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世人眼中的浪荡少年布衣市井,天生权贵文韬武略都与他无关,却可以直上青云,横跨天地间,君临江山上!他铸就了一个关于成功的神话,然后超然事外,做了个最清醒的帝王。其间的曲折与艰辛,手段与智谋,令世人无从定论。英雄吗?似乎不是。小人?也不是。他以普通人的身份,轻松游走于英雄与小人之间,掌控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胜出群雄。他的一生并非神话,个中滋味一定非比寻常,且看刘邦如何一路走来,登上多少人梦想的皇帝宝座……
刘邦除了有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敢担当。如果说萧何、曹参二人不敢带头谋反是因为考虑个人得失的话,而刘邦的这次挑头则体现了他的敢作敢为。刘邦靠自己的赤诚终于走出了他崛起的第一步,后又投奔反秦起义军的重要首领项梁,与项梁的侄子项羽并肩作战。这为他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历史舞台。
———易中天
予读《史记·高祖世纪》、萧曹两《世家》,具载刘邦等一集团在沛县活动情形,反迹见矣。细绎其术,约为二步。第一步为组织,第二步为宣传。
———马非百
无赖,这个词有两种解释:可以指性情淳厚,惹人喜爱,状若孩童,也可指行为放荡,举止粗鲁,类似流氓。此两层含义,刘邦兼具。一个“无赖”居然可以做到位高权重的皇帝,不可思议的人很多。这种情况绝非偶然,他的“无赖”,藏着什么?
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当时这块地方还归楚国管辖,所以刘邦原则上属于楚国人。
少年时代的刘邦就是现代版的问题儿童。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做农活,花钱大方,交游甚广。虽然日后形成的脾性对于他的成王之路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但是在当时社会普通百姓眼里,他是个“无赖”———父亲常常这样训斥他。
刘邦出身农村,但由于家境尚好,基本算得上衣食无忧。这也导致了他在成年后,生活懒散,经济上入不敷出。当然,游手好闲也并非毫无所获,正当青春年华的刘邦很懂得如何装扮自己,这为他自己赢得了骄傲的资本。《史记·高祖本纪》中有如下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72黑子。”可以看出,刘邦身材挺拔,面容大气,留有胡须显得高贵且更有少年老成感。村中还有好事者到处宣扬刘邦左股的72个黑痣是吉人天相,这样一来,刘邦从小就有了一种来自外表的优越感。
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小,父母兄弟便都纵容溺爱些。平时玩耍的时间宽裕,心情开朗,所以刘邦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成长环境。这让他拥有了什么?自信与宽容。心理学中常有理论指出,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世人都说刘邦是个小混混,可是,他们忽略了作为一个小混混最起码的条件———心理素质好,换句话说,可以解释为脸皮比较厚,自信或者善于伪装自信。《史记》中曾描述刘邦的个性如下:“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如此看来,刘邦的乐善好施,仁义大度,便不是一般小混混具备的素质了。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命运,这句话对刘邦来说,是否适用呢?在他尚为无名小卒时,他的性格对他有什么影响?
少时刘邦最善交友,立业后的他最善于用人,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他从军打天下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甘心为他效劳,甚至忘却生死。说起原因,他的知人善用,是最关键的因素。首先知己———他知道自己没有特别之处,便广纳人才,博采众长。然后知彼———他很了解身边人的特长,总能安置到恰到好处。
在谈论为什么项羽失败而自己获胜时,刘邦的分析就十分到位:“吾所以得天下者何?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