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喜道:“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出这个道理,真不简单。来,我来教你通臂拳,练通臂拳要豁然贯通,身体处处练到,眼中可容手,脉胳能通闲,胸腹能合能开,肩臂能伸能缩,伸者长一半,缩孝使之无,动力处千钧臂力者,不能移其身。”
刘凤春道:“张策,你来给我们表演一招,如何?”
张策想了想,见床角有个蚊香,便点燃了放在桌上,又出去拿来一支长枪,然后把烛吹灭。张策叫道:“你们瞧着!”他一枪刺刺火顿灭。张策又点燃蜡烛,王芗斋和刘凤春一瞧,火灭而香未倒。
这时,李存义笑盈盈跨进门来:“你们在搞什么把戏,屋内烛一忽儿亮,一忽儿灭。”
张策笑道:“表演个小把戏。”
李存义道:“张策,走,跟我杀一盘棋去。”
张策笑着把长枪放在屋角,说:“你这臭棋篓子,又来叫战了。”他转身对王芗斋道:芗斋,少陪了。说完,随李存义出去了。
王芗斋见二人出去了,屋里只有他和刘凤春两个人,于是道:“刘先生,人家都说八卦掌难学,不知此话当真?”
刘凤春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八卦掌是以掌代掌,以行步走转的拳术。它的动作和缓,不尚窜跳,几乎所有动作都以走步运身,以腰身运掌。其要诀为以臂助掌,以身助臂,以步助身。步法有进步、退步、闪步、叉步、仆步、寸步等;八卦掌为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转身掌、磨身掌、翻身掌、回身掌。八卦掌要分虚实刚柔;何谓虚实?足有虚实,掌有虚实,招有虚实,劲有虚实,一处有一处之虚实,处处皆有一虚实,不击为虚,击中为实,虚实随心,变化得宜,才谓虚实。”
王芗斋用心地听,用心地记,他问道:“何为刚柔呢?”
“八卦掌的劲力有明劲、暗劲、横劲、竖劲、开努、合劲、裹劲、拧劲、抖劲、惊劲、螺旋劲。而柔劲是走化,是积极的防守,刚劲是发打,是得机进攻。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则柔并济。”
王芗斋问道:“八卦掌是否也讲意合?”
刘凤春道:“八卦掌有六合归一,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谓之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这种意识、气息、动作、力量的内外和谐统一,就是‘六合归一’。行功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身导力,内外合一故八卦堂歌曰:‘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说完,刘凤春抖擞精神,一招青龙缩尾”、“穿袖桃打”;又一招“大鹏展翅”、“鹞子穿林”;王芗斋看了赞叹不已。刘凤春演练完,坐在炕上,气不喘面不红。王芗斋道:“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是武术界人所共仰的英雄,你给我说说他的轶闻吧?”
刘凤春讲起董海川先师的铁闻逸事,可来了神采。他掏出长竿烟袋,从里面掏一个悲翠玉壶嘴的长烟杆,装了满满的一锅烟,点燃了,咂巴咂巴嘴,“吧哒吧哒”吸起来。
“董先师的传闻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他于九华山与毕澄道士学艺数载,朝夕苦练,下山后因肇祸避匿于京西一座庙宇,一夜于睡梦中见殿内诸神塑像群起在殿堂中环走,董海川混杂于其间,左旋右转疾若闪电。睡梦醒后,董海川自此而悟入卦转掌之理。董海川净身后入肃王府,初服杂役。有一天肃新王观看武师沙弥献技。宾客与府内人围观庭路阻滞、肃亲王命取茶奉客,因不易出人,董海川于另一庭院,跃身过了屋脊,捧茶盘凌空而落为王爷和宾客献茶。肃亲王惊其敏捷,及命演武于庭。董海川从容而演八卦掌,左旋右转,上下翻飞,神出鬼没,变化莫测。于是肃亲王聘他为府中任教习之职。有一天,肃王夫妇正在阁楼琼台纳凉,忽听楼脊有孩童嬉笑之声,原是董先现背负孩子在楼脊上窜来窜去,此时有群雀噪于屋顶,董先师一跃身,伸手抓了三只麻雀。肃亲王喝彩,叫道:‘真是驾云之术!’董先师有一次奉肃新王之命去塞外征粮,路遇数十名蒙古武夫手持利器环而击之。董先师穿梭御敌,捷如旋风,而围攻者不寒而栗,都跪请拜师。董先师晚年技艺已臻化境,其变化之神速,非常人所能比。他老人家知已将迫害,便端坐太师椅,以两臂作换掌式,嘱门人发扬光大八卦掌,永传不绝……”
王芗斋听了,惊叹不已,心想:这一代武术宗师,酷爱武术之至诚,明月可鉴,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日,李存义、尚云祥押镖回天津,刘凤春回罗家营故里,张策下关东,王芗斋去北京,几个人依依而别。
、./|?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