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红楼之林家媳妇 > 24

24

小时,除了吃饭,睡觉,然后就是做活计,就是能偷懒到花园子里走走,生活没啥乐趣啊。每个人对你都冷冰冰的,有时候看到还刻薄两句,然后唯一的事情就是做针线,这样的生活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心里呐喊着,湘云不由的开始细想,红楼原文里头,湘云的结局。湘云在书里头订亲很早,估计也就是十一、二岁的就订亲了,然后订的按照脂砚斋批语,应该是卫若兰,然后还说卫若兰是才貌仙朗,成亲之后史湘云一度过的很幸福。

记得史湘云十二支红楼曲中还有一句,大概意思就是说,得了这么一个好夫婿也就是把父母双亡小时候所受的苦都折掉了。按这个说法,这个卫若兰是真的很不错。只是很可惜,夫妻并没有长久,后来也可能是卫若兰死了,或者发生了其他大的变故,有可能是后来四大家族家败,卫家也跟着完蛋。

关于史湘云在红学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人物,这就太神奇了。因为脂砚斋是参加了红楼梦创作了,她是曹雪芹的合作者,在这部书中,脂砚斋完全是神。

把这些过于神乎的去掉,其实现在穿的这个都不能算是红楼梦了。林如海活着,贾敏活着,贾珠活着,然后林家还多了一个庶出儿子林星河,其实乐观一点想,也许四大家族就不会败了。要是四大家族不倒,自己老公卫若兰也许不会死,自己还可以跟他幸福美满的在一起生活,这样的将来不是很美好嘛。

晚上翠缕侍侯湘云睡觉,湘云也是累一天了刚想睡下,翠缕却是突然间在床边坐了下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道:“姑娘……今天我在前院提水,听到二姑娘身边的两个大丫头在那议论。”

“她们说什么了?”湘云一边问哈欠一边问着,湘绣自己就是个刻薄的,她的丫环能说出什么好话来。

翠缕一脸担心,把声音压的更低,道:“她们说……老爷和太太己经给大姑娘你看中一门亲事,是哪一家的庶子。”

湘云怔住了,怪不得翠缕这样的一副神情,嫡庶有别这个词在古代是非常严格的,尤其在婚配上,庶子配庶女,嫡子配嫡女。尤其是女儿在这点更吃亏,因为男人还能去考个功名啥的,中了举,进了官场上又不论这个。

湘云是史家嫡长女,不但是嫡女还是长女,所以湘云对自己的婚事不是很担心也是因为这个。孙夫人是个很要面子的,再者要是史家嫡长女要是嫁的乱七八糟,她那两个叔叔以后见人都说不起话来。

虽然书里描写湘云是官媒看过之后就订亲的,可能史家也没有很认真挑,但至少是门当户对的,不然书里也不会把卫若兰写成才貌仙郎了。

现在翠缕突然间说是庶子,湘云其实是对于嫡庶并不是很以为然,不过史家敢破规矩,把嫡女嫁给庶子,那这个庶子一定很有为。很有可能就是有功名在身了,虽然说在婚配原则上,男方可以比女方大,但也不可能大很多,自己才八岁,对方最多也就是十八岁,要是再大些,就过婚配年龄了。

要是十八岁就能中举有功名在身,其实方面品行不好说,至少有一条,他很上进,家世肯定也差不了。

这样一想,也不什么了不起的,再者史湘云的婚姻是书里写出来的,就是这个世界有点不一样,贾珠还是娶的李纨,王熙凤还是嫁的贾琏。那同理可以推测,自己嫁的应该还是位才貌仙郎,然后夫妻感情不错。当然真嫁了之后,她一定得想办法,其他人先不说,先得自保。

想到这里,湘云对翠楼道:“婚姻大事,原就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就是回去跟老太太说了,她也不好说什么。”

翠缕不由的低下头,轻声抽泣起来,她跟湘云这么说,其实也不是想湘云能改变啥,而是想着给贾母说了,贾母会不会说为湘云说点什么。一个侯爵府的嫡女嫁了庶子,怎么看都不像是良配。

湘云知道翠缕是真心为她好,心里也很是感动。不由的道:“好姐姐,这些年你对我的心我都明白,其实这也没什么好难为的,我要是命好的,肯定能遇上个好夫郎。不早了,我们也早点睡吧。”

把翠缕安抚一番睡下,湘云也慢慢睡去了。

天气慢慢转冷,湘云的棉衣类的都也都找出来,贾母派人来接,孙夫人再次应允,湘云高高兴兴的又进贾家。

湘云刚进府就听说了,宝钗要来了,现在贾府里连三春都知道,姨妈要带着儿子女儿上京,还要特别说明的,薛蟠因为争个丫头在金陵打死人了。

不过看三春的反应湘云也明白了,打死人这种事情在贵族中并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三春说起来的那个语气,也就是有点惊讶,惊讶过后也就算了。然后就说到宝钗身上,三春估计也是纨绔看多了,不说其他人,就是宁国府里的贾珍,贾蓉对父子,­干­出来事情可比薛蟠出格多了。

薛蟠的关司是贾雨村了的,贾雨村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了王子腾,一封给了贾政。信送到贾政手里时,王夫人也在旁边,贾政没什么好脸­色­,王夫人的外甥打死人,就是算事情不大,也平息了。但也绝对不是好事,至少贾珠或者宝玉做出来了,自己得给他一顿胖揍。当然他揍不着薛蟠,只是把信拿给王夫人看。

王夫人看完松了口气,好歹关司了了,薛蟠没事了。贾政­阴­着一张脸,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掀帘出去。

王夫人也不理会贾政,她跟贾政夫妻做到现在,夫妻情份己然全无。反正她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珠更是有出息的,小儿子宝玉看着也聪明。只是把凤姐叫了来,好好给薛家人收拾处院落出来。

薛姨妈信上己经说过了,这趟上京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宝钗要选秀了,希望王家,贾家帮衬,偏巧王子腾又升九都统制,奉旨巡边去了。王夫人跟薛姨妈是亲姐妹多年未见,这趟薛家上京来,她们姐妹肯定要一处守着的。

凤姐回道:“我己经着人把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收拾出来,一所八间房舍。”

王夫人皱眉,道:“会不会太窄了些?”

凤姐也很感到为难,八间房舍确实不宽敞,最后只得实话实说说:“家里也实在没有其他居所了。”

国公府虽然大,但是架不住荣国府人口众多。贾政,王夫人一处,赵姨娘另有小院,贾琏,凤姐是一处,然后贾珠一处院子也不小,幸好三春以及宝玉都小跟着贾母一起,不然东北所这八间也没有。

本来梨香园一所十来间,但林星河住着,就以亲疏来说,林家是姑­奶­­奶­家,比薛家要亲近的多。虽然早知道薛家人要来,但老太太说了梨香园给林家人住,王夫人肯定不能说,不行,我得给我娘家妹妹住。

王夫人管家多年,对于贾家情况甚是清楚,也确实没有更宽敞空院落了,只得道:“那就先这样吧,你收拾好即可。”

“是。”凤姐应着,她也姓王,对于姑妈的心情凤姐多少有点了解,但很难感同深受。她压力并不大,她素日讨贾母喜欢,贾母并没有因为贾敏的到来而疏远她。而且让王熙凤说,贾敏并不是难相处的人,她不像王夫人那样讨厌贾敏,自然对林家人在贾家不觉得怎么了。

12

12、选秀 ...

从王夫人那里出来,凤姐带上平儿坐了车自回家去,外衣脱下来,凤姐倚在塌上也是一脸疲惫。饶是她能­干­,夹在贾母与王夫人中间,她也觉得很累。而且从内心说,凤姐更向着老太太。就是这几年老了不管事了,贾家大小事情还是她说了算。

平儿素来知道凤姐心事,看旁边无人,便道:“依我的小见识,­奶­­奶­该劝着太太些才是。”

有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王夫人对贾敏面子肯定过去了,但心里实在纠结。只是就是纠结又能怎么样,贾母独疼贾敏一个,都不是最疼,是独疼。嫁出去门的闺女就当没出阁的待,王夫人就是心里再不愿意,也不能跟婆婆闹起来。

再者这林家小爷明年春闱考成什么样还不知道呢,万一真考个状元,榜眼的,那样小小的年纪,谁不高看他一眼。那时候贾敏这个嫡母,可是要跟着水涨船高的,林家也就显得越发尊贵了。

凤姐叹口气,平儿都知道的道理,她如何不知道。摇摇头道:“虽然以前不曾见过姑太太,但平日里听太太有几次提起,那口气像是喜欢的吗。有时候啊,就是道理明白,心里也未必能拗过来。”

平儿听得无法,也只得叹气。却是想起另外一件事,道:“我倒是听说另外一件事,是丫头里风言风语说起来的,说老太太要给林家小爷保媒。”

“噢?”凤姐一怔,连忙问:“定的谁?”以老太太的­性­格,给林星河保媒肯定是自家姑娘,迎春,探春在年龄上都算合适。

平儿不敢说的太肯定,道:“听说是史大姑娘。”主要是这事上头还没放消息出来,丫头们也不敢乱说。不过能传出来这样的话来,肯定是有点影的。

“史大妹妹?”凤姐想了想,也点头道:“她倒是比二姑娘,三姑娘合适。”史湘云是嫡出,就凭这一条在说亲上,她比迎春,探春都占优势。不过贾母保这样一个媒,看的出来贾母是极看的起林家,自己以后行事还得更小心才好。

“说是这么说的。”平儿说着,又道:“我己经吩咐下去,不得乱说。”

凤姐点头,这话是不该乱传。

两人正屋里说话间,外面脚步声响起,只见贾琏挑帘子进来,凤姐连忙起身相迎,贾琏一副是悠闲自在的模样,他是刚从东府里吃了酒回来,凤姐把他外衣接过来挂好,又吩咐道:“平儿倒茶。”

平儿连忙把茶端上来,凤姐复又坐下来,笑着问:“二爷这是哪里去了?”

“珍大哥请吃酒。”贾琏笑着回答,这是贾珍才从外面的来的一般戏子,唱的确实不错。

提到贾珍,凤姐倒想起另外一件事来,道:“今天太太把我叫了去,姨妈不日就要带着哥儿,姐儿来了。”

“噢……就是那个在金陵因为争个丫头打死人的?”贾琏也想了起来,现在两府里一直在传。脸上神情十分不屑,道:“因为一个小丫头就弄出一条人命来,实在是……”

凤姐脸­色­­阴­了了来,道:“怎么,京城哪个府上没闹出过这种事来,放到我表弟身上就不行了!”

“呵呵……我不是这个意思。”贾琏连忙陪了个笑脸,又道:“事情不是完了吗,还有什么事?”

凤姐心中气平,道:“姨妈信上说,再过几日他们就到了。”

“你安置就好。”贾琏笑着说着,现在凤姐管家,这些事情自己料理就好。

“还有一事,姨娘这次上京来了,主要是为了薛妹妹待选的。”凤姐进入正题,一般接待之类的事情她肯定料理的了,只是待选不是小事。

“待选??”贾琏多少愣了一下,惊道:“姨妈家的表妹要入选,够格资吗?”

“怎么不够了,你还不知道吗,今上降不世隆恩,为了公主郡主选陪读,充才人赞善之职,薛妹妹的条件如何不够。”凤姐说着。

“噢,噢……”贾琏也想了起来,原来是选这个,那确实够资格。还以为薛妹妹要跟大姐元春似的,想选进宫当女史,薛家的身份就真不够了。只是当公主郡主陪读……贾琏忍不住又道:“也没必要去选吧。”户部查的并不严,随便去消了名字就好了。

“怎么就没必要选。”凤姐说着,其实在凤姐看来也有点点没必要选,不过那是她娘家人,她不想让贾琏看轻了,又道:“我是想跟你说,东府里珍大哥不是跟掌宫大太监戴权认得吗,你去跟珍大哥说说,你摆了酒宴,让他把戴总管引见给你,薛家姨妈家境富裕,钱不是问题。”

贾琏一听这个,顿时没了兴趣,道:“我又跟戴权不认得,如何去说。”

“你先跟珍大哥说说……”凤姐说着,冒贾琏的名字写信啥的,这种事情她一个人就能­干­的来了,但想结交官中人物,那就必须得贾琏亲自出马,女子不能抛头露面。

贾琏听着更烦,也不在屋里坐了,起身就往外走,又道:“等我有空见了珍大哥再说吧。”

凤姐气结,张口想叫住贾琏,最后也只得长叹一声。贾琏爱的是,喝酒,听戏,找女人,花钱捐了官,除了领薪俸之外,一天班没上过,还能指望他什么。

-----------

晚饭过后,湘云照例和三春留下陪贾母,贾敏说话,话题不自觉得就转到即要到来的薛家人身上,贾母一边拉着黛玉的手,一边对湘云她们笑着道:“薛家姨妈就要来了,听说他们家有位女儿宝钗,跟你们年龄差不多,聪慧可人,你们又有玩伴了。”

湘云听得一愣,这应该是贾母第一次见宝钗吧,怎么知道她聪慧可人了,不由的问:“老太太见过?”

湘云这么一问,贾母和众人不由的笑了,湘云当即明白过来。这就是一句客套话,不管见过没见过,先这样夸。别人家的孩子,自己是一个­奶­­奶­级的长辈,肯定只能夸不能怂,怂了那就是太失身份了。

探春笑着道:“我听说,薛姐姐进京为了待选秀女。”

“选秀女?”贾敏先是一怔,关于薛家的消息她知道的最少,所以现在乍一听探春如此说,心中不由的一愣。其实探春说错了,主要是她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对于选秀的几种分法肯定不太了解,只是听说待选,就以为是选秀女了。

贾敏却是个明白的,她当年就有选秀女的资格,其中对身份的要求非常严格。家族背景,族人尤其是父兄所任官职,甚至于连嫡庶都有要求,就比如贾家四春,只有元春和惜春有资格,她们是嫡出。

先说薛家的家庭背景,这一条就不够,虽然也是书香继世之家,但袭的是皇商。也许有钱,但秀女资格的肯定不够。所谓选秀,一是充实皇帝自己后宫,二是给皇室近支指婚,比如指给某个皇子当妃或者侧妃。秀女这样的用处,对身份肯定有要求。

其实皇帝后宫里头,也有一些来路不是很正的女子,但一般撑到死就是个嫔,很多还是追封的。至于给皇子指婚,就是侧妃那也是写进宗族拿玉碟的,身份肯定低不了。

贾母却是看出女儿的疑惑,道:“是待选明年秋天那期。”要是贾敏一时口快说出来,就是现在薛家人不在眼前,让众姐妹听到了,也很难看。

“噢……”贾敏明白过来,当即也不再说什么。选秀女是春天,秋天那场就是选才人赞善的,分在不同时间,也就为了不至于弄混。

旁听几位虽然也听出有异,但看贾母不让说了,她们肯定不会问。倒是想湘云不由的细想,主要是原书里头对于选秀这一节,写的非常含糊。

宝钗进京第一个目的就是选秀,是书里明写出来的,但是选上没选上,文里没有明确交待。后来就有人考证说,宝钗其实没选上。其实关于这点不用考证也能知道,她要是选上了,后来也不会嫁给宝玉了。

只是要是再细想想,就又觉得不对了,书中大家闺秀,贾府四春,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这都是正经大家闺秀。既然有选秀这么一说,为啥只有元春和宝钗有选秀,其他人好像就没提这回事。

现在又听贾敏这个口气,还有贾母说是秋天那期,估摸着跟元春进宫当的那个女史不是一回事。要是说起来,选秀只有清朝有,其他朝代没有这回事,清朝选秀的规矩可大了。

贾家要是以作者家,曹家为原型写的,宝钗也有选秀资格,但肯定不是女史,可以带个丫头进宫去的那种。

曹家是正白旗包衣,包衣就是奴才,与旗内旗人身份比要低一级,但正白旗属于上三旗,本身份位高。她们家的女儿要是去选,也许不如上三旗正经旗人那样,但肯定比一般旗下人要好些。

但到薛家的情况,那就很不相同,要是历史真实背景真是清朝,或者比较接近清朝。薛家也是包衣,户部挂名皇商也只能是包衣,但薛家所属的旗,绝不可能是如曹家那样是上三旗。

理由也很简单,看曹家任的啥官职就知道,江宁织造,还但过盐政。这样的官职在身才是上三旗包衣,薛家一个户部挂名皇商实在天差地别。

不是上三旗包衣,那地位就真低了。进宫本来就是条不能回头的路,元春省亲那一趟,何其奢华,结果元春就说了那么一句:当日送我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别说现代人评价了,就是当了贵妃的元春,亲自经历评价自己生活就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

反正让湘云说,她是一点不想去选秀,就算是史家太太待她很苛刻,她也情愿熬着,到出嫁就好了。选秀进宫,人生也就毁的差不多了,虽然说25岁可以出宫,但这个时代一个姑娘25岁还没嫁人,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13

13、袭人 ...

都说薛家人要进京了,只是以古代的交通情况,从信上说动身了,到实际到来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按书上说的,薛家就此长住,带的东西肯定少不了。天气渐冷,湘云这趟过来是带了厚衣服的来,恰逢凤姐给姐妹裁衣,也就很顺手的给湘云也做了一身冬衣。

湘云心里很是高兴,要说衣服她也有几件体面外穿的衣服,但数量上却是有限。吴妈妈说的,身量没长成,年年都得做新的,也就不用做这么多。这理由听得湘云直抽抽,贾家的小姐们哪年没有新衣服。

再想想现在又没了针线上的人,自己的衣服得自己动手,湘云实在不想动手,有现成的穿很美好。

“大姑娘……”袭人笑着走过来。

湘云不由的放下手中的书,连忙起身笑迎道:“姐姐怎么过来了?”

袭人笑着道:“二爷出门去了,我没什么事情就过来看看姑娘。”

“快请坐。”湘云笑着,书里她跟袭人关系是很好,因为在湘云很小的时候,贾母派袭人侍侯过她,大概也就是一年多前。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招她回去,去侍侯宝玉,然后又派了翠楼给她。

翠缕连忙给袭人倒茶,她跟袭人关系也很好,她跟鸳鸯,袭人都算是同一批到贾母身边的。袭人话也不多,但能很办事,上下人缘都很好,翠楼也很喜欢她。

“二哥哥做什么去了?”湘云一脸笑的找着话题,其实湘云跟袭人关系看书里写的是一直很不错,没有任何冲突,但湘云问这个话的时候,却是很小心。

对袭人,湘云说不上多讨厌,但也不愿意多亲近。在荣国府所有的丫头中最不可得罪的就是袭人,要以地位来说,平儿和鸳鸯都在她之上,但湘云觉得唯独她不能得罪。平儿为人很厚道,她经常劝凤姐得放手时且放手,就是哪里不小心得罪她了,估计也不会很当回事。

鸳鸯是不管事,她是老太太身边的第一丫环,贾琏和凤姐见了都要叫姐姐的,但她从来不仗着这个为自己谋私,贾母夸她,心也公道。更重要的,基本上和贾母一条船上的,对鸳鸯来说应该都是自己人,她是老太太的死忠。

对袭人有一种现代说法,称她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意思。说不上褒也称不上贬,因为袭人这个人本身也确实不好评价。不过袭人跟一般丫环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的能动­性­,她很有想法,然后还真敢­干­,这样的人放在现在企业里她要是不升职那真是没天理。

袭人的目标就是当宝玉的姨娘,宝玉的正妻人选完全不该她去想的事情,但她却有自己的主意,而且为此行动了。多不可思议,要是按封建社会的礼教,这哪是个丫头,就是内定姨娘也不该是她过问的事情,但袭人就能­干­出来。

不能惹啊,有些时候,有些小人物,看着好像也没了不起的,但关健时候她也许真的能坏了大事。

“听说珠大爷带着他,还有林家大爷,一起去舅姥爷那里去了。”袭人笑着说着,又问湘云:“姑娘这几日做什么呢?”

“没事看看书,天冷了,有点不愿意动弹。”湘云笑着说,却不由细打量袭人神情。笑问:“姐姐是从老太太那里来,看到林姑娘了吗,我正想去找她玩。”

袭人是金玉姻缘的忠实支持者,然后袭人对黛玉非常不以为然,书里也没写是不是有啥矛盾之类的,或者黛玉哪里得罪她了。看到的就是袭人支持宝钗,几次在人前也不避讳,说话那个口气,肯定对黛玉没啥好印象。

只是现在的黛玉可不是书里头写的是孤女了,而且宝黛也不一定有戏,现在是宝玉配不上黛玉了。这样的情况下,袭人对黛玉是个什么态度?

“林姑娘应该在姑太太屋里,没看到她往老太太那边去。”袭人说着,她确实不太留心黛玉,又道:“听说姨太太家就要上京来,也有位小姐跟着,不知道大姑娘听说了吗?”

湘云笑着道:“只是听老太太说过,说薛家姐姐聪慧可人。”

“想也是如此……”袭人笑着道。

湘云笑笑,看的出来就是现在袭人对于黛玉也不是很那啥,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波长不和了。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道:“我也是盼着这位姐姐来,多个说话的。”

袭人只是笑,其实这趟过来,她是有点小想法的。她今年十二岁,虚岁都十三了,很多事情她己经懂了,拉出去配小子那不是什么好出路。老太太把她调到宝玉身边,她就得紧紧抓住。

宝玉现在当然还小,亲事啥的还要好多年后,但老太太素日疼湘云,经常接过来玩,湘云跟宝玉相处的也非常好。两人又是亲上加亲,门当对户,偏偏自己又伏侍过湘云一场,两人关系极好。湘云要是配了宝玉,在她看来是极好的事情。

只是风言风语的,现在丫头都在传老太太保媒把史大姑娘许给林家小爷了,袭人估摸着是有那么一回事,心里不由的失望。宝玉出去了,她一个人坐着也是无趣,所以过来找湘云,但不是想跟她说她可能订亲的事,也就是四处聊聊。

“云丫头在屋里呢?”探春突然间笑着挑帘子进来,三春和湘云一起是住在抱厦里,四个人一处的,关系自然亲近。

袭人和湘云连忙起身,探春看到袭人不由的客套几句,又对湘云道:“都别屋里坐着了,今天天气好,我们外面玩去。”

湘云当即笑道:“走……”

----------

就在湘云以为挨不到宝钗进府就要回史家的时候,薛家大队人马终于来了。王夫人带人迎出大厅,姐妹相见,悲喜交加,自不必说,随即王夫人领着薛姨妈和宝钗到了老太太房中拜见。

早有媳­妇­报于贾母,贾母也是一脸高兴,对于这个二儿媳­妇­,贾母说不上很喜欢,但感觉还好,主要是有刑夫人对比的了。现在她娘家妹妹带了儿女上京来,贾母也挺喜欢,人老了就喜欢热闹。当即让丫头传话,把刑夫人,李纨,以及众姐妹都叫了来,凤姐自然不用叫,来的那是她亲姑妈。

三春以及湘云本来就在抱厦中,李纨正教导她们针线。三春虽然说是养在贾母跟前,但贾母年龄大了,教导上多少力不从心,家里姑娘都是李纨教导的。贾母真正教育出来的,只有元春一个。

三春听到还犹可,湘云却是激动起来,来的是可是薛宝钗啊,红楼梦的女二号,山中高士晶莹雪,湘云对于这位宝姐姐也实在好奇的很。

五人一起过去,刑夫人也己经到了,见了礼刚坐下。只听丫头们传话:“姨太太来了……”

说话间丫头挑起帘子,只见王夫人并跟薛姨娘,凤姐跟宝钗一前一后就进来。薛姨妈上前向贾母见礼,贾母连忙扶她起来,口里笑着道:“到底把姨太太给等来了……”

“多年不见,老太太身体还是如此硬朗。”薛姨妈笑着,又对宝钗道:“宝钗,见过老太太。”

早就伶俐丫环拿了圃团来,宝钗跪下向贾母磕头,贾母连忙扶起来,上前打量笑着道:“好,好……”

这番见完,然后就是彼此介绍了,先是刑夫人,随后是贾敏,然后才是李纨,宝钗一一见礼,最后是众姑娘,除了迎春之外,全部都得叫宝姐姐。湘云不由的细看宝钗,果然是大美人一个,关于宝钗的样貌描写是有直接文字的,跟黛玉还有点不同。

当然礼物啥的双方也都是备的,主要是给小辈们的,湘云自然也得一份。众人正说着开心,贾母第一个反应过来:“宝玉呢?”

湘云也反应过来,是啊,女二号出现了,这男一号跑哪里去了,黛玉这个女一号都在这当背景呢。

袭人连忙走出来回话:“早上大爷叫了二爷过去。”

李纨也道:“是他大哥那里,林家大爷也在。”

“快去找他来,说家里来了贵客。”贾母说着,顿了一下也道:“林家哥儿要是也在,也一并请了来,他小孩子家家,没那么多避讳。”

“是。”袭人应着,连忙去了。

众人坐下叙话,薛姨妈也不由的看了眼贾敏,她跟贾敏是认识的,当年在娘家时,王夫人是姐,她是妹。王夫人先出嫁,当时薛姨妈还小,也算是常来贾府玩,贾敏比她还要大几岁。按理说都是未出阁的姑娘该是能说的来,但薛姨妈跟贾敏说话的时候并不多。

贾敏的气派才太大了,薛姨妈在家是两个大丫环侍侯,平常也就跟着两个婆子就差不多了。但贾敏是七个大丫环,走动时至少四个在身边,还得五、六个婆子。王夫人几次感叹的说,这才是千金小姐气派,薛姨妈看着也只能感叹。

要是双方条件差一点,那也没什么,但同是四大家族小姐,竟然相差如此。薛姨妈哪里还有跟贾敏玩笑的心情,就连王夫人这个嫂子心里也是各种纠结。再看后来,贾敏嫁了曾经袭过侯的探花,自己嫁的是个皇商,这又如何能等比。

没想到现在机缘巧合,竟然又在贾家相会,只是自己丈夫早亡;人家的丈夫己经是盐政了,还任着兰台寺大夫。

薛姨娘心里正感叹,只听门口丫环道:“林家大爷,二爷到了……”

14

14、薛家进京 ...

丫头挑开帘子,宝玉和林星河两个一前一后进来,一屋子女眷,当然林星河和宝玉也都不大。就是林星河十三了,但看着还是孩子样,所以这种时候贾母才叫他过来。其实也是因为巧,他正跟宝玉一处,去叫宝玉了也就顺道把他叫上。

宝玉和林星河上前见礼,薛姨妈一手拉住一个,笑着道:“我都不知道夸哪个好,一个个生的如此好的模样。”说着,见面礼拿出来,两人都收了。

至于宝钗没有特别引见,主要是宝钗今年十二岁,又是上京选秀;林星河十三了,年龄上不合适,见过薛姨妈也就算了。

薛姨妈笑着又道:“你们大哥哥也跟着来了,现在老爷书房,你们兄弟更该多亲近才是。”

两人嘴上应着,只是对于薛姨娘这句话,满屋子就包括她亲姐王夫人心里都不赞同。薛蟠临上京才打了人命关司,王夫人都害怕宝玉跟着薛蟠学坏了。

至于林星河就更不用说了,他现在连宝玉都不是很想亲近。他是来考春闱的,跟贾珠这个举人说说话,再加上贾珠的岳父也能帮上忙。只是宝玉,人是够聪明,只是一点心思都不放到书本上。贾珠却是爱惜弟弟,每每与他谈起学问,总是把宝玉叫到身边旁听。

两人坐下,屋里众女眷闲话了几句,贾母就笑着对林星河道:“哥儿还要念书就不用在我们这里了,快些回去吧。”

林星河起身相辞,他还真不想在这里。只是不等他走出门,只听贾母笑着又向薛姨妈道:“我这个外孙,别看年龄小,己经中了解元,我这些个孙子没一个及的上的。”

贾敏一脸笑道:“老太太这在太夸他了。”

丫头挑开帘子,林星河自去不提。

王夫人听到贾母和贾敏如此说法,心里却多少有点不平,贾珠可是两榜进士,林星河春闱还没考呢。

贾母笑着又问:“姨太太的住处可是安置好了?”

凤姐连忙道:“我己经把东北所一处小院收拾出来。”

“嗯。”贾母应了一声,又笑着对薛姨妈道:“多年不走动,现在姨太太难得上京来了,就请姨太太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

宝钗上京是为了待选的,其中肯定有要贾家出力的地方。而且这些年来,她们姐妹不曾相见,难得又一处,王夫人肯定会留的。

薛姨妈本来就是想着住一起的,一个因为宝钗待选,二则是怕薛蟠惹事。听老太太如此说,连忙道谢应允。又说几句闲话,贾母便道:“你们刚来,还有遂多事情要料理,晚饭时节过来,我为姨太太洗尘。”

“谢老太太了。”薛姨妈笑着道谢,随即拉起宝钗,笑道:“我们先过去了,晚上再来见过老太太。”

贾母点点头,笑着道:“去吧。”

王夫人,凤姐自然也跟着一起去了,几个人上了车,这才是去东北所。薛姨妈自然和王夫人同承一车,薛姨妈笑着道:“虽然在姐姐家里借助,但一应日常供给却是免了吧,这样才是常处之道。”

王夫人知道薛家家境甚是富裕,也点头应允。而且两姐妹信上就说过,这趟上京肯定不会住一天两天的,薛家现在是一日不如一日,薛蟠又是那样不长进的。不管是宝钗待选,还是以后薛蟠娶亲,要借助贾家之处颇多。薛姨妈的意思就是,住下就不走了。

四人下车,只见里头出出进进的小厮正在抬东西,凤姐少得过去张罗。薛姨妈的三间正房己经收拾出来,两姐妹进了屋,宝钗亲奉茶给王夫人,心知母亲与王夫人姐妹有话要说,看凤姐外面忙碌,也出来帮忙。再者都是他们家的一些东西,宝钗比凤姐更知道如何打整。

宝钗退出去,薛姨妈这才对王夫人道:“关于宝钗待选的事情?”本来也想着托自己娘家,只是实在不巧,王子腾就要升迁出去了。这事也得靠贾家了,贾家能让元春进宫当了女史,宝钗只是待选才人赞善,按道理说,应该是没啥大问题的。

王夫人听到这话心里也有点嘀咕,贾政根本就不听她的,道:“我己经跟老爷说过,也让凤丫头跟琏儿说过,这事不急,先等等看。”待选这事,最早也是明年秋天,还不急。

薛姨妈想想也是,也就不再提起。姐妹两个只是叙起话来,一别十来年,家事繁多,讲起来也就没完了,直到天­色­将黑,丫头过来传话说老太太那边要传话了,两姐妹这才起身过去。

---------

贾母说了要给薛姨妈接风洗尘,等到王夫人和薛姨妈带着宝钗来的时候,凤姐,李纨己经在收拾,屋里摆了两桌。贾母从里间出来,笑着对王夫人道:“今天你坐着,让她们收拾就好。”

“谢老太太。”王夫人笑着应着,婆婆吃饭,媳­妇­要侍侯。现在自己妹妹来了,接风洗尘,贾母说不让她侍侯也是情理之中。

“宝姑娘,到我这边来。”贾母笑着叫宝钗。

宝钗稍稍犹豫一下,看向王夫人,王夫人笑着道:“老太太疼你,你去那边吧。”

宝钗这才笑着走向贾母,凤姐连忙拉开右边第一张椅子,贾母笑着道:“过来跟我坐,今天你是客,坐这里。”

宝钗不敢十分推让,凤姐也笑着道:“今天你是客,理应如此,你就坐吧。”

贾母坐了起来,贾敏笑着在贾母左手边坐下来,也笑着对宝钗道:“坐吧,宝姑娘。”

宝钗这才坐下,随即黛玉在贾敏身边坐下,湘云坐在宝钗旁边,宝玉末席。那边席上却是王夫人,薛姨妈,以及三春,也各自落了坐。李纨,凤姐两个是前后张罗,并不入席。

一时间丫头端了菜上来,凤姐和李纨两个忙着指挥摆放,又要到贾母跟前侍侯。宝钗坐在贾母身边看着各­色­丫头媳­妇­穿唆,心里此间规矩比之家中不知道大了多少,原本就小心翼翼的心情,现在更是谨慎。

一餐吃完,丫头媳­妇­收拾,一行人却是转到花厅里说话。贾母自然上坐,本来她身边向来是宝玉,黛玉,这回宝玉坐了下席,贾母却是把宝钗拉到身边。不外乎是一些家常话,然后细细打量宝钗。

要说容貌,贾府三春,就是连黛玉,湘云算上都不如宝钗。再看行动举止,端庄大方,­性­情还不得而知,应该也不坏。

昨天的时候贾敏还跟贾母说起,薛有姑娘要待选的事情,贾敏很是不解,因为在她眼里看来很是没必要。元春进宫为女史,算是皇帝的贴身秘书,工作量不大,而且升迁的机会大。现在宝钗这样去选才人赞善,给公主,郡主当陪读,那就更没有前途了,到25岁才能出宫,那时候谁会娶她。

贾母却不以为然,所谓赞善是太子府里的官职,基本上跟女史差不多。就是一个是侍侯皇帝的,一个是侍侯太子的。薛宝钗想选的应该是这个,以她的条件进不了宫,但可以进太子府。要是得到太子的宠幸,他是未来的储君,以后要是当了皇帝,就是薛家皇商之家,地位低点,但有贾家,王家这样的亲戚,她是有机会封妃的。

当年元春进宫时,贾母心里也不是很愿意,自己女儿贾敏都不让她去选秀,贾母并不认识进宫对于女子来说是个好出路。只是王夫人和贾政愿意,说的又是大道理,她也不好说什么。

在贾母看来,进宫的路是独木桥,三年一选,多少美女进宫,别说能封妃,就是答应,常在又有几个。25岁出宫,所有的青春年华都没有了,然后嫁给谁,接下来要怎么办。

不过薛家让宝钗去选,估计也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就是贾母不管外面的事情也能知道,薛家是真的不如以前了。以前宝钗父亲在世时,那还称的上是大富之家,但宝钗没福,父亲去世的早。虽然也有一个兄长,但小小年龄就能因为争丫头闹出人命来,那能是好孩子吗。

一个女儿家,没出阁的时候靠的就是父亲,兄弟。不是你长相漂亮,品行端庄就行的。父亲没了,兄弟那样。说亲的时候,男方随意打听一下,估计连姑娘啥样都不会让家人去相看了。

就是薛家有钱,可以陪嫁多些,但姑娘陪嫁那基本上是有定数的,比如贾府将来这三个,一人少则一万,多则两万。宝钗还是嫡出再加一点,三万银子就算很不错了,以后兄长还要娶嫂子,总不能把薛家一半家底带过去。

再高一点人家不说,就以贾府这样的人家说,三万银子算个啥,荣国府只是每年给府里众人发月钱都得一万两。(这个数据是红文家考据出来的,真实­性­不知。)

一句话说完,京城里头寻门亲事,不是凭家里有钱,姑娘长的好就行的,必须得娘家靠的上。官宦人家想结亲,第一件看中的就是能否在官场上有个帮衬。比如贾珠的正妻李纨,绝不能算是有钱人家,至少家底跟薛家还不能比。但是她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对于贾珠高中很有助益,这个就非常实惠了。

就是薛家有贾家,王家两门亲戚,这到底是亲戚,跟湘云的情况又不相同了。湘云是孤儿不错,但她跟着叔叔,叔叔也姓史,她不属于外姓人,侄女可以算到亲闺女之列,但外甥就怎么也不能算是一家人了。

也可以看宝钗去选秀,也就能知道,薛家人对于宝钗的婚事是一直抱有高攀的想法,有两门好亲戚,只是在同等皇商人家里头挑夫婿,宝钗非常抢手。当然考虑到薛家以前,还有薛姨妈的出身,选这样的女婿也是有点亏。

别人家的女儿如何嫁,贾母也不想很想­操­心,只是宝钗现在有选秀的想法了。贾母就得抱着也许她真能入选,如愿以偿的打算。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一宝钗真的入选善赞,然后受到太子宠幸,以后太子登基,她也许真成贵人也说不定。对于这样有可能的潜力股,贾母肯定不会主动得罪。

15

15、私议 ...

说话的时候,贾母又对着宝钗一通夸,做为围观群众的湘云听得却多少有点纳闷。书里贾母是挺喜欢宝钗不错,还出钱给宝钗做过生日,但那种喜欢更浮于表面,在贾母心中,别说黛玉这个亲外孙女,估摸着就是自己也比宝钗有地位。

怎么突然间贾母就这么喜欢宝钗了呢,难道因为黛玉这样的情况,宝黛没有希望所以老太太也支持金玉姻缘了?不过记得后来,薛宝琴来了之后,贾母可能看中薛宝琴了,当然后来她早早订了亲就不说了。但从此也看的出来,贾母从来就没想过宝钗嫁宝玉,薛宝琴倒是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式。

心里纳闷湘云当然不会跟任何人说,这种众人聊天的场合,湘云更觉得自己像背景。贾敏带着黛玉来了之后,贾母的重心明显转移了,别说自己,就连亲孙女三春也都成了背景人物了,湘云无所谓这样的待遇,她一直觉得贾家生活比史家好多了。

众人说了一会闲话,又有凤姐逗乐,气氛确实好的很。不得不说,凤姐哄老太太这一手,那绝对超一流,就是宝玉都是绝对比不上。

贾母笑着道:“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今天才来,我就拉着在这里说了半车话,倒是扰了姨太太的休息。”

薛姨妈笑着道:“老太太说的哪里话,多年不见老太太,我们高兴还不来及,倒是没注意钟点误了老太太休息。”

说话间薛姨妈己经起身,王夫人也跟着起身,时间确实不早了,难得老太太高兴,听她一直夸宝钗,看样子是真心喜欢的,王夫人心里也十分高兴。

贾母也是觉得时间不早了,又吩咐凤姐:“好好送姨太太和宝姑娘回去,她们刚来,东西难免不齐全,看着缺什么了只管去置办了。”

“是。”凤姐笑着答应。

贾母亲自送薛姨妈,宝钗到门口,又嘱咐丫头媳­妇­跟好,这才转身回去。看三春及湘云都在,便笑着道:“你们明天都要上学,也早点休息吧。”

“是。”几人应着。

贾母又吩咐丫头婆子跟好,李纨也辞了贾母,先把三春以及湘云安置睡下了,这才回到自己屋里安置。

凤姐、王夫人却是跟着先薛姨妈,宝钗去了东北所,薛家上京带来的东西己经收拾齐全。薛蟠也从贾政那里吃了饭回来,一时间见了王夫人,凤姐连忙上前见礼,就是见凤姐也没回避。一时间坐下说起话来,王夫人不由的仔细问问薛蟠,对于这个外甥王夫人还没见过,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上京前打死人了。结果这一问不得了,别说王夫人,就连凤姐都听得有些无语,凤姐知道的还多些,只能说“呆霸王”三个字还真合适他。

王夫人这个身份实在不好教育薛蟠,其实也是不巧,王子腾出京去了,不然王夫人真想跟王子腾说说,这个外甥得好好管教一下。他父亲去世的早,贾政这样的姨父身份也不好说教育之类的话,唯一有这个身份也就是王子腾了。

王夫人都不好说话,凤姐更不好言语,又说了一会,时间实在不早,两人也没多留,也就辞了走了。薛姨妈也是觉得累了,连忙让薛蟠,宝钗去送。

兄妹两个送王夫人和凤姐到门口,看着两人上了车,这才转身回去。

凤姐这趟过来就是从王夫人那里过来的,这时候走自然也是搭了王夫人的车。虽然今天是头一天见宝钗,王夫人心里却是有一个主意,这时候便对凤姐道:“你觉得你薛妹妹待选的事情怎么样?”

“这……”凤姐很犹豫,当年元春是选上去了,但元春姓贾啊,宝钗姓薛,虽然说是亲戚,但中间差大发了。那日她也跟贾琏说了,掌宫大太监,要是能巴上了,对于选秀是很有助益。结果……看那样子也是指望不上,她总不好自己跑不过去跟贾珍说这个。

王夫人看凤姐神情也猜出来了,贾琏确实是个不太靠的上的,贾政就更指望不上了,贾珠是一直没跟宫里人打过交道。王子腾要是没有升迁出去,还能指望上的,薛家又是这个样子。那日薛姨妈问她,王夫人只说再看看,其实她心里也是没谱。

“我想的是,你姨妈孤儿寡母的来投奔我们了,要是宝钗待选的事情不行了,我想把她许给宝玉,你觉得如何?”王夫人说着。

凤姐犹豫一下,亲上加亲,这样对王夫人是很有利,对薛姨妈也好,除非选秀成了,不然以宝钗的条件想嫁很好也不可能。再者薛家虽然从薛父去世之后就不太行了。但几辈子皇商积下来的钱还是很多的,凤姐管家这么久深知贾家经济情况,怕王夫人也有这个想法。

想了想,凤姐最后还是道:“宝玉的婚事,怕是要听老太太的。”

虽然心里有所不甘,但王夫人也得承认这点,老太太那样的疼宝玉,他的婚事是得听老太太。想想又道:“今天老太太初见宝钗,我看着老太太倒是很喜欢宝钗。”

“是啊,是挺喜欢。”凤姐嘴上说着,心里却是有点拿不准。在这个府里头,凤姐敢说没人比她更了解贾母的心里,也就因为太明白了,凤姐才有点搞不清这老太太是真喜欢宝钗还只是亲戚情份,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在里头。

贾母素来喜欢女孩,一般亲戚家的姑娘,有个差不多,贾母都挺喜欢的。宝钗品格端庄,­性­格温顺,贾母肯定不会讨厌宝钗。只是有没有喜欢到娶做自己的孙媳­妇­,那就实在说不准。再加上薛家这样的家境,不说其他的,就一个薛蟠,摊上那样一个大舅哥,能凭空多多少麻烦,贾母未必肯委屈宝玉。

其实要不是现在丫头传,贾母保媒把湘云许给林星河,凤姐也想过,也许老太太会有意把湘云说给宝玉,这两个是绝对门当户对,不管从哪方面挑都合适。也就是因为湘云跟宝玉是门当户对了,也就显得宝钗不合适了。

至于林姑娘,那肯定是想都不用想的,老太太都把自己娘家嫡出长女许人家庶子了,怎么也不可能想着让自己这边嫡出幼子娶人家嫡出长女的。

王夫人看凤姐没再接话,她也没再说下去,主要是宝钗能不能选上还不好说。又不是选秀进宫,只是选才人赞善,机会应该还是挺大的,所以一切等到宝钗这边选秀有个结果再说不迟。

凤姐看王夫人不说话,她才不会傻的接话。对于宝玉的婚事,凤姐的意见是坚决站到老太太这边。不是她不向着自己姑妈,只是王夫人肯定争不过贾母,跟贾母比,王夫人真­嫩­多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凤姐的管家权是从王夫人这里来的,管家权本来该是王夫人的,她不­干­了,接下来该是她的大媳­妇­李纨管家,结果到她手里面了。

自己虽然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但并不是荣国府明正言顺的合理当家­奶­­奶­,要是王夫人娶了一个可心能料理事的儿媳­妇­,自己管家­奶­­奶­的地位也许就没有了。回到刑夫人那边当受气小媳­妇­,那种生活并不是凤姐所愿。从切身利益出生,凤姐心里也不是很支持这门婚事。

16

16、贾珠生病 ...

其实就是在贾家,湘云的生活也不是很轻松。有点像高中时代,天亮起来,丫头侍侯着洗脸梳头,然后去贾母那里请安,一起吃了早饭,然后就要去上学了。学到中午,放学先去贾母那里吃中饭,休息一会,然后就是李纨上课的时间了。

李纨在荣国府号称佛爷,她对于姑娘的各种要求说不上严格,只是该教的还是要教,再加上这也关系到自己未来。现在教的很多知识是出嫁时需要用到的,学不会,嫁出去之后,痛苦麻烦的还是自己。

下午课上完,休息说会闲话,有时候还做点针线就是晚饭时间,一行人再去贾母那里吃晚饭,晚饭过后一般会陪着老太太说笑一会。差不多到该睡觉时间了,李纨再带着她们去安置睡觉。

当然也不是天天如此,比如谁不舒服了,或者贾母那边有什么事了,再或者学习累了,大家需要放松一下,但大致生活规律就是如此。

黛玉来了之后自然跟她们一起上学,湘云本以为宝钗也会跟她们一起,没想到到贾母那里请完安之后宝钗就走了。湘云想想也是,宝钗现在是要待选了,估计要学的东西也与她们不太相同,再加上她们现在的学习内容虽然有比宝钗大的迎春在,但迎春课业上很一般,也就是跟着混混日子,所以还是跟着小的来,估计宝钗也是学过了。

连在贾家住了大半个月,史家那边并没有派人来接,贾母也没说让她回去,湘云也乐得在贾家住下去。下午时分,李纨正在屋里跟众小姐上着课,凤姐打发平儿过来送冬衣。贾府小姐每年多少件新衣那都是有定数的,但像这种衣服类的也不可能直接交给小姐们,只是交给丫环收着。

还是事后翠缕拿出来给湘云看的,笑着道:“姑娘的衣服送来了,您跟林姑娘的一样,比其他几位姑娘多了一件雪褂子,一双靴子。”

“啊?”湘云稍稍一怔,所谓雪褂子就是外面的大披风,是避雪的。黛玉是从南方到北方来,考虑到南北方天气差异,再加上她是客居,贾母的心肝宝贝,她的衣服别说多这两件,就是多两身都是正常的。

奇怪是她,怎么跟黛玉的一样了,她跟三春的一样才是正常的。呃,也有可能是贾母或者凤姐怜惜她,在史家她的衣服得自己做,不然穿的都不一定有,史家那位孙夫人弄不好真能­干­的出来。

翠楼却是高高兴兴的把衣服都收好,下午李纨却是没过来,贾珠生病了,丫头进来说的时候,湘云惊了一下。书里贾珠就是病死的,当然是早死了,现在突然间他这时候生病了,湘云不由的想,他不会这次就过去了吧。

只是以书里内容说,四大家族不败落唯一希望也许就是贾珠了。因为他还活着,这本来就是变数。湘云肯定不希望四大家族败落,败落了她要如何办。这个时代的女人没有靠谱的娘家,那也是大杯具,所以就是孙夫人再虐她,她也从来没有想过史家家破人亡。

探春正说着要去看看贾珠,湘云却是连忙道:“我去,我也要去……”贾珠不能挂啊,挂了也许就没希望了。

探春怔了怔,笑着道:“一起去就好了。”又没说不让湘云去,怎么这么激动。

“大哥哥是什么病?”湘云连忙问着。

“受了点风寒,大夫己经看过了,说是没什么事。”探春说着。

“噢,噢……”湘云应着,其实天气转冷了,感冒什么的很平常,只是古代风寒可是能死人的,不是像现代这样一瓶水吊完好了。心里实在担心,不由的道:“那我们快去。”

探春的意思本想叫上宝玉一起的,结果问过袭人却说王夫带着宝玉出门了,现在湘云又如此说,也就没再等他。自家兄长,也不用这么讲究。

四个小姐带个丫头婆子,也没坐车,实在不远。进了院门,丫头就传话道:“姑娘们来了……”

贾珠的侍妾青峨连忙出来挑开帘子让四位姑娘进去,李纨这时候也迎了出来,笑着道:“你们怎么也来了,现在天冷了,记得叫丫头给你们加衣服。”

“来看看大哥哥……”探春笑着道。

李纨虽然也是一脸笑,但脸上神情却有点无奈,向屋里使了个眼­色­。只见贾珠正披着衣服靠着大靠枕倚要床上,手里还拿着几张文章细细看着,然后林星河床边坐着。

湘云一看不由的怒上心头,不容李纨再说什么,就走上前道:“林大爷,大哥哥现在还病着,就是要谈学问,也可以等他好了再说不迟。”

林星河稍稍一怔,却是细看向湘云,虽然己经见过三次,但这是林星河第一次认真看清史湘云的样貌。有两次都是一群人在一起,史湘云并不算是很起眼。还有一次是在贾珠书房,只是离的相当远,而且走的相当快。

以林星河所受到的教育来说,他十三岁的男子虽然也跟十岁左右的亲戚家姑娘见面,但并不该通话,就比如他去贾母那里见薛姨妈那回,不可能拉着宝钗介绍给他认识。尤其是他跟史湘云可能年后就正式订亲。

现在突然史湘云自己从众姑娘队伍里这么大步走出来,直走到自己面前,林星河就是想回避都不可能了。一个八岁的小姑娘,身裁什么都可以直接无视了,模样现在也不是能看的出来。这脾气倒是显得侠气十足,给生病的贾珠打起抱不平了。

“呵呵……”贾珠笑了起来,道:“你倒是一直都这样,只是这回你真错怪星河了,我并没有大碍,是我自己想看的。”

他己得知湘云跟林星河定亲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这么一件事两人有什么不愉快的。主要是林星河不能对湘云有什么坏印象了,男人对于婚事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呃……”史湘云不由的低下头,这么说好像是她错了。

林星河却是一脸无所谓的神情,只是起身道:“不打扰大哥休息,等您好了我再过来,先告辞。”

贾珠点点头,湘云跟三春都来了,林星河确实不能在这了。让贾珠说,林星河对于各种礼节要求比贾家的更严格,可能跟林家一直以来的家风有关系。贾家毕竟是军功起家,跟林家传统意义上的诗书礼大家还是不太能比。

李纨把林星河送出门口,回身过来,连忙让三春坐下,又叫丫头们倒茶,笑着看向湘云道:“你啊……倒是真心疼你大哥哥。”

贾珠笑着把湘云拉到跟前,道:“我这个表妹倒是知道心疼我,只是以后也不可如此了,星河是个懂事知礼的好孩子,这回是你错怪他了。他不知道我病了,只是拿了文章过来,后来本来不想让我看的,是我自己要看的。”

“噢……那我跟他陪不是?”湘云说着,不过林星河走的好快啊,也可能是因为姑娘们来了,他在不合适。

“呵呵……”贾珠和李纨不由的大笑,李纨也听从丫头那边得知了湘云要和林星河年后定亲的事情,姑娘们不知道那是因为李纨严令禁止了。有些八卦可以在丫头以及媳­妇­里头传,但未出阁的姑娘是不该让知道的。尤其是湘云订婚的各种流程还没开始走的时候。

三春被笑的都有点莫名,湘云也有点搞不清状况,丫头们把茶端上来。探春进入看病正题,湘云这回学乖了,只是旁边坐着听不再乱Сhā嘴了。

贾珠其实也说不上病,只是天气转冷咳了两声,不过贾珠平日里身体不好也是真的,李纨不敢耽搁,连忙请了大夫来,结果这么一折腾,小病旁人看着当是大病待了。

湘云听得这才放下心来,其实她真的很想跟贾珠说,大哥你真得保重啊,你是贾家的希望,也是四大家族的希望。你倒下了,不但是李纨的杯具,所有人估计也都要跟着杯了。

众姐妹留在贾珠这里说了一会话,贾母喜欢女孩,贾珠也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了贾珠。再加上一屋里十岁左右的小妹妹,贾珠比她们大了那么多,多疼一些也应该的。

正说着,只头外头丫头说着:“姨太太,宝姑娘来了……”

李纨连忙迎了出去,薛姨妈来了那是长辈,一个侍妾去迎就不合适了。众姑娘也连忙起身相迎,一时间贾珠的三间正房显得很挤了。

贾珠也从床上起来,道:“没什么病症,倒是扰了姨妈。”

“我的儿,你快床上躺好,哪有什么扰不扰的。”薛姨妈说着,又让李纨把贾珠扶回床上去,又道:“我听你母亲说起过,你平日身体就不好,现在天气转冷了,更得好好保养才是。想吃什么,只管说就好。”

“让姨妈­操­心了。”贾珠笑着说着。

湘云一看这个架式,再看看屋里的人,不能不说有时候生在大家族,太受重视了也不太好。贾珠是长子,比宝玉这个幼子还要受重视的多。幸好这回贾珠也不是感冒的严重,他要是病的厉害着,这么一波又一波的人来看他,他别说养病了,只后这来往人情都受不了了。

凤姐还没来呢,王夫人跟宝玉还没回来,估计还没捅到老太太那里去,贾敏也不知道。还有那只知道跟清客喝酒的贾政来不来,不然真有贾珠受的。

湘云心里这么想着,探春也是想到了,不由的笑着道:“我们来的时候不短了,大哥哥刚好些,就不打扰大哥哥休息了。”

薛姨妈是听说贾珠病了,不放心过来看的,看到贾珠现在好好的,也不想多留。她还是带着宝钗来的,宝钗又是半大不小的年龄了,也道:“珠儿好好养病,我带着你妹妹回去了,我们都在,倒是吵了你不能安心静养。”

贾珠客套的留几句,其实他也是觉得有点累了,风寒需要静养,压根静不下来。李纨把一屋子女人送出门,薛姨妈却是难得与三春,湘云遇那么齐,便笑着道:“今天你们大哥不在家,只有我跟宝钗两个,到我家来坐会吧……”

17

17、金玉 ...

薛家人到贾家的时间并不长,再加上薛姨妈和宝钗也都没生过病,或者过生日之类的活动。三春和湘云虽然常在老太太那里见薛姨妈和宝钗,但薛家人的住处还没去过。当然还有一点可能是考虑薛蟠也许会在家。

薛蟠比宝钗大两岁,比林星河大一步。但林星河还可以叫到内堂里去,薛蟠肯定是连二门都进不去了。其实这个可以理解,林星河是行为举止没有任何争议的解元,薛蟠却己经会因为争小丫头闹出人命了,这样的主就是王夫人也不敢让他进二门。

薛家住处在东北所,跟林家所居的梨香院是最远的,离的贾珠的住处算是不远不近。吃了中午饭,贾珠病了,李纨不上课,姐妹们也确实没什么事情。薛姨妈这么一说,众人也纷纷跟着来了。

东北所小院并不大,一共八间,三间正房是薛姨妈和宝钗的住处,薛蟠住的是东厢三间,然后西厢两间是书房。

薛姨妈这趟上京来虽然打算的就是住下不走了,但她带来的人口实在不多。还有生意要照看,再加上金陵的宅院也需要着人照看,最根本的是薛家现在也真没什么人了,要是薛蟠能扛起来,薛姨妈何苦自己家不住,非来别人家寄人篱下。

“都快坐下……”薛姨妈招呼着众姑娘到了屋里,又把湘云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来,又吩咐着:“同喜,同贵,香菱,倒茶来。”

薛姨妈一喊香菱,不但湘云,就是连探春都有点好奇,迎春老实,惜春太小,探春却是知道,这个香菱就是薛蟠上京时为她打人命关司的。一时间三个人端茶上来,同喜,同贵,是薛姨妈的贴身丫头,也带到贾母那里去过,容貌也相当平常。要是不平常,薛蟠估计也早拉自己房里了。

两人目光不由的看向最后一个进来的,才留了头,模样好不齐整。只是年龄看着也就十一、二岁的模样。这薛大呆子还真是,小孩子都不放过。

一时间茶端上来,屋里姑娘们多,话也就多,薛姨妈又是个嘴碎的,说起家常话来。薛姨妈笑着道:“难得见你们姐妹,你们每天还得上学,也是忙。”

探春笑着道:“不过是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子罢了,我听太太说过,年后也就不用上学了。”

湘云一愣,虽然她对于念书也没啥好感,没想到启蒙教育竟然这么短。不过想想也平常,姑娘们也不用上学考试,好像念书唯一的目的就是认识字,然后自己能看看书,还有做做诗之类的。

正说笑着,只见宝玉挑帘子进来了,探春,惜春,连带着湘云连忙起身,薛姨妈大喜,笑着道:“我的儿,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宝玉笑着道:“我从大哥哥那里,听说姐妹们来姨妈这里,我也来过来热闹热闹。”

“快坐,快坐……”薛姨妈笑着,又连忙让丫头们倒茶。

湘云看到宝玉来了,连忙问:“你去看大哥哥的病,怎么林妹妹没跟你一起?”

对于宝黛现在的发展,湘云并不知道,他们并不住在一处,湘云是跟三春住在王夫人屋后抱厦里;宝玉是跟老太太一屋住,然后黛玉则是跟贾敏一屋住,当然他们还是在一个大院子里。

其实按照书上写的,宝黛最初也并不是马上就开始恋情了,想想他们的实际年龄也很可以理解。书上写的宝玉本来就是待女儿好,然后黛玉一起跟贾母住,故比其实他都要亲密些。想也能知道,不超过十岁的男孩,女孩,就是在现代那也是太早恋了。

现在贾敏跟着黛玉一起过来的,贾敏当然不会限制他们表兄妹交往,只是贾敏日常不管啥事都是把黛玉带在身边,早上的时候黛玉又跟三春一起上学,晚上贾敏在贾母那里呆一会之后,也就带着黛玉去自己屋里睡了。相对来说,宝黛私人相处的时间就少多了。

宝玉叹气道:“天气凉了,林妹妹身上也有点不大好,刚才我跟姑妈一起去看大哥哥,出了门姑妈就回去看妹妹了。”

“噢……”湘云应了一声,看来宝黛也不是那么好,要是按书上写的,宝玉怎么样都不可能丢下生病的黛玉跑到薛姨妈这里找她们玩。

宝钗这时却问:“己经请大夫了吗?”

宝玉点头道:“刚才己经请了,并无大碍,大夫说可能是妹妹身体娇弱,再加上又是南方人未必能适应北方天气。”

“嗯。”宝钗应了一声,笑着又道:“那麻烦你回去的时候,带个话,明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她。”

宝玉点头。

宝玉这么一说,探春不由的道:“那我们现在去看看林姐姐。”

“别,大夫说了要静养,我出来的时候妹妹才吃了药睡下,我就怕吵到她了,才跑出来找你们的。”宝玉说着,又道:“等到明天再过去看不迟。”

----------

宝玉如此说了,众姐妹也就不急着走了,虽然贾珠和黛玉病了,但也都是小病,没什么好担心的。薛姨妈自从来了贾府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如此热闹,贾家的公子,小姐都来了。

也就是因为人太多了,本来不算小的厅这时候也就显得有点挤了。湘云借口去看宝钗的活计,跟着宝钗一起进了里屋。

一进屋,湘云惊讶了,书里对于宝钗的住处也有描写的,说是雪洞一般,贾母看过之后,都有冲动给她重新装修了。但湘云实在没想到,薛宝钗的屋子真的是,家徒四壁,几乎可以这么形容。史家那么苛责她了,让她做针线活,但屋里摆设,还是床上帐幔那都是好的。

宝钗这住处,再细看宝钗打扮,当然她是刚才去看了贾珠,身上穿的肯定是出门衣服。失礼肯定不会失礼,但也绝对说不上多富贵,跟护官符里的写,珍珠如土金如铁相比确实差好多。书里写她安份随时,自云“守拙”,反正就现在宝钗给她的印象,确实是这么回事。

“刚过来没多久,东西才打整理好了,也没做过,只是打了些络子。”宝钗笑着说着,又引着湘云坑上坐。

湘云笑着坐下来,拿着坑桌上的各­色­络子看,笑着道:“宝姐姐手就是巧。”

宝钗只是笑,又道:“我也是闲来无事,女子自当以女红为主,也做不得别的。”

正说着,只见宝玉也挑帘子进来了,莺儿连忙搬了椅子过来。宝玉却是没坐,只是笑着对湘云道:“你们说什么呢,二姐姐和三丫头,四丫头要回去了。”

湘云这才跟宝钗搭上话,一时间还不想走,便笑道:“不过说些针线活,我还想再跟宝姐姐说会话,你现在走吗?”

宝玉想了想,黛玉现在还病着,他实在不方便过去。回去之后也挺闷的,还不如留下来,便笑着道:“我也留下来,你们别只顾自己说,也带上我一个。”

湘云不由的笑着道:“我说二哥哥,你这脾气是越来越婆妈了,我们在这里说针线活计,你也得过来听,怎么,你也想想学学这个?”

宝钗和宝玉都笑了,宝玉是和湘云打小一处,湘云又是男儿­性­格,所以宝玉跟她关系是一直非常好,听到这话自然也不恼。只是道:“我是说我来了,你们先不聊这些就是,我也有几日没见宝姐姐了,姐姐最近可好。”

“劳你挂念,一切都好。”宝钗笑着说着,又道:“成日里听说你那块玉,从未细看过,今日正好你来了,也让我瞧瞧。”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