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件《丧乱帖》绢本,来历还真是有点曲折寻味。此本《丧乱帖》是一个李姓家族的人遗赠给我的!”吴叔清了清嗓子说道。
吴叔如此说法,又引起了场上的一片轰动,这绝世珍品,平日里就连给别人看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赠送给人了,这种说法说给谁听,都不会相信!
吴叔看到如此,没有辩解,继续说了起来。
据那李姓之人和我谈起,他们的祖上是唐末时期的长安城的行政官,他们的祖上因盗掘过很多皇陵,所以从皇陵中得到了很多宝物。
而这件《丧乱帖》正是一次偶然盗墓得来的珍品。
他们先祖得到此物后,认真研究观摩,知道此物贵重,为了不让外人所知,引起杀身之祸殃及子孙,他的先祖就秘密的把这件东西交给了自己和丫鬟所生的一个小儿子,从此,这个李姓之人的私生子带着帖子就匿迹江湖,再也没有在世间露过面。
也许当年的风风雨雨也早都已成一抹黄土,可这件宝物却被这个李姓之人的后嗣,悄悄的一代代的传了下来,我曾经问及他们先祖的名号,那李姓之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始终不愿说出来,最后我也无奈作罢!
吴叔说完这些,大家都怀疑的摇摇头,觉得非常没有可信度,这天下李姓之人如此之多,而且还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更替,难道就没有被人发现?拟或是被他卖掉,非要等到你吴大掌柜到来赠送给你吗?一系列的疑问引得满场的人议论纷纷。
我也是同样,觉得有点没有可信的说服力。
吴叔看到此种情形,好像是意料之中的一般,对着在场的人说道:“大家不要慌乱,且听我继续吧故事说完!说故事前我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丧乱帖》是谁的作品?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中的什么朝代?”
“这有何难?《丧乱帖》出自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之手,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上!”一个稍微懂行的人喊道nAd1(
大家听此人这么一说,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这位兄台说的极是,那么大家自然也听过传闻,说是《丧乱帖》的纸本临本在唐太宗时期就被遣唐使带去扶桑国的传说吧?”吴叔笑道。
“是啊,是有这样的传说!”
“传说,可信度能有多少?”
你这不是信口雌黄,西拉东扯吗?这又是什么证据呀?”
“看来你吴大掌柜也有说大话的时候,此种说法恐难令众人信服呀!”
一时间无数唾沫星子,直指吴叔,我真替吴叔捏把汗,他要是不解释出个子丑寅某,可怎么下台呀!
“大家这么想也是合乎常理!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备至,更是喜爱有加,怎么会轻易把这无价之宝《丧乱帖》纸本拱手让给扶桑国呢?”吴叔无奈的说道。
吴叔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在了原地,这个问题确实是个不争的世事,看来也只有那太宗世民方能说出始末来!
吴叔接着道:“据那李姓之先祖的口传,这件事当时太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实都是被那些奸猾的扶桑国使者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这才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
作为天朝上国,既然已经答应把这书法至宝赠送给蛮夷外邦,就不能言而无信。
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赠送给扶桑国的使臣!可这件《丧乱帖》是太宗的心头肉,怎能割舍的下?最后左右为难之际,大臣禇遂良献上一计:太宗何不临摹一个纸本送给扶桑国,这样真迹就可以永留手中nAd2(
太宗喜出望外,一时焦急,竟然忘了此法,,那扶桑国的使者,不可能过如此书法的真迹,所以临摹给他,他们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于是太宗找来当时宫廷最好的书法好手临摹,经过几个月的细心研究临摹,纸本和竟然和绢本真迹几乎是一模一样,大功告成之后,太宗便慷慨的把纸本赠送给了扶桑国。
大家也许都听说了,王羲之的另一杰作《兰亭集序》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唐太宗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对书圣王羲之的喜爱可以说是到了极其疯狂的地步。
据传闻,当年唐太宗从辨才和尚那里骗得《兰亭集序》后,便命人临摹了十多份分发给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并立遗诏死后要把《兰亭集序》的真迹放在他的枕头之下。
可人算不如天算,太宗百年之后,尸骨未寒,就被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所藏,唐高宗对书法也是非常喜爱,最后竟然武逆先皇,私自把《兰亭集序》扣押了下来,以至于唐末温韬盗掘唐太宗昭陵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兰亭集序》。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