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249.下卷.谁在路上(11)

249.下卷.谁在路上(11)

( 时间实在是太紧了!蔺宝钢大胆采用了泥塑和石雕交叉进行的办法,即做好一段泥塑便将模具运往现场,由现场上的工匠们先做大样。***

现场上的56位石匠是从河北请来的。此时嘉峪关的气温已降至零下20度以下,滴水成冰,工匠们又是在露天广场上与冰凉坚硬的石头打交道,真是不堪其苦!正当蔺宝钢和他的伙伴们在泥里水里忙得不可开交时,嘉峪关打来电话:工匠们不­干­了,罢工了……

作为总设计师兼工程负责人,蔺宝钢只得连夜西进陇上。

广场上的朔风吹得人站立不稳,脚手架上挂着半尺长的冰凌子,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看到这一切,蔺宝钢心软了。他知道:在这里一切空洞的说教都会沾上“残酷”的­色­彩!但工程是不能停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工匠们增加酬劳,哪怕校方赔本……

安顿好现场,蔺宝钢又连夜返回西安。

学校已经放假了,偌大的一个校园里,只有泥塑工作室里几个人在紧张地工作着。从清晨直到深夜,那灯光,一直亮着。下雪了,雪落无声,校园里银装素裹,一派静谧。深夜,几位艺术家踏着积雪,从寂静的校园里走出来,工作服上沾满了泥水,像野战中士兵的迷彩服……这一天,哪个人手上没捏弄过成吨的泥巴!累吗?累。但走在雪地上的他们心里却洋溢着激。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们手里演绎出创造的神奇,变成了远古的狩猎者,变成了丝绸之路的文明使者,变成了威武的战士,刚强的工人,变成了瑰丽的历史画卷……每当想到这里,蔺宝钢和他的伙伴们便在轻盈的雪花中谈笑风生,总结着今天的成败,商讨着明天的进程……

5月10日,西安的泥塑、模型全部完成。而早在4月中旬,蔺宝钢就开始了西安——嘉峪关之间的穿梭往来。偏偏这期间学校的艺术学院成立,蔺宝钢出任副院长。学校的工作要管;西安的工程临近收尾;嘉峪关的现场已全面铺开……蔺宝钢像一台高速旋转的机器日夜不歇。从4月中旬到8月中旬,蔺宝钢竟九赴嘉峪关。回一趟西安也是上午到,下午走,中间一天一夜在火车上颠簸。

眼看到了赤日炎炎的夏天,雕塑的大样已经在雄关广场上立起来了。大样就是轮廓,而要使轮廓变成形神兼备、生动传神的艺术品,靠石匠们是不行的,必须由雕塑师自己动手­精­雕细刻。

头上戴一顶遮阳的草帽,手里攥着榔头、斧砧的蔺宝钢登上施工的脚手架。为了防止凿打下来的碎石伤及面部,宝钢在草帽下压着一块长长的白布,护住脸和脖子。这座雕塑上面,仅古今人物就有88个,每个人的形态神态都不一样,蔺宝钢要用榔头、斧头、砧子一下一下地雕琢出来,一个眼神、一个嘴角的微笑都必须用雕塑家的心去感悟,去雕琢,去创造。嘉峪关地处陇上高原,紫外线照­射­极强,那草帽那布罩是遮挡不住的。几天下来,蔺宝钢脸就晒成了黑炭。咣当咣当的锤声、斧声从早上9点响到晚上11点,胳膊肿了,手掌破了,汗与血凝在一起了,锤声还在响着现场上不时有市上的领导带着外地客人参观。主人向客人介绍:这就是雕塑的设计者,蔺教授。客人半信半疑:没搞错吧,这不是位民工么?

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在戈壁沙漠扬起的沙尘里,蔺宝钢斧锤的交响演奏着创造的乐章,生命的旋律!

回忆起这段日子,蔺宝钢动地说:

“有时真感到这活太苦了,甚至觉得怕是自己撑不住了。但是,当一个人坐下来歇息的时候,由不得就要朝雕塑上看去。那是上百吨的石头啊!上百吨的石头就这样在锤声斧声中变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这是我­干­的么?是我­干­的,至少有我的一份血汗!这样的工程你蔺宝钢一生能碰上几个?125米的双面浮雕,就这样像模像样地耸立在西北高原上,为此你熬过了寒冷的冬夜,熬过了高原烈日的暴晒蒸烤!你流血了,流汗了,可你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一个人,当他把全副身心交付给理想与创造时,生命力该是多么顽强啊!从小就听说过乒坛名将容国团的那句名:人生能有几回搏!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地体会到这句话深刻的内涵。也许,戈壁滩头,嘉峪关下这座雕塑就是我一生中难得几回搏中最有价值的一搏了。人生有限,艺术无涯,能把自己的艺术给世人留下来,也可以说是此生无憾了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