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251.下卷.谁在路上(13)

251.下卷.谁在路上(13)

( 是的,要为这上溯远古、彰显当代、畅想未来的浩幅巨制起个准确的名字是有点难度。

也许是被眼前的画面所触动,也许是倚老卖老的心态在作怪(我比宝钢年长近20岁),我说:宝钢,我觉得叫“雄关千秋”不如叫“千秋雄关”。从词意上来理解,前者是通过雕塑展示嘉峪关的历史,而后者却是为嘉峪关作了历史定位,等于说,这嘉峪关就是傲立于千秋风雨中的一道雄关……

蔺宝钢思索了良久,说:这话有道理。回头我再和嘉峪关的领导们商量商量。

我当时是有些小得意。但回家的路上,我又犹豫了:到底是“雄关千秋”好还是“千秋雄关”好呢?正如古人贾岛对“推”与“敲”的困惑。但我不是韩愈,不敢为他人一锤定音。我想,命名之难,恐怕也正是这幅作品独具魅力之处吧!

无论怎么称呼它,镌刻在长城尽头的这座城市雕塑都会在中国的西部高原上昂百年,与万里长城、千秋雄关一道,为高原增­色­,为西北人平添几分豪!

散作乾坤万里春

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文化底蕴实在是太丰厚了。有人说,随便找个地方,一镢头下去,没准儿就能刨出件稀世珍宝来,这当然指的是历史。现在又何尝不是呢?在当代,西安是公认的文化大市,文学艺术领域内人才辈出,星光灿烂,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创造着现代文明的辉煌。但是,人们在仰望满天星斗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另一种现象,即那些隐身于寻常巷陌中身怀绝技的奇人高士。他们或因社会或因个人的原因,并未跻身星河,但他们的存在也是值得让我们这个社会倍感欣慰的事。因为他们正通过自己的才华、智慧、勤奋、执著为古城的现代文明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赵亮安子就是这样的奇才。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太了解他了。

我和现在这位现名赵亮、原名赵仲安、­乳­名安子、到了年届花甲才次举办个人书展并以赵亮安子作为艺名示人的书法家是真正的孩提之交,用陕西乡间俚语来说,我们是“从穿开裆裤就在一块儿耍尿泥”的伙伴。从那时到现在的白皓,我们同手足,亲如兄弟。这种交是弥足珍贵的!我不否认我对他的赞许有这种交的因素,但作为文化圈里的人,我先尊重的是艺术本身的规律,不能信口开河,无原则地吹捧。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赵亮安子是位天赋很高的艺术人才。上小学时,他就露出天资的聪颖与过人的才华。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连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比我能行!也就是在那时,我在他家常常见到一位神态儒雅的老人,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一代书画大师何海霞先生。安子小小年纪就跟何先生学习书画,得大师点化,这是我们同学中为之肃然的事……屈指算来,这应当是将近半个世纪之前的事了。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少年同窗至今在艺术上并未成名或者名声并不响亮!我认为,对于安子,个人的原因是主要的:其一是他太聪明了,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以至于心有旁骛;其二是他天­性­散淡又古道热肠,既不会刻意“炒作”自己,又爱给朋友帮忙,甚至经不住别人的三句好话,就去当什么领导­干­部,搞什么经营,我常常当面骂他是“误入歧途”!

好在过了“知天命”之年后,安子清醒了,他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将潜心钻研书法作为生活的核心……去年,他为我的新居用小纂书体写了一副四条屏。我拿到书院门去装裱,恰好碰到几位在书界已很有影响的朋友。他们一看都十分震惊,皆曰:如此篆书,堪称上品!但这个作者我们怎么不熟悉呢?

我对书法并不在行,也不敢对赵亮安子的作品妄加评论,好在书展已经开幕,相信世人自有评判。我坚信赵亮安子一定能取得被社会承认的成就。

短文杀青之际,我想起王冕的一诗《白梅》,抄录下来,借以祝贺安子书展成功。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