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又说下去:“后来,这位僧人一气之下,含冤暴死。魏三得悉真情,后悔莫及,从此不再收徒。一日,魏三夜中正寝,忽闻叩门之声。他合衣出视,见是二位知已朋友来访,迎屋入屋中,礼宾相待,不料,这二位朋友趁魏三不备之机,操出铁棍袭来,将魏三打得遍体鳞伤,骨断多处。他们以为魏三已死,便匆匆离去,魏三朦胧醒来,急将随身所带的接骨丹咽下肚,伤骨即愈。魏三火速持刀追上二友,质问他们为何下此毒手。他们一见魏三未死,早吓得魂不附体,于是跪下求饶。说是他们嫉妒魏三武艺高深,心萌加害之意,但深知不敌,不敢明火执仗地干,只有明里与魏三交成知已之友,以便趁其不备暗中谋杀之。魏三探明原委,更觉二友队毒之至,心中怒不可遏,当即将二人结果;除去心头之恨。还有一日,魏三在山中偶遇一位壮士,手使蛇头枪,相貌凶狠,搭话中,他知对方是魏三,不宣而战。那壮士枪法奇绝,锋芒犀利,神出鬼没,锐不可挡。两人交手许久,不决雌雄,但魏三时已年迈,料难取胜,便使出绝招‘撒手刀’,一刀砍中对手,那壮士当场呜呼哀哉。魏三用刀砍下其枪头,带回留念,从此不再出游。魏三的中指与小指先生相连,绰号‘鸭子巴掌’魏三,他死时九十余岁。魏三的弟子林世春功夫了得,他是山东招远县穿林家人。一次,一个身材魁梧的扛活壮汉,暗地讥笑林世春说:‘林世春是一个糟老头子也能称师,我一指头能捅他一个跟头。’林世春听说后笑道:”你来吧,愿打哪都行。“那壮汉抡拳便打,势如猛虎。尽管他使尽浑身解数,均无济于事。林世春反击一捶,壮汉即被打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他指着林世春说:”好哇,你用锄钉打我!“林世春笑着答道:”什么锄钉,不就是这个吗?“林世春挥起拳壮举,壮汉一见无话可说……”
徐树铮叹道:“螳螂拳创始人王朗当年在创立螳螂拳时共吸收了17种拳术。”
尚云祥问:“哪17种?”
刘文华如数家珍般地说:“有太祖长拳、韩通的通臂拳、郑恩的缠封、温元的短拳、马藉的短打、孙恒的猴拳、黄粘的靠身、约张的两掌飞疾、怀德的摔捋硬崩、刘兴的勾搂捋手、谭方的滚漏贯耳、燕青的占怒跌法、林冲的鸳鸯脚、孟苏的七星连拳、崔连的窝裹剖捶、杨滚的棍采直入、金相的磕手通拳。”
这时,一个拳手慌里慌张从后院跑了来,手里拿了一个贴子,众人忙问何故。那拳手道:“我在后院墙上发现了这张贴子。”
徐树铮接过来一瞧,只见贴子上写着:
徐徐风气在,
树上有长鸣。
铮骨溯王朗,
家长始魏公。
周旋成五瓣,
子步漫七星。
炎夏复冬至,
来回岂一雄?
尚云祥等也挤过来看,看了半天,甚是不解。
孙禄堂道:“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意是拳派的风气犹在,大树上有很长的鸣叫声。这拳派的风骨创于王朝,特技来自魏三。梅花分为五瓣,这两句是指梅花螳螂拳和七星螳螂拳。年年复年年,海内像会这种螳螂拳的何止是一个英雄。”
徐树铮惊讶和张大了嘴巴,说道:“这是一首‘藏头诗’。我家里可要遭祸了!”
刘文华念道:“可不是?徐树铮家,周子炎来,想必这是螳螂拳的高手周炎写的。”
徐树铮问:“这周炎是何人?”
刘文华道:周子炎是山东著称武师,原是临清州大户,由于穷文富武,把家产都花在练武了,他是梅花螳螂拳的高手,此人手法刁钻,不可轻视。
孙禄堂沉吟片刻道:“这个周子炎一定是听说陆军部办了武技教练所,心中不服,特来北京来踢摊子的!因为徐先生是所长,所以来找徐先生的岔子。估计这两日他必到徐先生家中寻衅,我们几个人今晚一同藏在徐先生家,等那周子炎。”
尚云祥有点摸不着头脑,他道:“既然他去徐先生家,为啥还要留下请贴打招呼呢?”
孙禄堂道:“山东人极重‘义气’二字,这周子炎一定是位仗义汉子,他不愿意做隐密之事。因此留下‘藏头诗’告之。一般练武的又不重文采,周子炎恐怕也想试试呼们的文采。”
徐树铮家住西单牌楼北二条内一个大四合院里,目前只有他与一个保姆寓居此处。当晚徐树铮和孙禄堂睡了北屋,尚云祥和刘文华睡了西屋,那老保姆睡在东屋。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