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高迎祥联合张献忠等人围攻滁州,守军拼死守城,火炮连发,农民军伤亡惨重,滁州城数日攻不下。此时,援剿总兵官祖宽率领数千辽东兵赶到,冲击高迎祥、张献忠农民军。农民军大败,被明军“自城东五里追至关山之朱龙桥,横尸枕藉,水为不流。”
高迎祥牺牲了,李自成被众人推举为闯王。这时各部农民军接连受挫,不少农民军首领还投降了明军。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有勇有谋,在他们的协力围剿下,农民军的处境十分困难。上天会赐给李自成怎样的转机?
正当官军节节胜利之时,清兵却突破喜峰口,大举南下,接连攻占昌平、宝坻、房山等许多州县,直逼京师。这一年,清太宗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祭天地,受尊号,改元“崇德”,并遣兵内犯。崇祯皇帝急调卢象升等入援京师。这样,李自成等农民军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
下半年,李自成得以在陇州、汧阳一带的山区中休整。因此有人说,正当明政府马上就要剿灭李自成等人的时候,皇太极却用这种方式间接救了李自成等人一命。这时的明朝如同一条两处漏水的破船,明政府竭力补救,却总是顾此失彼。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崇祯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随后提出了一套“四正六隅十面网”的策略,意欲置农民军于死地。这是一次动员了全国力量的大围剿,来势凶猛,组织严密。李自成等农民军很快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不少农民军首领纷纷受抚,有的人还回过头来成了镇压农民军的悍将。随着张献忠、曹操的受抚,众多农民军将领纷纷投降。除了李自成及以革里眼贺一龙和左金王贺锦为首的所谓“革左五营”以外,其余的大股农民军基本上都被招抚。
崇祯十一年十月(1638年),李自成被迫向河南转移,却中了洪承畴、孙承宗在潼关南原设下的埋伏,李自成的队伍基本上全军覆没,只带着少数几个亲信逃入商洛山中,这就是著名的潼关原大战。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李自成不得不和亲信在陕南和川、鄂交界的山区中东躲西藏,躲避官军的追剿。直到第二年五月张献忠谷城复叛以后,才重新活跃起来。
从大局来看,熊文灿“先抚后剿”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军大部分都被招抚,李自成也潜伏不出(外界传言李自成已死),于是十二年三月熊文灿得意洋洋地上奏崇祯:“臣兵威震慑,降者接踵。十三家之贼,惟革、左及马光玉三部上稽天诛,可岁月平也。”这时熊文灿正自我感觉良好,浑然不知大祸已经临头。
熊文灿的大祸不在于李自成,恰恰在于已经接受招抚的张献忠,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叛乱,接着率军联合曹操一起叛乱。“帝闻变,大惊,削文灿官,戴罪视事。……十三年十月,文灿竟弃市。”弃市就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一种刑法。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刑法,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
李自成闻听张献忠复叛,立即赶去与张献忠、曹操会合,不久又被官军打败,被困于四川巴西鱼复诸山中,身边只剩下数十人。自崇祯十三年一月至四月间,李自成一直在这里躲避,这就是史书上常说的“鱼复山受困”。
此次受困鱼复山,其窘迫与潼关南原大战后蛰伏商洛山相差无几,李自成曾数次想要自杀,经养子李双喜劝说才打消了念头。当时他的手下有很多人出去投降了官军,连最骁勇善战的刘宗敏也有这种想法。
李自成觉得大概上天要灭亡自己,便对刘宗敏说,人们都说我将来能够成就帝业,你去占卜一下,如果不是吉卦,你就拿我的人头去向官军投降吧。刘宗敏连卜三卦,没想到竟然都是吉卦,他于是相信李自成确实是上承天命,这才死心塌地地追随李自成。
此次李自成可以说是危险之极,如果占卜的时候运气不好,三次中有一次不是吉卦,就不会有后来的进北京了。古人迷信,将自己的命运寄之于天,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李自成对自己的目标缺乏坚定的信心,遇到重大挫折,会以所谓的天意来决定自己的生死。李自成拿自己的命进行了一次豪赌,幸运的是,他赌赢了。在这一点上,李自成要比历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逊色很多。李自成从来没有完成从“流寇”向“皇帝”的心理转变。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