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秀才躺着自行车到书店去看书和买书,顺路又在亲戚家-锅魁家门口摆的小摊上去耍了一会,早听说这位亲戚在院坝门口做起生意来了,算得上是一件新事物。眼见得守着这方不两平米的过道,可是生意上比地处小街小巷的门面和铺子还好。表弟也算一位聪明有道之人,借给居民服点务,私下占有这过道。自已过去苦读诗书,一事无成!曾经在亲戚当中印像不佳的表弟,却能想到自谋出路的办法。对他说不上“可钦可羡”却也感概甚多。也应证了“路是人开,树是人栽”,只要肯努力,总会想到办法。一月前他们两口子,听说暗地里在闹离婚,原因不言而喻。谁愿意拖家带口地跟着受累?眼看这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已飞”既将上演。谁知他们之间闹离婚的事,又风平浪静了,只因有人信奉,如遇夫妻吵架要离婚,应劝和不劝离。更因世间万物讲究“中间无人,事不成”。那人同意锅魁在自家门摆摊。开始锅魁只是想试一下,看能不能赚钱,出乎意外,摊子虽小,生意出奇的好。后来,他有了这小摊也就有了这转机。
大妈曾说自己的儿子:“你表弟他工作都没得。现在靠摆点小生意却能养活一家人!你最起码还有一份工作,未必你还不如他?下次三哥给你介绍对像,还是不做得那么“抖耸”,该“昆”起时,还是要“昆”!你晓得不?”秀才今天有心去实地看一下,原先还有些不信呢,现在亲眼目睹,果然如此,人家所说的是千真万确的事。他也得出一个看法,但也知道要是换在百家大院门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锅魁会做生意,还不是他地方生得好!因为出门就是繁华地段。当秀才问到一个月收入怎么样?锅魁乐呵呵地回答:不论如何,总比在外打临工强。他听了心里叹感“真是一寸口岸,一寸金”。虽然只是借当大街的一座院子门边,供居民进出,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仅靠岀售点香烟饮料杂货和一部公用电话,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看在眼里胸中不免产生一阵触接灵魂的感慨。从前以自已读得下几本书,而自鸣清高,也从心底瞧不起这些靠“琐尾流离”般的小生意谋生的人们。尽管他们做起事来显得诚诚恳恳,任劳任怨。他站在旁边看这亲戚一会给买主拿烟,一会又有人要一瓶矿泉水,一副手忙脚乱的样子。不觉见景生情,到头来才发觉自己是坐井观天,凭想像在生活,难怪不得家里人爱埋怨他独来独往,毫不与人沾染而造成社会上的事一点也不懂,单位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就变得衣食无作了,什么叫没出息,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所以不要再做梦了,回到现实中来才是正途。他正想得出神,猛听见锅魁一声问:“秀才老三,来!接到。”
秀才不觉满面红晕,他不好意思地接过递来的一只香烟。 亲戚总算忙过这一阵“打涌堂”的生意,坐下来缓口气抽只烟,接着又说:“还是你过得舒服,别看我做这点小生意,弄得一天从早到晚,我眼晴都不敢眨一下。”说罢,他舒舒服服地吐出一口烟,让人体会得到他目前对自已这个能解实际问题的小摊,很满意,至少比其他无事可做的人,心里踏实一些。
秀才很体谅地朝他点下头,心里却在暗自思忖:怪不得我妈曾说我,现在混得吃穿靠家里,而且“烟饭两开”,他们说得严重一些吧,门市部主任不是告诉我;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吗?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
他们正谈得甚欢,锅魁的老妞买菜回来了,用老年车拉回一堆菜和肉,招呼过后,秀才才知道他们还格外在做卖盒饭的生意。这一切在他眼里看来,又是一桩“招财进宝”的事。心里由衷感到自叹弗如!
原来锅魁生性豪爽,还有点“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秉性。他身边那些悠闲的朋友,知道他有此优点,都爱上这里,有时一来就是四、五个人,到中午吃饭围上一大卓,反正这家人在卖盒饭,不缺那几碗饭菜,席间还要喝一点小酒,真个是开怀畅饮,谈笑风生。似乎锅魁很喜欢这样高朋满坐的热闹场面,后来发展到一到中午时间,这些人就来了,吃完饭就散伙,有时也感觉过意不去,如遇到锅魁的老婆在厨房里跳上跳下,忙不过来,他们也会帮忙折理下菜。所以,再多添个人,也不算回事。锅魁告诉秀才:“往后没事尽管到我来,他们都来得,你又有啥子来不得的嘛”。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