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不但不躲,就像铁塔一样立于地面,只听“嘭”的一声,张策不仅丝毫未动地方,反而把总督弹得一歪一斜。
三招过后,总督有点发怵,两人拉开架势,第四个照面一交手,张策用“孤燕出群”的掌法,轻轻一推,把总督推出一丈开外翻身倒地,爬不起来了。张策上前扶起总督,连说:“对不起,我失手了。”
总督又羞又愧,龇牙咧嘴地说:“你的拳法厉害,真是名不虚传呀!”
河南的武林朋友闻讯,纷纷赶往张策住处祝贺。张策说道:“河南武林高手如云,许多人是不敢得罪总督,在比武中让他,那总督不知深浅,还以为他拳术高明。我与他比试,其实只用了三分气力啊!”
却说“鼻子李”李瑞东带着人在中南海搜寻,穿过春藕斋,来到瀛秀园,这里有个火车站。原来当年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太后,并吸引朝延对铁路事业的兴趣,在三海铺设了一条轻便的紫光阁铁路,从德国用高价进口了六辆特制的小火车,五辆呈进慈禧太后,一辆呈时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这要铁路南起中南海瀛秀园门外,也就是居仁堂宝光门外,沿中南海,北海西岸,至极乐世界,折而向东,终点为北海静清斋临幸别墅。慈禧每日上午从仪銮殿到勤政殿上朝,中午散朝至海宴楼(今居仁堂)更换便服,进茶点后,就偕同光绪帝后、妃嫔及王公大臣、乘小火车到静清斋吃饭、吸鸦片、睡午觉。由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鸣笛吼叫,会破坏皇城气脉,所以这些火车一律不使用火车头,而是在每辆车上拴着绒绳,各由四各太监挽绳牵引。车上的装饰有着严格的别区,慈禧和光绪的车是黄绸窗帏,宗亲、外戚乘坐的车是红绸窗帏,大臣的车是蓝绸窗帏,每次行车,都有许多太监在黄绸窗帏车前,手持幡旗等仪仗,分列铁轨两旁导车前行,有一首《清宫词》道:“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日午御餐传北海,飚轮直过福华门。”
这条紫光阁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如今袁世凯也仿效慈禧,又从华门铺设轻便铁轨至丰泽园。他经常乘车行驶其间,到北海静清斋游玩,由壮夫前后挽拉而行。
此时,李瑞东见小火车的上黄窗一动,知是有人在里面。他想:这火车是袁世凯专用,袁世凯目前正在居仁堂内,何人大胆在车上呢,会不会就是那个刺客……
他独自一人上了火车,刚走过两个车厢,只听有人轻轻唤他,他抬头一瞧,见有个人趴在车顶厢架上,那人二十多岁,模样有点面熟,一时又记不起来。
“李老先生,陇南之会忘了吗?我是王芗斋呀!”
此人正是王芗斋,他为杨少侯摆脱厄境,潜入中南海,来找李瑞东商量对策。
李瑞东听王芗斋一提,想起来了,连忙道:“原来是你!总统府戒备森严,你不要命了,方才贴在壁上的就是你吧?”
王芗斋点点头,跳了下来。
“你想刺杀袁世凯?”李瑞东小心地问,紧张地望望后面,他生怕卫兵们闯进来。
王芗斋摇摇头,说道:“杨少侯和许多武林朋友不愿到袁府卖力,可是又无可奈何,我倒有一个办法,就是请李老先生借辞职,迫使袁世凯改变主意。”
李瑞东苦笑道:“你以为我就愿意干这个差使,闲居家中,子孙绕膝,享那天伦之乐,有多快活?无奔跑人家用枪杆子逼着呀!”
王芗斋道:“我知道您老的处境,就是为了这个,才为为杨少侯等人想办法。”
李瑞东道:“这个拿糖法倒很高明,不知可否奏效?我去试一试。”
王芗斋问:“你住哪里?”
李瑞东道:“我住在居仁堂后边的一座楼上,这个楼和居仁堂之间有一个天桥通着。”
这时,火车外面有人问道:“李老先生,上面有贼吗?”
李瑞东回答:“没有”。
那人道:“咦,我好像听到有人说话。”
李瑞东道:“我在自言自语,人老了,什么毛病都出来了……”
李瑞东与王芗斋打了一个告别的手势,下车去了。一会儿,王芗斋听到李瑞东等人走远了。正欲下车,忽然想到:这李瑞东是不是守信义之人,我还要弄个明白,一定要等弄清了才能离开中南海,于是又留在火车里。
傍晚时分,暮霭低垂,中南海的山水亭阁镀上了一层淡淡的紫晕。一忽儿,王芗斋听见一阵急促的哨子声,他有些警觉,睁大眼睛瞧着外面的动静。
一会儿,袁世凯由女儿、姨太太、丫环、老妈、差役陪着,徐徐而来。原来袁世凯有个习惯,每日傍晚吃饭前,他就离开办公室和姨太太、女儿和丫环们陪着到园内散步,有时还要骑马或划船。王芗斋见袁世凯穿着蓝色总统服,头上戴着Сhā有白缨的蓝色鸭舌帽。他的女儿上身穿着大红绣牡丹花的外褂,里面衬着和尚领,淡青色绸衬衣,下面穿着淡青色绸裙子,红色缎子高跟皮鞋。
王芗斋见他们有说有笑来到小火车前,只听袁世凯道:“咱们坐这辆小火车到稻香村用晚饭吧。”说着就要上车。王芗斋一听,心里有点沉不住气,身子直往后缩。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