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正自出神,被这声音吓了一跳,凝神望去,却是太子不知何时到了殿前,正自愤愤望着自己。黄良弼早去得远了,这大殿之上,便只剩下他父子二人。
太子朱标师从当世大儒宋濂,自成年后便温文儒雅,俨然是个儒生。今日竟敢直问父皇,可以说是十分无礼。朱元璋却不恼怒,沉声道:“自古开基创业的君主,经历艰难,通达人情,明白世故,办事自然妥当。守成的君主,生长于富贵,锦衣玉食,不晓得战阵的凶险,那些骄兵悍将最会欺主。朕知你性情温和,若不替你除去这些人,只怕这天下你也坐不稳当。”
太子愤然道:“父皇所言不错。只是儿臣也记得父皇另一句话。父皇说过:经营天下须记得四个字。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残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于牵于文法。父皇将仁字列为治国第一要义,却又杀戮功臣,如何能够服众?”
朱元璋为人坚忍,性情严峻,数十年来哪有人敢当面指斥其非?见太子咄咄逼人,心下不由恼怒,喝道:“朕不过赐给徐达一只蒸鹅罢了,又如何能要了他的性命?”太子虽知皇帝已然动怒,却不退缩,朗声说道:“魏国公生背疽,最忌吃蒸鹅,便是坊间三岁小儿也晓得这个道理。父皇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赏赐蒸鹅,不是要魏国公的性命么?”
朱元璋嘿嘿冷笑,道:“你身为太子,却信这些乡民愚妇的谣传。都说背疽不能吃蒸鹅,却又有谁见过吃死过人的?”
太子道:“即便吃不死人,父皇御赐蒸鹅,魏国公又怎会不知父皇的用意?即使鹅肉毒不死他,他也会吞金、自缢,总要死去才能遂了父皇的心意。”
“胡说!”
朱元璋拍案而起,太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口中说道:“儿臣懦弱,难以继承大位。二弟秦王、三弟晋王、四弟燕王随父皇久经战阵,乃国家干城之臣。请父皇废了儿臣太子之位,另择贤弟为太子,以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载。”说到后来,已是泪如雨下。
朱元璋颓然坐回到龙椅上,叹了一口气,随即起身道:“你随朕来。”说罢直向后殿走去。太子本以为自己触怒皇帝,定要被废,说不定还要削籍为民。见皇帝如此举动,心下生疑,却又不能不去,只得随着朱元璋向后殿走去。书包 网 想看书来
(1)第一章(2)
两人穿过后殿,折向西行,一路上太监侍卫见皇帝与太子出行,纷纷跪倒退让。朱元璋却不理会,直走入御花园中。太子不晓得皇帝要做什么,正沉思间,却见朱元璋在一株棘树前停下脚步,伸手冲远远跟在后面的一名大内侍卫一挥手,那侍卫急忙快步走近,跪倒行礼。朱元璋右手斗然一伸,已自将那侍卫的腰刀拔了出来。那侍卫以为皇帝要杀他,竟吓得瘫倒在地。太子也惊得目瞪口呆,正要出言相劝,却见朱元璋挥刀砍去,从棘树上切下一枝小臂粗细的棘杖来。
“皇儿,为朕把它拿过来。”
朱元璋用刀一指那段棘杖,太子见那棘杖上生满了尖刺,不知皇帝是何用意,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却听朱元璋道:“你怕有刺不敢拿,朕为你把这些刺都去掉,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杀的都是威胁你治理天下之人,只有杀掉这些人,你才能当这个家!”
太子凄然一笑,说道:“魏国公徐达乃是我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却也逃不过今晚。父皇既然要杀,臣儿也无力阻拦。只是儿臣听过一句话,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朱元璋大怒,太子这句名虽说得婉转,含意却是鲜明,即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朱元璋自起兵之日起,何曾受人如此指责,此时已自气昏了头,右手一挥,竟将手中腰刀向太子掷去。他虽不会高深武功,但毕竟是马上皇帝,臂力惊人,太子又是手无缚鸡之力,全然不知闪避,待得惊觉,腰刀已自到了面门。太子心中一声长叹,暗想:“如此死了,倒也干净。”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