把女儿送进来当妾,主人就能做主发嫁。
霍景之点点头,却是道:“贤哥儿媳妇还是软弱了些。”方姨娘再是霍希贤的生母,杨氏也比方姨娘有地位,这种事情哪里用方姨娘唤婆子,杨氏就可以直接下令赶人了。妾的娘家从来都不算亲戚。
“媳妇年轻才进门,上头两层婆婆,贤哥儿又是庶出,她也是难得的了。”思宸笑着说,杨氏性格本来就不强势,又没能生下儿子,底气还没那么足。
“老爷,大老爷请您过去。”外头传来婆子的声音。
霍景之起身,又对思宸道:“不知道大哥寻我什么事,不用特意等我吃饭。要是晚上不能回来,我会派人回来传话。”临过年这阵子也是忙碌的时候,霍宜之不是大事不会叫他,总不能让思宸饿着等他。
“嗯。”思宸笑着点头答应。
思宸一个人吃的晚饭,把儿子喂饱哄睡,思宸喝了药也该歇着了。过年的事情太多,霍景之晚归是正常的,她身体不好,也就不能等到他。丫头们正侍侯思宸宽衣睡下,方姨娘却是进了屋。
方姨娘己经请过安,这时候过来肯定有事,思宸直接问:“什么事?”
方姨娘神色有几分犹豫,思宸让丫头们退下,笑着道:“姨娘有什么为难的事?”方姨娘现在的生活应该很滋润,杨氏管家,方姨娘协理,杨氏听方姨娘的时候比较多。虽然不是正经婆婆,到底是霍希贤的亲娘。
方姨娘低着头,道:“贤哥儿房里的丫头春绡……怀孕了。”
思宸正笑着的脸立即阴了下来,不等方姨娘再说其他,冷声道:“让嬷嬷们给那丫头送去下胎药,看着她喝下去。把她爹娘亲人寻来,再给二百两银子,卖身契也一并拿去,让她走吧。衬着老爷这会不在,就这么办了,免得老爷知道又要生气。”
方姨娘着急起来,不由的道:“那可是贤哥儿的……”
“姨娘糊涂,媳妇还没生下长子,丫头肚子里的孩子断不能生下来。”思宸打断方姨娘的话,外头霍景之己经忙的脚不沾地了,要是知道这事,别看就要过年了,霍希贤那顿板子是跑不了的。高声叫丫头道:“唤贤哥儿媳妇过来。”
外间丫头应了一声,连忙去了。
方姨娘心中甚急,直接给思宸跪了下来,道:“我知道太太生气,但那是贤哥儿的骨肉,我知道三奶奶还未生下儿子,但进门两年房中只有一女……”
正妻没有生下儿子,妾室丫头就不能生,这个规矩她知道。但杨氏进门只生下欣姐儿,现在欣姐八个月了,杨氏的肚子一点消息都没有。进门这都两年了,杨氏还是没生下儿子,丫头妾室也可以放宽了。
思宸叹口气,也不让方姨娘起来,道:“姨娘那么明白的人,怎么就这件事情上糊涂了呢。”杨氏的出身要是像她这样,末落国公府的小姐,方姨娘有这个想法还可以理解。婆婆拿捏儿媳妇,也看看能不能捏的了,最鲜明的例子,霍老太太为什么只敢捏霍三太太和她,不敢去找湖阳郡主的麻烦。
方姨娘神情焦急,她不知道自己哪里糊涂,她只是想保全自己的孙子而己。尤其是杨氏没有生下儿子的情况下,她需要一个孙子。
杨氏低头进屋了,虽然没有掉泪,但眼圈红红的。看一眼旁边跪着的方姨娘,杨氏不敢吭声,上前给思宸见礼,思宸起身去扶她,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了下来,道:“你受委屈了。
杨氏眼泪都要掉下来,忙站起身来,思宸却是拉住她再次坐下来。道:“这事我给你做主,霍家这样的门第,断不能让庶子生在嫡子前头。只问你一件,贤哥儿要那丫头的事,你事先知道吗?”
杨氏拼命忍着眼泪还是掉了下来,点点头道:“爷年前是跟我说了,只是后来……”先是霍岳两家的风波,后来公婆回家,婆婆生病,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杨氏来料理。霍希贤先是在国子监读书后来又去了杨家,这事也就没办。
在杨氏所受的教育里,丈夫要丫头要通房不是不可以,总是正妻点了头,开了脸这才能圆房。春绡的事也一样,霍希贤跟她说了,她也点头了。却没有正式见礼,手续并没有走完,霍希贤就把人睡了,还睡出孩子来。要不是今天方姨娘过来跟她说春绡怀孕了,杨氏还一直以为春绡是黄花大闺女呢。
思宸拿绢子给杨氏擦着眼泪,又道:“刚才你没来的时候我己经把方姨娘训斥了,你房中的事,我都不Сhā嘴,更何况是她。不过事情既然到我跟前了,我也得说句话。孩子留不得,你看着让嬷嬷们喂了药,再从帐上拿二百银子给她,让她家人带走吧。至于你房中嬷嬷,年龄大了,打板子受不起,扣她们半年薪俸。”
通房丫头们的汤药都是嬷嬷们再送,现在还没有任何主子发话说霍希贤房里的丫头可以生孩子了,那汤药就得继续送。突然间冒出来一个丫头怀孕了,这就是嬷嬷们的失职,罚是必须的。
杨氏止住眼泪,她怎么也不能让丫头的儿子生在她前头,起身道:“谢太太。”
思宸笑着拉着杨氏坐下来了,看杨氏这个样子,幸庆方姨娘过来跟她说了。要是方姨娘敢逼着杨氏,杨氏弄不好敢直接回娘家告状,正经婆婆就算了,姨娘婆婆都要硬往她屋里塞人了,这日子不用过了。那时候事情就真大发了,最少霍希贤那一顿大棒绝对跑不掉。书读不出来,倒是会睡丫头了。
思宸笑着拉住杨氏的手,又道:“贤哥儿年轻嘴馋些也有的,虽然没正式见礼,见你点头了也就没忍住,媳妇儿千万别跟哥儿生这个气。这么一件小事伤了夫妻情份就不好了。”
杨氏点点头,小声道:“我没生爷的气。”要是霍贤哥一声不吭把春绡睡了,现在闹出有孕来,她肯定会怒。虽然少了手续,但好歹也是知道的。杨氏心里怒的是,方姨娘就这么直接跟她说,让她认下孩子,把春绡抬成姨娘。
进门之前杨太太特意嘱咐过杨氏,要是婆家受了气,千万别忍着,一定要回家说。尤其是刚进门没生下儿子时,虽然当人媳妇就得小心,就得受气,但也得看看是什么气。霍老太太在京中也是出了名的刁钻,正经嫡母婆婆只比杨氏大一岁,还有一个姨娘婆婆活着好好的。
三个长辈,看着不少,但总觉得没一个靠谱的。霍老太太的气那是必须得受,霍家最大的,霍希贤的亲奶奶,还把霍希贤养大了;继母婆婆婆的敢,能忍就忍了,要是实在无理取闹,实在不能忍就回家说。至于姨娘婆婆的气,那就要看情况来。嫁进去之后要是什么气都受,那真是不用活了,就看霍家的情况,霍希贤的媳妇绝对是个受气包。
“事不宜迟,你一会回去就把这事办完,现在家中事多,又要过年,这事都不准再提起。”思宸叮嘱着杨氏。
“是。”杨氏点头应着。
“好孩子。”思宸笑着,又对杨氏道:“姨娘年龄大了,行事也有些糊涂,我刚才己经说过她。也在我这跪了这么久,你去扶姨娘起来,看到贤哥儿的份上,也别生姨娘的气。”
杨氏上前把方姨娘扶起来,不等方姨娘说话,就低头道:“刚才我言语冲撞了姨娘,请姨娘勿怪。”
方姨娘虽然心里还是着急春绡肚子的孩子,但话都说成这样了,只得笑着道:“三奶奶说的哪里话,也是我行事不周之故。”
思宸很满意,虽然说姨娘不是正经婆婆,但血缘在那里放着。不管两人心里怎么想吧,面子上肯定得过去,不然让霍希贤的脸往哪里摆。笑着又对杨氏道:“你先回去,我留姨娘跟我说说话。”
“是。”杨氏应着,知道思宸这是要说说方姨娘,自然不敢久留,行礼退出。
杨氏先走了,思宸让丫头换了茶,说了这么久她口都渴了。方姨娘刚才跪也跪了,重话也说了,这时候该跟方姨娘讲讲道理了。喝了口茶,思宸把声音放软了道:“姨娘进门这些年,从未有差踏错,我知道此事事关贤哥儿,让姨娘关心则乱。姨娘希望贤哥儿多子多福,我和老爷何尝不是如此想的,只是子嗣之事急不得,总得先跟亲家说好了。”
“我只是想着孩子有都有了,何不留下……”方姨娘低头说着。
思宸叹气道:“姨娘心疼孩子我也明白,只是此事,姨娘错了三处。”
方姨娘首先没弄清自己的身份,要是正经嫡母婆婆给杨氏说把丫头抬姨娘,孩子生下来这是可以。问题方姨娘是姨娘婆婆,名不正言不顺。杨氏心里本来正恼着,姨娘婆婆过来说这样的话,她不太可能会听。除了造成跟方姨娘的矛盾外,杨氏很有可能回家哭诉。到时候杨家太太要是找过来,那二房顿时成笑话了。
姨娘婆婆做主给儿子纳妾,这是哪门子规矩,正经婆婆都不好Сhā好媳妇房里的事,何况是姨娘婆婆。
第二处错方姨娘真的太小看杨家了,也可能是方姨娘关心则乱,也就迷了眼,这个孩子无论如何也留不下来。要是杨氏己经生下嫡子,可能还无所谓,关键是她还没生下,她又不是不能生,就是杨氏同意,杨家也不会愿意。
杨氏进门的时候,霍家只提供新房,屋里所有的摆设,连用的马桶都是人家从娘家带过来的。杨家不是把女儿嫁过来之后就不管不问的,霍家敢给杨氏气受,杨家就敢给女儿找回来。尤其是子嗣这么大的事,杨大人肯定会给女儿出头。
真到那时候,霍景之不可能会要这个违规怀上的孩子,即使那是他的孙子。霍杨两家的联姻并不止是他们小两口的婚事,也是霍景之和杨大人的政治联盟。以霍景之的性格,要是杨氏进门之后做错事,他不会容忍她。
现在是杨氏没错,霍家错了,杨氏进门这么久并没有任何过错。进门不过一年半,这个时间并不是很久。霍家就迫不急待的让丫头生孩子,实在太掉杨氏的面子,而且庶子生在嫡子前头,只怕以后家宅更安宁不了。
第三处错,方姨娘对霍希贤的好有点理解错了。方姨娘把霍希贤当成她的命,却没有认真想过,霍希贤怎么样才算好。霍景之外放青阳这三年,是杨大人要看霍希贤的文章,见仕子去了杨家讲策论,立即把霍希贤叫了去。至于霍希贤在国子监读书,杨大人更是事事关照,霍景之离京这三年,霍希贤没有吃过一点亏。
杨大人这么关照霍希贤,可不是因为霍景之,人家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才心疼女婿。现在你的儿子得岳父小心照顾,结果后宅里,打人家女儿的脸。杨大人又不犯/贱,不会眼睁眼看着亲家欺负了他的女儿,他还把女婿当成眼珠子。
霍希贤要是霍景之唯一的儿子,方姨娘硬气一点也就算了。现在霍景之己经有四个儿子了,嫡出占了三个,霍希贤占了年长的便宜,他的宗族地位并不高。不管是分家之前还是分家之后,霍希贤要麻烦到杨大人的地方多着呢,这也是霍景之为霍希贤选这门亲事的考量之一,这个岳父能给霍希贤实际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方姨娘还要亏待人家女儿,纵着娇着当然过份了,最起码也得善待。真要是为了儿子好,把姿态放低一点,想办法让儿子媳妇感情和美,家宅和睦太平,让儿子能更多的得到岳父的帮助,仕途更尽一步,这样才是真的好。
天天摆着婆婆的谱,多年媳妇熬成婆,自己是爽到了。但搞的儿子夫妻反目,家宅不宁,翁婿失和,那儿子就能好了吗。对比一下陈太君和霍老太太,思宸都感叹过,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姨娘是明白人,我说了这么多,只希望你能听进去了。”思宸最后说着,先是安抚了杨氏,现在又来说方姨娘,她真觉得累了。
方姨娘低着头,道:“谢太太教诲,我定当记在心里。”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再听听思宸想的,真是她错了。她是希望抱上孙子,但这个孙子应该从杨氏肚子里出来,这才能家宅安宁。
思宸笑着点点头,方姨娘能听进去能明白就好,为了霍希贤花了这么多年心血,终于熬到媳妇进门,这时候要是跟儿子媳妇闹僵了,才真要哭死。又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贤哥儿媳妇是个好孩子,姨娘也不用操心,操劳大半辈子了,也该享享福了。”
“太太说的是,想想我确实……管太多了。”方姨娘叹息说着。
162、祭祀
说教完毕,思宸喝口茶就真累了,方姨娘也没马上走。和丫头一起侍侯着思宸睡下,刚想走霍景之就回来了。方姨娘一阵心虚,这事要是霍景之知道了,不止她要挨骂,霍希贤也要挨打。思宸看到霍景之回来,也让丫头扶着坐起身来,霍景之忙道:“别起来了,躺着吧。” 思宸笑着道:“没事,今天心情特别好,还把姨娘叫过来跟我说说话。”
方姨娘忙点点头,内心对思宸甚是感激,这是替她瞒着,不然她这个时候在思宸这里,霍景之肯定会问起。
霍景之并不怀疑,马上就要过年,事务太多,杨氏过于稚嫩,方姨娘虽然老道,但身份在这里摆着蚂蚁论坛首发。思宸估计是担心哪里会出错,所以叫方姨娘过来问问。便笑着对方姨娘道:“你也辛苦了。”
方姨娘低头道:“老爷说的哪里话,都是妾份内的事。”
霍景之点点头,笑道:“劳累一天了,去歇着吧。”
“是。”方姨娘答应着这才退下。
霍景之仍然天天往外跑着,有时候霍宜之也会派人叫他,思宸偶尔会随口问一句。外头的事霍景之不让她管,偶尔问一句表达一下关心就好了,他对于正妻的要求就是打理好内宅,外头的事情就是知道了,也不要想着出谋划策给老公主出意。
霍希贤是腊月二十八从杨家回来的,到思宸屋里请安的时候,霍景之正好也不在。思宸犹豫一下还是留下霍希贤说了两句,做为一个只比庶长子大一岁的继母,思宸有时候压力也挺大的,这样的年龄差距想摆长辈的谱很不容易,霍希贤也未必会听她的。但霍希贤做错了事,她又有管教不严的责任。
“嬷嬷过来回说,哥儿屋里的丫头春绡有了身孕,我问过你媳妇,说那丫头是她点头给你的。不过我思前想后,你房里还没嫡子,要是让个丫头先生了庶子,只怕脸上都不好看。我就做主让嬷嬷们喂了药,又给了二百银子,让她爹妈进来把人领走了。”思宸一脸温和的说着。
不说方姨娘和杨氏的争执,只说是嬷嬷回的,她直接做主。想后宅安宁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方姨娘和杨氏两人才刚刚和解,现在再跟霍希贤多说几句,不知道又会有什么事,那就不如她全力承担,做为霍希贤的嫡母,二房太太,她有这个权力。
霍希贤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涨红了脸。他睡春绡是在杨氏点头后,但怀孕的事他就真不知道了,屋里有杨氏,有嬷嬷,有奶奶,丫头怀不怀孕的事真不归他管。就是不用思宸说他也能知道,杨氏没生下嫡子,丫头肯定不能生孩子。就是他心里有点舍不得蚂蚁论坛首发,但家法礼教如此,他不敢违抗。只是没想到这事闹到思宸这里,低头道:“都是我的过错,让太太操心了。”
思宸笑着道:“嬷嬷们太不小心,她们也是怕惹出更大的祸事来,所以报到我这里来。不过这么大的事情也能出错,我己经罚了她们。”
霍希贤低头小声说着:“是我行事欠妥,惹太太生气。”
思宸笑笑也不再说什么,道:“你也累了,去歇着吧。”
夫妻床纬之间的事情,就是亲娘都不好管,更何况她又是继母。不管怎么样霍希贤还知道认错,这年头指望着男人一心一意那是白日做梦,像霍景之这种出去睡睡歌伎就是好男人了。夫妻之间,尊敬,脸面,能做到相敬如宾就己经很难得。
“是。”霍希贤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虽然只是动动嘴皮的功夫,思宸还是觉得有些累到了,虽然临近过年,思宸还让霍希贤请了御医过来诊了次脉。御医眉头皱皱,只劝思宸定要好好保养。按照御医医说的,她现在是不能操心。把心思放宽,啥都不用想,只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她的病就好的快了。御医暗示过她,她是属于操心过度,思虑过多,什么事都放宽心,随心所欲一点就好了。
思宸何尝不想,只是她有什么资本去随心所欲。霍景之是很喜欢她,霍景之是个好男人,但霍景之也需要一个人帮他妥善的打理后院,这是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她现在只是病了,休养期间当然可以凡事甩手不管,要是等她病好了,她要是做什么错什么,前景真是不敢想像。
没有强势的娘家背景,儿子还如此的小,多年媳妇熬成婆,等到他们等为官为宰就好了。娶上两房好儿媳妇,她也享享清福,像霍老太太那样是太糊涂,至少也得陈太君那样。
到了除夕那天,思宸病的再重也得起身了。祭祀和进宫朝贺,尤其是祭祀这一条,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她就得起来。七出之条中恶疾这条不显山不露水,看着好像没啥大不了的,其实这条很牛叉。
从某朝开始,七出和三不去就正式写入法律中,就是说休妻不再是两张嘴动动,随便写张休书就完事了。而是必须得到官府盖章,由官府认证之后才能休妻。无故休妻属于犯法行法,杖责一百之后,妻子还得领回家去照样过日子。
要说七出是女性的硬性要求,那三不去就是对女性的保护,就是犯了七出之条,有三不去在,休妻照样犯法。但同时法律又规定,就是有三不去,犯不七出之条的两条也可以照休,那就是**和恶疾。
这个所谓恶疾,也不是说妻子发烧感冒就是恶疾了,主要指的是不能祭祖。男人娶媳妇的两个目的,一是祭祀祖宗,二是繁衍后代。恶疾达到不能祭祀的地步,那要媳妇毛用,至于**造成的后果就是血缘混乱,是不是男方的种都不知道,这样的媳妇更不能要。
思宸虽然有些时候没见过霍老太太,但可以想像霍老太太对她的态度。要是祭祀这天她了状况,霍老太太马上就有现成的理由让霍景之休妻,不能祭祖的妻子休掉太理所当然。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初二早上,思宸真是一刻不得休息,霍老太太也是一样,就是她身体如此硬朗,也得歇好些天才能休息过来。初二回娘家,霍景之带上思宸,霍希贤带上杨氏各自去了岳家。
敏哥儿和丞哥儿抱上,朝哥儿还太小,留在家里由奶妈带着。思宸虽然病着,但哄孩子真不累人,又有奶妈嬷嬷们看着,归家的时间还不长,跟两个儿子己经慢慢熟络起来,倒是两个儿子对霍景之很不感冒,见面的时候实在太少。
邵昀带着思慧也来了,四爷和许氏己经备好酒席准备两位妹妹归宁,思宸和思慧成亲的时候都不短了,但这样坐一起的真不多。现在韩家又分了家,说话也就显得更畅快。
饭后四爷带着两个妹夫去书房说话,四爷捐官之后,衙门天天去,完全可以当蚂蚁全勤奖。勤是绝对够了,但要说当的多好也说不上,至少跟韩四老爷比强的多。不过也因为四爷勤快老实,后台也比硬,升迁是慢了点,但也踏踏实实。衬着这次论坛官员大调动之机,四爷己经向朝廷申请了三太太和许氏的诰命,年后应该能下来。霍景之默默记在心里,他不知道就算了,现在知道了,肯定也要留心些。
最重要的就是邵昀明年春闱,两个连襟早就见过,因为文章之事霍景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邵昀的文章是可以了,但今科会不会中的话,霍景之也说不好,每个监考官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是每个考生必研究的课题,霍景之都未必有邵昀知道的清楚。
男人们前头说话,女人们只在三太太屋里坐着,各自都抱着孩子说闲话。思慧前头生了两个女儿,终于生了一个儿子,三太太终于放下心来。思慧自己却并不是很在意,主要是邵昀不在意,成亲几年,夫妻恩爱,邵昀连个通房都没有,思慧自己因为生儿子着急上火的时候,邵昀自己反而不在意,只说自己喜欢女儿。
这话邵昀就是有宽思慧心的意思,思慧也是满心的欢喜。女人要是生不下儿子,在婆家真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也幸好是邵昀是这样,要是换个别的人家,思慧只要真要愁死了。
“听说鲁家闹了起来,这个年都没过好。”思慧说着最新八卦,这是她大嫂安远侯世子夫人说的。一个个闲的蛋疼的贵妇们,耳朵尖着呢,尤其是关于霍岳两家的八卦,话题太多了。
思宸并不意外,进宫朝贺的时候,那种情况下还有人向霍家人打听八卦呢,更何况平常。鲁家现在闹起来,思宸心里大概猜出来了,霍景之说了要给霍四爷找个媳妇,鲁家七姑娘正待字闺中。笑问:“怎么回事?”
“先是鲁太太和鲁老爷吵了起来,听鲁太太的娘家嫂子说。鲁老爷是想把鲁七姑娘嫁给霍四爷,鲁太太不愿意,就争执起来。鲁太太甚至于把自己娘家蚂蚁兄弟都叫了过去,后来不知道怎么商议的,消停了没一天。岳老爷的生母去了鲁家,当时鲁老爷不在,都没进门,直接在二门跪了下来,鲁太太又是拉又是劝,实在劝不动老太太,最后她也陪着一起跪。”思慧继续说着,成亲之后日子过的太滋润,没啥烦心事,她也开始八卦了,又道:“管事的把鲁老爷叫过来,鲁老爷才算把老太太扶起来,不过论老太太那个年龄了,扶起来就直接晕坛了。鲁太太当时也陪着跪,鲁老爷踢了她一脚。”
也因为这一脚,又把鲁太太踢回了娘家。腊月二十九的时候,鲁大爷,鲁二爷和鲁三爷一起又把鲁太太请了回来,这都是鲁太太的亲生儿子,鲁大爷今年都快三十了。鲁太太早就不管事,家务事一直是鲁大奶奶料理,但闹成这样,谁也没过好年。
据说老太太醒了之后,对着鲁老爷是日夜哭泣,哭的鲁老爷是无可奈何。正过着年,婚事至少也得过了元宵节再谈,但这样的情况,鲁老爷极有可能会答应。
“唉。”三太太听完就叹了口气,这事真不知道如何说好,其实这事跟鲁老爷没啥关系,要是岳大老爷拿女儿去补偿弟弟的错,勉勉强强也能说过去,宗族礼法上的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岳家人不露头,鲁家填女儿,只能说鲁老爷自己想。
思宸淡淡然听着,并没有任何愧疚之色,鲁家会闹成那样肯定是霍景之搞的。不过欠债还钱,欠媳妇还媳妇,鲁家愿意出这个头,那陪个女儿出去就很必然。不然他以为自己是谁,现在的霍家岂是他上下嘴皮动动,事情就能化解了的。
霍家又何其倒霉,三书六礼对岳家姑娘没有任何委屈之处,换来这么一个结果。尤其是霍四爷,霍景之要是不想办法给他找个媳妇,他真不好娶。就是从法律上跟岳氏的婚姻无效之后,再娶的是原配,事情闹这么大,他将来媳妇出门应酬都不容易,谁都会八卦几句,还有孩子拖累。霍四爷自身也不足够优秀,要是霍景之不想办法,霍四爷寻嫡妻只能按找填房的标准来。
闲话到下午,前头的男人们谈的差不多,也就各自坐车回去。年后亲友走动,思宸一家没去,是真去不了。年前操劳,过年操劳,两重累加一起,虽然没有倒下,但身体也沉重多了。杨氏外头应酬忙碌,每日早晚还要过来侍侯,思宸想免了她的请安,杨氏却是不愿意,思宸病重她该过来侍侯了。
思宸实在怕杨氏累倒,让嬷嬷们一定要注意杨氏身体,上头霍老太太,管事,出去吃酒宴,家里备宴,还要过来侍侯她,真是□乏术。
过了元宵节,思宸身体渐轻,她只是因为过年那几天太忙碌累到,休养过来就好了。杨氏反倒是累病了,婆媳两个一起请医问药。幸好最忙碌的时候过去了,该摆的酒宴也摆完了,该去吃的酒也吃完了,只剩下家中琐事,思宸索性就交给方姨娘来料理。杨氏还如此年轻蚂蚁论坛首发,要是让她累狠了落下病根就不好了。
同时鲁家也送来消息,鲁老爷同意鲁七姑娘和霍四爷的亲事,出了正月两家就订亲,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婚事。
163、敲定
鲁老爷带着鲁大爷亲自登门,不是找霍景之,而是找霍宜之。那天霍景之上门找他谈判,现在要拍板定案,就得找侯府当家做主。霍宜之和湖阳郡主都在,霍宜之又派人去叫霍景之和霍三老爷过来。事情是霍景之跟鲁老爷谈的,霍三老爷再没用,他也是霍四爷的亲爹。
众人依位坐下,客套完毕也就进入正题,鲁老爷直接说了来意。把鲁七嫁给霍四爷,结鲁霍两家之好,这是鲁家的选择,大方向己经有了,然后就要谈具体细节。鲁老爷主要是想听到霍宜之亲口允诺,他点头了,这事就彻底妥当了。
“小四能寻得鲁七姑娘这样的贤妻,是他的福气。”霍宜之笑着说着,鲁家既然决定要管岳老爷,那不管怎么样,能结亲都比结仇强。
鲁老爷脸上笑着,心里却甚是叹气,因为这门亲事鲁太太可没少跟他闹气。鲁大爷反应就淡定多了,鲁太太是他亲娘,鲁七姑娘是他亲妹妹,但在这件事上,鲁大爷是站在鲁老爷这边的。
鲁七姑娘进宫的蚂蚁论坛首发事情己经彻底没希望了,鲁家对鲁七姑娘多年培养心血全部白费。鲁七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嫁出去,年芳十六,美名在外,嫁肯定能嫁出去。关键是要嫁到什么样的人家,鲁老爷自己是尚书,鲁七条件也好,以她这样的条件找,确实能找到比现在的霍四爷更合适的人选。
霍四爷的条件其实不错,三房嫡长子。最大的问题是,前头有了一个岳氏,岳氏己经生了一个儿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没生出来。
鲁太太只觉得她心肝宝贝一样的女儿,让鲁老爷拿去填他那一半血缘的弟弟的错误实在太委屈。根本就没有去看过霍四爷自身是什么样的条件,要是没岳氏这件事,把鲁七嫁给霍四爷鲁太太肯定会欢天喜地的说自己女儿寻了一个好人家,现在因为有岳家的事在前,外头闹的那么大,现在把鲁七嫁过来就是丢面子填女儿了。
鲁大爷却不是这么认为,当年鲁老爷想着把女儿送进宫,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家族利益。鲁老爷可没鲁太太的天真,只以为进了宫就是进天堂了,那是什么地方鲁老爷更清楚。
单纯的从朝中利益关系说,鲁霍两家联姻不管对鲁家还是霍家都是有利的事,就像杨大人把嫡女嫁给霍景之的庶子,这就是标准的政治联姻,嫡女嫁庶子杨家是吃亏的。镇远侯府不管是朝中还是宫中都能说的上话,鲁老爷跟霍景之最后一次谈判完,末了那一叹,现在的镇远侯府别说一般权贵,就是高级一点权贵也惹不起。
鲁老爷因为此事跟鲁大爷商议了很久,从正面反面一起议论。按照鲁太太说的,这是霍岳两家之事,跟鲁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确实跟鲁家没关系,霍景之也不止一次的说过,鲁老爷完全可以甩干净,不管不问就好了,霍家再怎么样折腾岳家也不可能把鲁家扯进去,也扯不进去。
但要真的任由霍家去折腾,按霍景之说的,要湖阳郡主进宫面圣,由太后下懿旨。以湖阳郡主在宫中的地位,她能做完全不用怀疑。太后的懿旨要是真下了,只怕紧接着,对岳老爷的处置也下来了,妄冒之罪,虽然写到蚂蚁论坛首发律法中的,但到底是不是罪,还得看对方追不追究,历朝历代都有妄冒为婚的,但传为佳话的也不少。
霍家追究了,而且这种追究方式,要了岳老爷的命不太可能,但岳老爷两榜进士的功名肯定没有了。鲁老爷并不怕岳老爷罢官,罢官可以起复,但要是革了功名成了白身,那就彻底完了。岳氏家族一直并没有因为此事追究过岳老爷的责任,这也就是因为岳老爷身上的功名,一旦去掉,岳家把岳老爷除籍都有可能。
亲娘那样跪着相求,鲁太太也是个傻的,这种话也能传出去。姨娘是奴才,但亲生儿子也不能在庶生母面前摆主子谱。不管老太太做的对不对,鲁老爷要是任由亲娘那样跪,那他就有大错了。而且鲁老爷对于亲娘还有很深的孝道,不然也不会对岳老爷如此照顾。
这样计较那样盘算后,鲁老爷和鲁大爷决定把鲁七姑娘嫁过来,嫁给霍四爷并没有亏到底,三房嫡子,也是才貌双全的少年人,借此跟霍家联姻,同时保住岳老爷的功名。不然给鲁七寻外门亲事,对方条件能比霍四爷强,但从鲁家全局考虑就不如把鲁七姑娘嫁给霍四爷了。
“关于岳氏所生子女……”鲁老爷犹犹豫豫的开口了。
在霍鲁两家便是开始议婚前,首先要解决岳氏。妄冒为婚是犯法的,但也得有官府文书才能宣布婚姻无效。岳氏的问题还没解决就要再给霍四爷议亲,这属于重婚,仍然违法。
官府文书这点很简单,按照约说的,两家都不张扬,请府尹写下判决书,官方手续该走还是走,只是把过堂给省了。宣布婚姻无效,退还嫁妆和岳氏本人,这都很简单。但孩子怎么办,霍家可能不在意一个媳妇,但对于自家子嗣,不可能真当奸/生子处置了。
霍宜之笑着道:“鲁老爷不用担心此事,霍家断不会让鲁七姑娘进门就难堪。关于此事我与三弟己有主意,岳氏己生下的一子以小四庶子的名义由我次子收养。至于岳氏现在肚子里这个,要是生下女儿,以庶女名义由我长子收养,要是儿子,仍然以庶子的名义由次子收养。”
此言一出鲁老爷和鲁大爷都不由的松了口气,虽然仍然是四爷的儿子,但宗族中立下正式文书之后,这两个孩子也就要养父为爹了。鲁七不用进门当现成的娘,不管是里子还是面子都能保住了,就算是当成庶子养在霍四爷的名下,比嫡子还大的庶子,总不是好事。
这也鲁太太极力反对的原因,好好一个姑娘家嫁进门说是当原配的,但进了门就有孩子叫娘了,这样的原配当着也恶心。现在霍家把孩子办了正式宗族手续由其堂叔收养,孩子仍然是霍家的,但跟霍四爷没关系了,对鲁太太和鲁七姑娘也就有个交待了。
鲁大爷犹豫一下又问:“那岳氏……”虽然说起来也有血缘关系,但让鲁大爷说,像岳氏这样的女子掐死不亏她。害嫡母,害媒姐,霸占嫡母嫁妆,不管哪一条都是死罪。
湖阳郡主笑了起来,既然说到了内宅的事,她自然可以Сhā嘴,便道:“霍家只把岳氏还回岳家,断没有去管别人家如何处置女儿的道理。”鲁家要是觉得岳氏可恨,鲁家要杀要刮等霍家还之后,怎么杀都行,但现在不行,岳氏肚子里还有霍家的孩子。
“郡主说的是。”鲁老爷赶紧说着,鲁大爷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呆,岳氏让霍家闹了那么大一个笑话,念在她生了孩子的份上,不会伤她性命,但也断不会去管以后岳氏会怎么样。霍家从上到下就没一个具有圣母情怀的。
鲁大爷当即低头不语,孩子问题处理的让鲁家上下满意了,其他的问题也都容易谈了。婚事的具体操办,各种琐碎事情还得女眷们来,鲁太太对这门婚事如此不满意,那就让鲁大奶奶来操办,至于霍家这边肯定是霍三太太来料理,由二奶奶协助就好了。
事情谈得七七八八,快走的时候鲁老爷犹豫一下道:“关于小四……是不是该谋个前程了?”霍四爷至今还是白身,读书考功名太难,但捐个官实并不是难。在鲁七姑娘嫁进来之前,先给霍四爷捐个官谋个前程,面子上也好看些。
霍宜之当即笑了起来,道:“也是我们这些长辈疏乎了,总觉得小四还小,倒把这事给忘了。鲁老爷放心,定不会让鲁家姑娘嫁个白身。”这确实是他疏乎了,对于世家子弟来说捐个官真不是什么难事。霍三老爷那样,除了玩乐他什么都不会,指望着他想着儿子前程不现实。
有霍宜之的保证,鲁老爷没什么不放心的。临走之时鲁老爷又跟霍宜之约定,明天正午的时候,鲁老爷带着岳老爷,霍宜之带着霍三老爷,一起府尹那里走一趟,先把手续办完。然后晚上衬黑霍家把岳氏的嫁妆退还给岳家。
岳舅爷还天天闹着要打官司呢,虽然岳舅爷可恶,但鲁老爷早有主意,岳太太这份嫁妆是一定要还给岳舅爷,不然以后扯起皮来,又是一件事。
送走鲁老爷,霍宜之也是长长出口气,笑看看向霍景之道:“能以结亲的结果了解此事,也算是皆大欢喜。”
霍景之笑着点头,鲁老爷会做这么个选择,他并不是很意外。鲁老爷做到尚书仕途己经到头了,鲁家又无能人,三个儿子虽然不至于像霍三老爷这样不争气,但要说多争气也说不上,没一个在科举上考出来的。
儿子才能平平,鲁家才打起女儿的主意,送女儿进宫本来就是为了家族考量,真正心疼女儿的人家不会想着让女儿进宫。现在进宫的路己经全部堵死,鲁老爷用女儿去保住岳老爷的功名就可以理解了,蚂蚁论坛首发两榜进士很值钱,更何况霍四爷的条件也不是那么差。
勋贵世家也好,官宦大族也好,小儿女婚事上,哪个不是经打细算,把家族利益最大化。至于考虑小女儿的心思,以及两个当事人的意见,也许会在考虑范围内,却是最不重要的一环。鲁老爷能自己考中庶吉士,然后官至尚书,要是任由自己老婆拿捏住,做不得儿女婚事的主,他也白活那么大了。
霍三老爷做为最为发言权的一位,一句话没Сhā,现在话讲完了,他只知道三房又要办喜事了。这回要娶进来的媳妇比前头的岳氏还要好,尚书的嫡女,相信霍三太太对这个结果也会十分满意。他也是满心高兴,事情闹的这么大,最终能以喜剧收场总是好事。
话讲完,霍三老爷本来正想走的,却突然想到一件事,是前几天四爷回来跟他说的,现在家中能做主的人都在,霍三老爷也就想说了。
霍四爷做为被坑害的当事人,从事情闹出来开始,就被湖阳郡主派到别院陪岳氏待产。湖阳郡主还吩咐,不许传递消息过去,为了让岳氏安心养胎。虽然没有消息传过去,今年过年岳氏是在别院过的,根本就没让她回霍家祭祀。岳氏不是傻子,知道霍家是不打算要她了。
霍家也许不会对她喊打喊杀,但要是被退回岳家,她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她本来就是岳老爷的养女,此事一出岳老爷必然要跟她解除关系,那时候她就成无依无靠的奸/生子了。
岳氏就求了霍四爷,骗婚之事是她的错,她并不辩解,也不求原谅。只望霍四爷能看在她生了孩子的份上,要是岳家真把她赶出家门,希望霍四爷能救她。当妾室也好,丫头通房都无所谓,她希望自己有个立足之处,也可以常看看孩子。
霍四爷跟岳氏成亲这么久,一直都十分恩爱,打心里说霍四爷很舍不得岳氏。只是岳氏犯的错太大,礼法如此,霍四爷不敢因她而违抗家族,但岳家要是真弃岳氏不顾,霍四爷倒是真想收她当妾室。不管怎么说,岳氏己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肚子里这个马上也要出生了。
霍四爷很想答应,但也知道这事他未必能做的了主,就回家先跟霍三老爷说了。内宅之事理应跟霍三太太说,但霍三太太在霍家实在没啥发言权。霍三老爷做为弟弟,好歹还有机会跟自己的亲哥哥说,这事要是霍宜之答应了,那就妥妥的了。
霍三老爷也觉得无所谓,岳氏求的不过是当个妾,想想她一个弱女子,要是岳家真打算赶她出家门,她又要如何生活。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岳氏还生了孩子的。
霍宜之和霍景之都愣了一下,这个问题问的真让他们两个没话说,不管霍宜之和霍景之都有冲动对着霍三老爷的脑门敲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里头的豆腐渣敲出来。
湖阳郡主笑了起来,道:“小四也未免太心急了些,正妻还没娶就要想着要纳妾。三叔你也看到了,跟鲁家的婚事这才只是口头约定,要是这时候说先给小四纳房妾室,你说鲁家会答应吗。好不容易才把一件祸事变成一件喜事,此时要是因为这个起变故,三叔觉得这样合适吗?”
霍三老爷不由的把头低了下去,湖阳郡主的话句句在理,就是不在理,他也不敢去驳湖阳郡主的话。只是低声道:“并不是现在就把岳氏纳进房,只是说以后……”
“以后的事情那就以后再说,小四房里有几房妾室,那是以后主母的事,不管哪个侄子纳妾都不用经过伯伯大娘们的同意。”湖阳郡主说着,虽然她有冲动把霍四爷叫过来骂一顿,但想想也没必要,对于蚂蚁论坛首发霍四爷,霍三老爷和霍三太太打的骂的,霍宜之和霍景之也打的骂的,她一个当大伯娘的总不好因为房中之事把侄子拉过来骂一顿。 “郡主说的是。”霍三老爷低头说着。
湖阳郡主笑着又道:“望三叔劝小四收收心,纳妾只是小事,总要先想着自己将要进门的媳妇,家和才能万事兴。”
霍三老爷把头压的更低了,声音更小了,道:“谨遵郡主教诲。”
164、了结
霍岳两家的官司了结的很快,府尹的判断文书到手,岳氏的名字从霍家祖谱划去。骗婚是法律不承认的,岳氏不是霍四爷的前妻,将要娶进门的鲁氏才是霍四爷的原配嫡妻。
当天晚上岳氏的嫁妆和陪嫁跟过来的人都衬黑拉走,退还给岳家,岳舅爷再找嫁妆也找不到霍家头上。至于岳氏本人,霍宜之己经跟岳老爷说好,等岳氏生了孩子满月之后就让岳家带走,岳氏退还岳家之后只怕是凶多吉少,鲁大爷话里都有杀意了,好歹让孩子跟着娘一个月。
霍鲁两家亲事正式开议之前,霍宜之和湖阳郡主先把大爷,大奶奶,二爷,二奶奶都叫了过来。主要是说孩子收养的事,霍宜之以前就在两个儿子前面透过口风,现在把儿媳妇也一起叫过来,湖阳郡主这个婆婆也在,就把这事定下来。
大奶奶和二奶奶都事先得了消息,大奶奶神情淡然,大爷是霍家正式立下来的嫡长子,将来是要承爵的,百年之后再把镇远侯府传给自己的儿子。长房血脉非不同小可,岳氏要是生个女儿放到长房可以提高身份,但儿子绝对不会扔给长房。
二奶奶的神情多多少少有点纠结,不过也知道此事她也拒绝不了。这是霍宜之和湖阳郡主的决定,霍宜之是族长,解决族内事务是他的本职,长房的血脉乱不得,剩下的只有二爷了。三爷霍希贤也是娶了亲的,按理说让他收养也可以,问题是霍希贤只是霍宜之的侄子,相比之下,命令儿子更方便。更重要的是杨氏还没有生下嫡长子,这时候要是塞个儿子过去,杨家也不会愿意。
这回诉说的对象主要是儿媳妇,霍宜之没吭声,湖阳郡主说的。面对这个郡主婆婆,不管是大奶奶还是二奶奶都只有听话的份,两人齐声答应。大奶奶无所谓多了一个女儿,再者是不是女儿岳氏还没生出来。大爷做为侯府和湖阳郡主的嫡长子,在家业分派上,大爷占很大便宜,多个女儿多份嫁妆对于大房无所谓。而且养个女儿也不错,养好了,还能跟娘贴心。
湖阳郡主看一眼二奶奶,笑着道:“要是岳氏又生了一个儿子,我和老爷商议过,以后分家时候会把这两兄弟的产业提前分出来。”
二奶奶忙笑着道:“婆婆说的哪里话,多子多福,这是我和二爷的福气。”
湖阳郡主笑笑也没再说其他,二奶奶并不是很小气的人,主要是霍家的庶子向来好打发,小的时候有丫头婆子,长大了娶个媳妇,分点产田出去单过。现在允诺,以后要分出去的田产也从公中出,二奶奶并不吃亏,既使不忧待塞过来的儿子,也不会去害他们。
先把岳氏所生的长子的手续收续办完,孩子也正式从三房搬入长房,为了怕孩子不适应,身边侍侯的人并没有换,只是换了个地方。孩子被抱走的时候,霍三太太哭的眼泪汪汪的,孙子是她的亲孙子,现在就变成湖阳郡主的了。
二奶奶做为孩子宗法意义上的嫡母,搬家的事自然由她来负责。霍三太太哭的时候,二奶奶也看到了,二奶奶跟霍三太太本来就不对付,做为晚辈虽然不好直接冲撞长辈,二奶奶假意过去劝的时候也不禁刺了霍三太太几句。
霍三太太在那里委屈,她还不乐意呢,就是湖阳郡主估计对于这样的孙子也不会多喜欢。霍宜之做了这样的决定,都不好违抗,从本心上说这真是为了三房好。要不是不转这个弯,孩子长大之后要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而且新太太进门之后,能不能容下以嫡子还大的庶子真不好说。
大半个月之后,岳氏生了一个女儿,母女平安。消息传来的时候,二奶奶首先松口气,女儿就要由大爷收养,她这边也可以少点压力。霍四爷留在别院陪了岳氏几天,霍宜之派人传话把霍四爷召回。
霍岳两家的官司都了了,霍四爷这个当事人还啥都不知道,指望着霍三老爷把事情说清楚不太容易。尤其是霍四爷竟然有让岳氏当妾的念头,不说其他,只是板上钉钉图谋嫡母嫁妆这一条,都够岳氏受的,更不用说岳舅爷还一直告岳氏谋害了岳太太。
岳氏宗族会怎么处置岳氏,会跟岳舅爷如何了结。鲁太太和鲁大爷又都恨着岳氏,岳氏能不能留下命都是问题,霍四爷竟然能想着纳岳氏为妾,难道霍四爷还指望着霍家会为了一骗婚女跟岳家和鲁家起冲突!
也许在霍四爷眼里这只是小事一件,岳家骗婚之事,从出来到解决全部都是长辈出面,霍四爷是当事人,但他啥事都没干过。孩子小,没经过事,天真的以为家长啥事都能摆平。
把霍四爷叫到跟前,霍宜之自己没开口,让霍大爷说的。霍岳两家的事情是如何解决的,孩子如何处理的,以及跟鲁家的婚事。全部讲完,霍四爷听得呆了呆,主要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又要娶妻了,还是美名在外的鲁家七姑娘。
霍大爷讲完过程,霍宜之紧接着霍四爷教育了一番。从本质上说霍四爷不是纨绔子弟,当然也不能说他是上进的公子哥,只能说是很一般的世家子弟。要说坏肯定说不上,至少他肯听长辈的教导。偏偏该教导霍四爷的霍三老爷自己就是个不成才的,霍宜之自己又有四个儿子,教导侄子他真没时间。
最后又说了给霍四爷捐官的事,捐官银子公中出,霍景之具体操办,估计过不了几天霍四爷就要去衙门当差了。霍三老爷一辈子没进过衙门,霍宜之是没心情管他了,但对霍四爷,霍宜之说的很明白,能不能当个好官再议,至少得拿到全勤奖。
霍四爷低头答应着,霍宜之说话口气不重,但是霍四爷心里知道,霍宜之吩咐了你就得办,要是不办,轻是一骂斥责,重的话就要挨板子。
等到孩子满月之时,奶妈和婆子过去女儿从别院抱过来,直接送到大奶奶房中,收养手续己经办好了。霍四爷也去别院了,几乎把所有的私房都给岳氏,岳家人把岳氏带走的时候,岳氏拉着霍四爷不让他走,她心里明白,回了岳家之后等着她的不是好事。
霍四爷本来就不是心硬的,岳氏如此,两人是难舍难分,最后还是婆子和霍大爷硬拉开的,回来的时候,霍四爷也是哭了一路。
霍大爷操办的此事,回来汇报给霍宜之。霍宜之轻叹口气,同床共枕这么久,生下两个孩子,霍四爷不会心狠到这种程度。不过霍宜之也特别嘱霍大爷,最近一定要盯紧霍四爷,不能让他又惹麻烦回来。
岳氏身上是背着官司的,霍宜之也从来不觉得岳氏是白莲花,骗婚是犯罪,一年牢狱霍家己经让府尹免了,这骗婚案结局。至于岳太太的死因,岳二姑娘的毁容及所谓私奔,还有图谋嫡母嫁妆,这又是另外一件事。霍家好不容易把这件事以结亲的方式解决完毕,既没有理由也没有立场去管别人家的家事。
退还岳氏回家没几天,岳家和岳舅爷的公案也了了,并没有上公堂。是岳氏宗族出面,把岳氏和岳氏的生母张氏押过来审,开始的时候母女两个只说不知道,后来不知道怎么审的。张氏招了,岳太太的死确实跟她无关,是气死的。
毁容以及私奔的岳二姑娘,就跟她有关系了,全是她一手策划。所谓私奔是她在外头找了拐子,把岳二姑娘拐走的。至于现在是生是死,就真不知道了。不过她也说了,这事是她一个人干的,跟岳氏无关,全都是她一个人的错。
张氏认罪而且是这么大的罪,直接由岳舅爷押着送官,虽然张氏把岳氏摘的干净,但亲母女岳氏想说不知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岳太太的嫁妆确实是被岳氏拿走的,当然岳老爷为此要付更大的责任,只是这时候追究的是岳氏母女,岳老爷倒摘成白莲花了。
没有把岳氏送官法办,解除收养关系,岳氏不再姓岳,还是从母姓改为姓张。打了三十板子逐出岳家,以后她的所做所为跟岳家再没有一点关系。离开岳家之后,岳氏的行踪就不得而知,霍大爷听霍宜之的吩咐盯着此事,据说岳老爷把岳氏送走了。
去了哪里,具体如何处置的霍大爷就没打听,只要霍四爷找不到就好了。而且以霍四爷的胆子,他也不敢再去想岳氏,侯门府第,就是妾室也是有要求的。至于外室,霍四爷没这个胆量。
二月初鲁七姑娘跟霍四爷的婚期定了下来,就在今年六月,急是急了点,不过这门婚事确定不好再拖。婚期确定下来之后,说啥的都有,霍家没有公开跟岳家的判断结果,但霍鲁两家的口吻一致,鲁七姑娘才是霍四爷的原配嫡妻,以前的岳氏算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到了此时,霍岳两家之事算是全部完了,霍老太太做为侯府最大的,对于这个结果基本满意。想让霍老太太完全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能做到基本满意己经很难得。
思宸听说了过程和结果,并没理会这些,她仍然在病中,宫中御医又来瞧了一回。说她身体己有起色,重新改了药方,不过休养还很必须,不过休养之余衬着天好的时候也可以去自家园子里走走。
不用霍老太太跟前侍侯,病果然好的快。思宸算着日子,因为三房出了这么大一件事,分家之事肯定要等新四奶奶进门之后。那时候病好的差不多,该去霍老太太跟前侍侯了,正好也分家了,非常好。
过年的忙碌过去,杨氏的身体也大好,平常事务还是杨氏料理,二房无事,又不逢过年过节,事情不多。出了正月霍景之的缺就谋到了,吏部侍郎,正三品,这个职位如何谋来的思宸并不知道。但霍景之为此很高兴,从三品到正三品,看着只是升了半级,但外官和京官差别不小。
新的职缺让霍景之更为忙碌,早出晚归,别说让他抽出时间教儿子,就是思宸想跟他说几句话都不容易。据身边丫头从小厮那里探回来的休息,霍景之是忙着交际应酬,仕大夫之间的应酬都明白的。
思宸笑笑并不多问,只是让厨房注意霍景之的饮食,要好好的补补身体。病了这么久,霍景之对她己经很不错了,不管从哪方面说,霍景之都是很不错的男人。
以思宸自身的条件,能嫁给霍景之是她的运气。既然己经有如此好的运气,很多事情也就不要去想,想多了只是自寻烦恼而己。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宸真觉得女人所要所想的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三个儿子在身边的时候。
想想当年在青阳的时候,因为家里要养歌伎她心情就郁结很久,现在歌伎己经换了几轮,不管是新人来,还是旧人去,霍景之是不是召见过其中的谁,她想都没想过。要是连这种气都要生,都要去认真想,也怪不得御医会说思虑太多。
什么都去想伤的是自己,思宸也就索性不去想,反正霍景之每每晚归总会派人传话回来,不至于完全想不起来家里还有一个妻子在守着空房。调养身体,带带孩子,给敏哥儿和丞哥儿启蒙,年龄太小,能教的不多,思宸对于教子没有任何经验。
霍景之说过让思宸教的话,但考虑再三,思宸还是跟霍景之谈谈,尽快找个启蒙老师。要是女孩,思宸还有自信可以教教,男孩,尤其是敏哥儿,二房嫡长子她真不敢教。做为一个后宅妇人,她的见识也许不少了。所谓男女分阴阳,男主外,女主内,根本的立足点都不一样。
霍景之也觉得有道理,以光速把启蒙老师请回家中。不过不到四岁的孩子,所教真的很有限,半玩半学,早上老师教教,下午又回到思宸院里。思宸也帮着教教字,道理之类的她就不讲了,多半是问问儿子们,老师教了什么了,讲了什么,然后再去想教的对不对。
二月中,春闱开始,邵昀上场。这一科不但三太太和思慧看中,思宸也十分留心,娘家兴旺了她在婆家才更有地位,邵昀这个妹夫要是得了功名,思宸面上也有光。到了放榜前一天,不止思宸,就是霍景之也留下话来,榜贴出来马上报给他知道。
让霍景之说这一科邵昀机会中的机率很大,邵昀为了春闱己经准备好些年了,他自己也是信心十足,要是此次不中,对邵昀的精神打击可能会比大。至少得六年之后才能再说中不中的事,邵昀年轻虽然等的起,但朝中有个两榜进士的连襟,能早日入朝,对霍景之也是好事一件。
二月底放榜,邵昀果然没让人失望,金榜题名,名次还在二甲之列。思宸满心欢喜,只觉得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地,自己不能亲去,派了洪妈妈拿了贺礼过去。殿试之前,霍景之还特意写了贴请邵昀过来,足足说了一天,霍景之做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对于皇帝的喜好多少有点知道。殿试没有落榜之说,但名次真的很重要,这直接影响以后的仕途。
1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