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天之灾星 > 第七十章 恻隐之心

第七十章 恻隐之心

?朱子龙有些奇怪,跟他一起练武的觉字辈青年僧人,明明吃过一日三餐,却成天饿哈哈的,一见他从怀里掏出吃食,便喜出望外。平常的馒头面点,到了他们手里,总象美味佳肴般狼吞虎咽。

他忍不住问了个叫觉聪的小和尚,觉聪一边大口吃着朱子龙递给他的馒头,一边道出了原委。

原来寺里僧人,除每日打坐念经,习武练功外,还要承担垦田种菜,挑水劈柴等杂务,体力消耗颇巨。出家人不食荤腥,肚子里既无多少油水,那些面点素食到了肚里便不济事,不半日就消化得无影无踪。因而肚饿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为何我不觉肚饿呢?”朱子龙问。

“朱师兄,你可知道,你吃的是本寺一类灶,这一类灶,可是方丈或慧字辈师叔祖们才能享用的上好饭食?”觉聪边说边咂嘴,心中对高僧们的伙食无比向往。

“你们既吃那下等灶,肚饿时也可加餐嘛。”朱子龙还是不解。

“师兄,本寺历来规矩,除了定量伙食,每日剩余膳食,是要用来接济灾民的,你不知道?”觉聪眼睛瞪得大大的。

朱子龙想起那日随徐江南父子上少林,山门前确实有衣衫褴褛的饥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的。他有过饿肚子的经历,于是打定主意,隔天要看看寺里赈灾的场面。

翌日,朱子龙起了个大早,央告过智真和尚,与觉聪一道,随香积厨的头陀们抬着粥桶出了山门。

粥桶一至,早已聚拢的灾民们一阵­骚­动,在维持秩序的僧人吆喝下排成长队领粥。

朱子龙听他们口音各异,上前一问,既有本地的,亦有外地的,且外地的多半来自陕西、江浙两地。

时值清廷与张献忠所率大西军主力,及福王朱由菘之南明军在陕西、江浙二地大战正酣,战端所至,赤地千里。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适逢大旱,天下歉收,而各地官吏催粮如催命,没了活路的寻常百姓便扶老携幼,举家避难。

灾民人数众多,一桶粥不过半个时辰便已舀光,香积厨便又抬出一桶。如此三番,不长时间,粥便分罄,而排在队尾几十名体力最弱者仍未分到一丝半毫。

一位老­奶­­奶­带着三位年幼的孙子排在队尾,听闻粥已分光,饥饿难耐,大声恸哭。

朱子龙对这饿肚子有过刻骨铭心的记忆,见了此状,不禁恻隐之心大动,从怀里掏出些散碎银两给了他们。不料周遭灾民呼啦一声,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要按朱子龙的意思,他怀里那一百来两银子便就此分了给灾民,但觉聪把他拦住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