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理解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来源于各自所度过的经历。打个比方,一个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对战争的看法,在双方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是无法传达给一个只看战争片的宅男的。这次的道理也是相同。受过无数挫折的和从来没经历过失败的人的世界观,不但迥然各异,而且互不相通。
这是一场很考验口才的历练。
我吞了口唾沫,在脑中迅速组织了下语言,缓缓从干涸的喉咙中掏出一句话。
“社长,我觉得我们需要侧重考虑下大众的想法。”
问题:如何才能让作品变得有人气?回答:迎合大众的心理。
所谓时尚的潮流便与这类似。不过不同的是,创造时尚的人总是在引领着潮流,而写作的人则总在想方设法的追上大众的脚步。两者从本质上有着区别。
我甚至还想过,推荐社长到意大利米兰去学习时尚设计。以她的创新力,一定能在那片领域打出一片的辉煌战绩。当一个引领潮流的拓荒者,总比窝窝囊囊做一个失去主见的跟屁虫要光彩的多。
一不小心跑题了。
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做能迎合大众心理的文学作品呢?不,严格上来讲,那时候写出的东西已经完全称不上是文学了。
摆在书店门口的架子上最外边的销售书,毫无疑问是最火爆热销的,我也曾经因好奇拿下来一本翻翻看了看,然后毫不犹豫的把它放了回去。这是什么烂东西?就这种东西也能畅销?我当时脑中的想法应该和现在社长是一样的。搞不清大众品味的我,对这东西油然而生一种排斥感,如果这东西刊登在文学杂志上的话,我一定会撕下那一页,丢进壁炉里烧了。
然而,我们以后可能要写的就是那玩意儿。颇有讽刺的味道。我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在活动完后去书店买那东西以做参考了。
那东西在市面上的名字唤作“网络文学”,而最明确定义成“快餐文学”。快餐不能当饭吃,所以“快餐的文学”也一样不能当文学来看,这就是为什么那东西从根本就算不上是文学的缘故。快餐的涵义是没有营养、吃起来方便快捷、而且长时间摄入会对人体有害的食物;“快餐文学”与其十分相近,几乎可以直接用快餐的涵义来说明,直至连社会影响二者都是如出一辙。
社长的座右铭:正统的文学就像一场烛光盛宴。你无法立即开始,也不能迅速结束,需要你沉住气的去细细品读,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她的美,接着自然而然的沉浸在里面,受到文字的洗礼,到了最后读完的时候,你会为结束感到惋惜和不舍,此时你的心就像是烛火熄灭后的残局一样。
我发自内心的认为光凭这一句话,社长便能当之无愧跻身于文学大师的行列了。正如她所描述的,我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有一种和亲朋友分离的不舍之情。有人把读书比作和老朋友谈心,书就是他的殿堂,这我也有同感,当你越是反复读着一本书的时候,那种感觉就越是强烈。
读懂文学不光是文学素养高的人的专利,关键只有两个,那就是用心和静心,不过这恰恰是当代人最缺少的两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频率越来越快,便利和快捷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他们的首选,各种形式的“快餐”因此流行起来。麦当劳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五百强,其原因正是它的营销方式完全符合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与此同时,人们又开始追求思想上的便利快捷,抛开那些有价值的正统文学不读,却偏爱营养全无的快餐文学,殊不知其就像毒品,一旦沾染上就无药可救。
我可不想制毒,我知道社长肯定也不想这么做,但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在的游戏规则,不遵守,就会输掉,然后被无情的淘汰。
既然已经决定入了写作这一行,我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天真幼稚了。读书可以随便挑自己喜欢的读,但是专门写出来给别人看的东西,自然要按照他们所喜欢的去写。这是所谓快餐文学的墓志铭,一切以人气为本。
“如果我们不侧重考虑读者们的喜好的话,很可能我们写出来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口味,所以根本就没人看,那样即便我们写的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啊。”
旁敲侧击的,我尽量用不那么残酷的方式传达了自己的意见。社长憎恨快餐文学,所以对于它我是只字未提,更何况我也一样讨厌。
社长托着她完美角度的下巴,将我的话放在脑中仔细分析。我不知道她是否能和我理解的相同,那样反倒好办了,于是我在心中做好应对她的准备。
“有道理呢,你说的。的确有必要知道他们想要看什么呢。”
社长并没有把我一票否决,与之相反还赞同了我的想法,看来已经理解了我所担心的地方,并且开始与我站在同一战线考虑问题了。
“考虑到每个人涉猎的题材会不同的问题,有必要做一个调查呢。”
调查?这还需要调查吗?快餐文学快餐文学,只要是快餐的东西,不必多说,哪一个不是受人欢迎的?我本想的意思是,不管最受追捧的是青春狗血还是逆袭流氓,找一个巨无霸汉堡或全家桶套餐随便顶上去不就可以了?
对于快餐文学来说,刨去主线,多余的步骤几乎可以完全省略。剧情搭配和故事衔接在快餐文学里面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说不必要。帅哥美女在里面唧唧我我恩恩嗳嗳,流氓土匪打遍天下坐拥后宫三千,婆媳小三四处矛盾纠葛感情……以上的这些才是主宰。反正只要让读者爽了,给他们看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到了故事的最后,就算作者写出了煽动犯罪、招募邪教以及反党派反人类的言论也都无伤大雅。
我是不在乎是该写女倾向还是男倾向,对我来说这些东西都一样,免费送我都是冬天烧柴火的燃料,却没想到社长居然对此那么认真。
原来社长在这方面也是那么谨慎吗?我意外的看着她,仿佛还挺有兴致的样子,难道社长和大众也是同道中人吗?这个问题实在问得太白痴了。怎么可能?我摇了摇头,把耳朵立起来,洗耳恭听社长接下来所作的解释。
“你,最爱看什么种类的文学。”
为什么先拿我开刀?我可从没看过那类东西。我茫然的挠着后脑勺,不知如何去回应。可是既然你都这么问了,我说不知道不行,瞎说一个热血啊姐弟恋啊也不合适,所以干脆就拿自己平时爱看的书来充了数。
“那、那个……近代文学,和欧美文学吧。这都是我平常看的。”
出乎意料,这个回答好像令社长挺满意。只见她用笔轻敲着自己的手心,在我说某些词的时候故意敲重了一次,似乎我的一些喜好也正好符合她的心意,很有参考价值,而且刚才敲那一下时的心情绝对很激动。
“我倒是比较倾向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比如莎士比亚和日本的白桦派什么的,此外对于《国富论》或《社会契约论》这类的作品也会看一些,顺便一说我认为作为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非常值得一读……”
绝对是高人。我自愧不如,别的不说,就单是莎士比亚文邹的陈词滥调,就能令我头疼三分。但社长赫然已经达到了一种名家的境界。她的脑子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整个图书馆,装满了全天下的文学名著。我敢打赌,光我们学校这间图书馆里面的书,不包括快餐读物,绝没有她没看过的。
不过话题的突然转移,让我在佩服她的同时感到怪异。如果按常理出牌,我想她一句话中必然会包括数个经常在分类标签上出现的关键词,比如后宫什么的扮猪吃虎之类的……但是她却和我交换起读书意见来。虽然较之前者我更偏爱后者,不过主题并不是这个,应该她自己也心里清楚。我隐隐觉得社长是在故意避开话题。
或者,就是仍然没理解我的意思。
既然旁敲侧击的提示已经束手无策,接下来也只剩下了无奈之举。——说实话。我抱着伤害社长的觉悟打断了她的滔滔不绝,一五一十讲出了自己真正想要传达的意思。
当代人有百分之几会把正统文学当成不二的读物?可能除了一些老年人,也只有职业与读书相关的人群能算在内,而至于青年人,基本上早就沉浸在现代糜烂的垃圾文化中无法自拔了。只有微乎其微的几率出现社长和我这类型的“怪胎”。
我在向社长坦白的时候,特意在“快餐化”以及“大众化”这两点上加注了主要说明,竭尽全力的劝服,并在心里默默祈祷她能够体谅我的苦心。
社长起初并无半分严肃,可是听到后来,她的一对秀眉很快就皱了起来,表情同时转变为无尽的认真,并闭上眼睛开始了冥思。幸运的是,她并没有产生我预测的那种过激反应,一向淡定的社长只是在绞尽脑汁的时候露出过苦恼的神色,让她的脸上多出几道可恶的皱纹,极不和谐的破坏了她的美貌。
几乎每次和她在一起的沉默都令我忐忑不安。我在椅子上如坐针毡,背后已经被汗水浸湿,七上八下的心里琢磨着各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感觉真是前所未有。即便是在期末,我也只会有一点的紧张感帮助提升肾上腺素。
我不禁浮现出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只要和社长在一起,我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和处在外界的时候不同,也和家中的状态隔江万里,我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由内之外的变化,更是下意识的、像是条件反射般的自然转变。
社长的深思熟虑终于到了尾声。到了最后,她似乎出现了醍醐灌顶的一刻,瞳孔迅速的放大,然后以更快的速度收缩。回归原始后,她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将头发拨到耳朵后面,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点子。
她依旧一副千篇一律的样子,凝固的笑容没表现出半点感情,淡淡地从自己的提包中取出两本包了书皮的书递到我的跟前。
“你看看这个,如果我们按这个的套路写可不可行?”
我疑惑的接过来,随便翻开了放在上面那本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烫金的字体,当看到之后,顿时恍悟。
“这、这个是……《寻羊冒险记》……”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