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地: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
立都: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
年号:帝承元年(庚戌,前4691)。
炎帝姜承,男≌姜,名承,又名号,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三任帝。
姜承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首任帝神农,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二任帝姜临魁。
姜承生于帝临魁二十二年(庚寅,前4711),出生在黄河以南的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陈留镇),是帝临魁的小儿子。
帝临魁在位执政时期,对先帝神农制定的帝与民共同施行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进行了调整,准许帝与侯(部落酋长)多妻,从而开了一夫多妻制的先河。帝临魁本人就娶了三位妻子,先后生下了十几个儿女,但这些子女全都智力平平,唯有少妻生的小儿子姜承一枝独秀,从小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帝临魁认为他是继承帝业的最佳人选,晚年时便把他立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692年,帝临魁病死于承留宫中,姜承即位称帝,史称帝承。
姜承执政时期,炎帝神农氏政权统治下的各部落族民开始分化,形成了富人和穷人两个阶层。那些执掌各部落的酋长、族长、村长,利用职权开始侵吞公共财物,村民们共同劳动所积累的财富(剩余价值)被他们占为己有。
对于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帝姜承不但不加以制止和纠正,反而给予鼓励和支持。他认为:社会上的人类是不应该平等的,有穷有富才能体现出差别。有差别才能有竟争,有竞争社会才能进步。
为了体现出这种差别,姜承即位后所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大兴土木。他认为父祖两代所建的帝都太寒酸了,不符合一国之主的身份。于是,他下令在山东境内的穷桑重建帝都☆桑原是伏羲女娲政权帝少昊时所建的都城,如今故址虽在,旧城全无。姜承认为:这里是上古贤君立都的圣地,最适合建造新都,便从全国各地征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择吉日破土动工。
帝承三年(壬子,前4689),新都建成。姜承迁都于新都穷桑。
新都的王宫建造的宽敞豪华,主副房屋多达数十间,不仅有用于处理政务的议事大厅,和专门用于生活区的**,还建造了多处专供他和妻妾们游玩和休息的凉亭和高台。他效仿父亲帝临魁,也娶了三位妻子,每位妻子各居一套宅院。他的妻子们不但不参加劳动,而且还雇用了多名穷人家的女子侍候她们――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廷用人”。姜承为了玩普摆阔,不仅把本部族积累的财富据为己有,还收受外族各部落所赠送的珍奇宝物。
在姜承的带动和影响下,朝中大臣和各部落首领也都纷纷效仿,都在自己所占居的土地上修建高档次的宅院,借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富贵。但是,炎帝姜承有一项明文规定:朝中大臣和和各部落酋长所建宅院,不得超过帝宫,否则即视为叛逆,严加惩处。
炎帝神农氏政权最初的治国原则是:依然是劳动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分尊卑贵贱,天下人人平等。可是到了第三任炎帝姜承时,性质完全变了,族民开始两极分化,有职有权者逐渐演变成贵族,许多普通族民渐渐沦落为穷人。一些族民对此愤愤不平,他们不甘心受当权者剥削,纷纷提出抗议。姜承怕事情闹大引发族民暴乱,便假借天神之说,向人们广泛宣传唯心主义的天命论,说人间的富贵和贫穷都是由天神所决定,任何人都无法强求,更是无法改变。
原始封闭的氏族村社生活,使族民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基本上是静止的,完全看不到社会的变化。在他们眼里,周围的世界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还是如此。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个社会正在悄悄地改变,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逐渐变化了的世界会给他们及其后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相信了帝姜承的话,相信人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天神所决定。既然是天神的决定,人就没有反抗的理由,就应该顺从天命。于是,他们不再反抗,一如既往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心甘情愿地接受和服从贵族的统治。
贫穷族民的无知和善良保持了社会的安定,使变革中的氏族社会在和平的环境下逐步向阶级社会发展。因此,在帝姜承执政的时间里,炎帝神农氏政权仍处于鼎盛时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家家有余粮,人人有衣穿,被后世史家称为太平盛世。
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承三十七年(丙戌,前4655),终年五十七岁。遗体葬在穷桑城外(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尊号炎帝。
姜明
在位起讫:前4655―前4628年。
生卒年:前4673―前4628年。
出生地: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立都: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
迁都:鸣皋(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
年号:帝明元年(丁亥,前4654)。
炎帝姜明,男≌姜,名明,又名?(en,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
姜明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二任帝姜临魁,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三任帝姜承。
姜明生于帝承十九年(戊辰,前4673),出生在黄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是帝承最宠爱的儿子。
姜明的母亲是帝姜承的三夫人,年轻漂亮又懂得风情,深得帝姜承的宠爱。她怀孕后,帝姜承特意把她送到伊水河畔的别宫去静养。后来,这位三夫人就在那里生下了儿子姜明。
姜明从小生活在母亲的身边,因为母亲受宠,他自然也跟着借光,加上他聪明伶俐机智善辩,帝姜承对他十分宠爱。帝姜承晚年时便把姜明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655年,帝姜承病死于穷桑帝宫。姜明即位称帝,号帝明。
姜明即位于穷桑,以丁亥年(前4654)为帝明元年。
姜明不喜欢帝都穷桑,他即位后便在伊水河畔的鸣皋之地,大兴土木,修建新都。
帝明三年(己丑,前4652),姜明正式迁都于鸣皋。
帝明执政时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差别日益明显,富裕的族民不仅拥有豪华的住宅,还拥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日用家具;而贫穷的族民则住着简陋的茅草屋,使用着破烂不堪的旧家具。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平等,一些贫困的族民被迫去给富有的族民做佣人和奴仆,完全失去了自身所应有的权力。
随着父系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女人在氏族中的政治权利逐渐被剥夺,不再允许她们参与族内的社会活动,只是让她们去做那些日益增多的家务劳动,使女人的社会地位逐渐转弱。
姜明执政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神农氏所创立的父系氏族制度,规定:族中后代一律从父计算世系;女人居从属地位‘人结婚必须嫁到男方去,死后与夫同葬在男方墓地。
在远古时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她们经历了漫长的族外群婚时代,直到伏羲女娲政权时期才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进入对偶婚阶段。在这一阶段,女性的地位更加优越,男人完全成了女人的奴仆♀种“女尊男卑”的对偶婚姻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直至炎帝神农氏政权初期才被宣布废止。
但是,几千年形成的固有观念和习俗,想一朝改变谈何容易!
神农氏政权推行的“男婚女嫁制”对那些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女性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一些部落的女首领不甘心交出手中的权力,与新生的父系政权进行顽强的抗争÷的婚姻制度也引起众多女性的反对,她们不愿成为某个男人的专有妻子,往往拒绝出嫁。有的虽然被迫出嫁,但没过多久便乘男方不备逃回本部落,继续在家偷偷接待男人,恢复原有的对偶婚生活☆初,连炎帝自己的女儿都反对新的婚姻制度。
传说炎帝共有三个女儿,她们都相继背叛了炎帝。
炎帝的长女名叫女桑,她为了逃避父亲为她指定的婚姻,偷偷与雨师(炎帝时的官名,为主管农业的大臣)赤松子私奔,逃进了昆仑山。
炎帝的次女名叫女娃,她也因对父亲为她指定的婚姻不满而离家出走,后来在东海边的悬崖上看海,失足跌落东和死。她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每日衔西山的木石投入东海,想要填平东海报仇。人们称此鸟为“精卫鸟”‘娃生前与专制的父亲抗争,死后化作小鸟与大海抗争,这种为生存自由而抗争的精神,曾一度赢得世人的赞美。
炎帝的三女名叫女尸,又名瑶姬,也是因为抗婚自杀而死。她死后葬在了巫山之阳(今重庆市巫山县南)。传说她死后灵魂不死,专门迷惑好色的男子。后世的楚怀王和楚襄王都曾被她迷惑过。
虽然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出,炎帝神农氏政权在推行父系氏族制度时,曾经受到过相当大的阻力。然而炎帝神农氏政权始终没有动摇坚持同必落后的母系旧制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虽然这种斗争持续了很久,但最终获胜者还是新兴的父系制度。
中国远古时代在炎帝神农氏政权以前基本上是知母不知父,神农氏以后才有了较为明确的父子代系。但这种父子代系大多数难以确认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因为此时的女子受传统的对偶婚影响,背着丈夫“偷情”者居多,所生子女名义上虽然属于丈夫,血缘上就很难说的清楚。
与父系制度同时诞生的还有代表个人身份的标志――名子。在炎帝神农氏政权以前,大多数人是没有名子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氏族名号代称。如:伏羲氏族的人都可以称伏羲,
共工氏族的人都可以称共工,少典氏族的人都可以称少典……往往是帝王的名号与氏族的名称相混,祖宗的称号和子孙的称呼雷同。所以,此前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很难确认某件事是由某人发明的。为了杜绝这种混乱,炎帝神农氏政权提出建议,要求每个人成年以后都要有自己的名子,以示区别。但这项建议并没有得到落实,除一些执政的大小头目外,普通族民很少有人响应。因为当时很多人都习惯于没有名子,他们认为:有没有名子都一样,只要知道自己是哪个部落的人就行了。
帝明十七年(癸卯,前4638),兴起于黄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强大起来,公然称帝,立都于阳城(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与炎帝神农氏政权相对抗。
姜明二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明二十七年(癸丑,前4628),终年四十六岁。
姜明死后,遗体葬在鸣皋山(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尊号炎帝。
姜宜
在位起讫:前4628―前4582年。
生卒年:前4648―前4582年。
出生地: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立都:宜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
年号:帝宜元年(甲寅,前4627)。
炎帝姜宜,男≌姜,名宜,又名直,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五任帝。
姜宜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三任帝姜承,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
姜宜生于帝明七年(癸巳,前4648),出生在黄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姜宜是帝姜明的长子,初封在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十五岁时,父亲为了考察他的工作能力,派他去管理物质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宜阳,让他独力治理该地。姜宜放开手脚,带领宜阳的百姓大搞开发和建设,五年时间使宜阳的繁荣超过了帝都。帝姜明认为姜宜确实有治国的才能,便正式确定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628年,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去世,姜宜即位称帝。
姜宜即位后,立都于宜阳。以甲寅年(前4627)为帝宜元年。
姜宜执政时,炎帝神农氏政权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治制度仍施行父系氏族的公有制管理,村有村长,社有社长,族有族长,部落集团首领为大酋长,各部落大酋长共尊炎帝神农氏为帝(国家元首)。
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麻类。江南水源丰富以种植水稻为主,沿海居民以渔业为主,北方草原以畜牧业为主,山区居民以狩猎为主。此时的手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制陶、冶金(铜)、木器加工、石器加工、骨器加工、玉器加工等。
文化教育方面,除了普及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外,帝姜宜还在伊川的瞅山上筑台坝立表木,观测太阳的变化,创造了太阳历。太阳历被绘制在当时生产的陶缸上。1972年在河南伊川土门遗址出土的陶缸,上面就刻有清楚的太阳历。
此时,炎帝族人的势力已经很大,除炎帝神农氏族人活动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外,炎帝魁隗氏族人也发展迅速,他们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长江、黄河),还有一部分迁徙于边远地区。《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的后代是炎居;炎居的后代是节并、伯陵和灵恝。
炎居的第一个分支:节并的后代是戏器;戏器的后代是祝融;祝融的后代是共工;共工的后代是术器和后土;后土的后代是噎鸣和信;信的后代是夸父;夸父的后代是西岳;西岳的后代是先龙;先龙的后代后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的羌戎。
炎居的第二个分支:伯陵的孙子叫伯夷,伯夷的后代叫许由,许由的重孙为黄帝时期的四岳。四岳的后人春秋战国时期有四大支脉,形成四个小国――齐、吕、申、许。齐国在今山东淄博市;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市西;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西北;许国在今河南许昌市。
炎居的第三个分支:灵恝的后代世系不详,主要分布在西部边疆。他的后代被称为“氐”,
统治区域被称为氐国,居民被称为氐人。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陕西西部、甘肃的西南部和四川的北部。
另外,炎帝魁隗氏后代祝融氏一支也有很大发展,在长江以南后来发展成为祝融八姓♀八姓是:己、彭、秃、董、?、曹、芈、斟。此八姓后来都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芈姓,于西周时在江南建立楚国,曾一度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重要成员。
炎帝魁隗氏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曾与祝融氏争夺帝位的共工氏。
关于共工氏的传说,古文献上记载很乱:有说共工是太昊伏羲时期的人,有说共工是黄帝时期的人,还有的说共工是颛顼时期的人。其实这些记载都没有错,只要我们搞清楚历史真像,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共工究竟是哪个时期的人呢?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源头查起。
共工原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较大部落的名称,是中华人种燧人氏的一个分支,早在伏羲女娲政权以前就已经存在,最初主要活动在长江流域,他们的首领叫共工氏。“氏”最早的含义并非指家族,而是指首领,相当于后世的“帝”、“王”、“大酋长”、“皇帝”的称谓。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少典氏等,这里的“氏”都是首领的称号。后来这些氏族的后代便以他们首领的名号为本部族的代称,“氏”便演变成了族团的称号。共工氏也是如此,他们最初的首领称共工氏,后来这个族团便称为共工氏族。从燧人氏时代至颛顼政权时期,时间跨度数万年,共工氏族始终存在着;他们的首领称共工,族人称共工,祖宗称共工,子孙后代也都称共工。
我们这里所说的炎帝分支共工氏,指的是炎帝魁隗氏后代姜共工∽帝后代共工氏是有据可查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湖南长沙子弹库,曾出土一幅战国时期楚国的帛书,其内文有:“炎帝乃命祝融从四神降,奠三天,□思?,奠四极……共攻□步,十日四时……”等语。其中的“共攻”,经郭沫若先生考证即是共工。由此可见,《山海经》所载“祝融与共工皆为炎帝后”,并非是凭空杜撰。
伏羲女娲政权晚期,共工氏部落已经迁徙到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曾多次入侵中原地区∽帝魁隗氏政权初期,共工氏被炎帝政权征服,炎帝魁隗便派自己的一个族孙去领导共工氏,此后,共工氏便从属于炎帝了,为了有所区别,我们称之为姜共工或炎帝共工。
炎帝共工氏的一支势力很大,主要活动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
炎帝神农氏的石年一支也很强大,主要分布在陕西的东部和山西的南部,他的后人一部分居住在关中,一部分定居在汾水流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炎帝的后世家族十分庞大,除占居中原外,还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张,其家族势力几乎渗透到全国各地。
帝宜三十二年(乙酉,前4596),黄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政权首任帝仓颉去世,传位给他的后人,史称仓颉二世,仍立都于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帝宜四十一年(甲午,前4587),仓颉二世死,在位虚记十年(前4596――前4587),传位给仓颉三世。
帝宜四十四年(丁酉,前4584),九黎族首领风虺在河北称帝,立都于灵山虺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南谢家堡乡),国号“冀”∑力强大的九黎族对炎帝神农氏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帝姜宜命他的儿子姜来驻守来源,以防九黎族人进犯。
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前4583),姜宜的重孙姜克出生在太行山以西的榆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姜宜二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宜四十六年(己亥,前4582),终年六十七岁。遗体葬在鸣皋山(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尊号炎帝。
姜来
在位起讫:前4582―前4563年。
生卒年:前4631―前4563年。
出生地: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
立都:榆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年号:帝来元年(庚子,前4581)。
炎帝姜来,男≌姜,名来,又名笄(ji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六任帝。
姜来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宜。
姜来生于帝明二十四年(庚戌,前4631),出生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源是他的父亲姜宜称帝前的封地,古时称莱原,其地位于太白山(此山位于山西大同市境内)以东,是神农氏最早引种莱麦的地方●农氏四任帝姜明执政时,把他的儿子姜宜封在了这里。姜宜在此娶伏羲氏女子为妻,生下了姜来。姜宜即位称帝后,又把该地封给了姜来。
公元前4582年,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宜在宜阳宫中去世,遗命传位给长子姜来。
姜来即位时已经五十岁,他把帝都宜阳的宫室赐给了几个弟弟,重新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建都,命名为榆林。
姜来执政时,知人善任,大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任命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官号为后土。
古文献上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
句龙在担任后土时,工作极为认真,给民众办了许多好事,人们都非仇敬他,爱戴他。句龙死后,为了纪念他,帝姜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阴睢(sui)为他修建了后土祠。《水经注,河水》记载:“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睢丘,上有后土祠。”汾阴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里的后土祠从炎帝时期至西汉时期一直存在着。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前113),后土祠因时间久远损毁严重,汉武帝下令在原址重新修建了后土祠。重修的后土祠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汾阴睢崩毁,被黄河水冲走。
关于后土,还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阴间的幽都就是后土所建,并且由他治理。还说后土生的头像猛虎,而且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天堂,一只眼睛看人间,一只眼睛看地狱。他的身子却像牛,肥大粗壮。
句龙(后土)的后代很多,大部分都居住在汾水流域,他们的子孙后代后来都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
帝姜来任用的另一位大臣,也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他叫姜伯夷,也是炎帝魁隗氏的后裔。帝来任用他为主管祭山的官,号为祝官,被后世尊称为山神。传说唐尧时的姜四岳便是姜伯夷的后人,其后代也很发达√朝末年的姜尚是姜伯夷的后裔,姜尚又名姜子牙,号称姜太公,因初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市西),故又称吕尚。他曾协助周武王灭掉商朝,被周武王封为齐候,立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就是姜尚之后。
姜来执政时期,施行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变,还是实行统一的氏族公社管理制度,主张氏族内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氏族内部已经是贫富悬殊,等级明显拉大,社会的性质正在悄悄地改变。
帝来十四年(癸丑,前4568),史皇仓颉氏政权的仓颉三世病死,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前4587――前4568),传位给他的后人,帝号仓颉四世。
姜来晚年时,中国北方有两股势力强大起来。一是九黎蚩尤氏建立的冀国,占据了太行山以东数千里之地,对中原地区正虎视眈眈。二是崛起于西部甘陕地区的轩辕氏,他们正在沿桑干河流域快速地向东部发展,企图与九黎蚩尤氏争夺太行山以东的广阔地域。
姜来五十岁称帝,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来十九年(戊午,前4563),终年六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长山西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东北炎帝陵),尊号炎帝。
姜克
在位起讫:前4563―前4539年。
生卒年:前4583―前4539年。
出生地:榆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立都:古阳(今山西临汾市古县东北)。
年号:帝克元年(己未,前4562)。
炎帝姜克,男≌姜,名克,又名里、厘、?(tu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七任帝。
姜克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六任帝姜来,父亲是姜来的儿子姜节茎。姜节茎早死,没能继承帝位,六任帝姜来临终前将帝位传给了孙子姜克。
姜克生于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前4583),出生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榆林,榆林是他的祖父姜来所建的都城,他从小就是在都城长大的。姜克十六岁时,他的祖父帝姜来把他封在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他在那里安家立业娶妻生子,并且大兴土木,开发和建设承留城。
公元前4563年,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六任帝姜来去世,遗命传位给孙子姜克。于是,姜克匆匆从承留赶回榆林,即位称帝,并为祖父发丧。
姜克即位后,觉得帝都榆林地理位置不好,而且宫室的布局也不合理,于是便在临汾河以东又大兴土木,修建新的都城和豪华的宫室,取名古阳。
姜克执政时期,炎帝神农氏领导下的氏族村社,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贵族和平民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村社的领导人和部落里的族长、酋长,利用职权强取豪夺,都成了富人,成了新兴的贵族♀些贵族为了追求享乐,不仅迫使贫困的族人为他们修造宅院,还诱骗穷人家的子女入府为奴。一些被剥削和压迫的穷苦族民不堪忍受,便联合起来进行反抗。他们手拿木棒和石块攻进富人的宅院,抢夺他们的粮食和财物。富人却束手无策,只好向他们的主子告急,请求帮助。
各部落不断传来族众暴动的消息,姜克十分恐慌,他的这些暴乱的族民会攻击都城,抢夺他宫中的财物。因为当时的所谓“国家政权”不过是个较大的部落联盟机构,只有一些负责处理日楚务的官员,并没有设置保衡帝都安全的常备军队。因此也就没有力量去平息叛乱。
为了防止暴民入侵,姜克下令在族民中挑选数百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临时组建了一支“宫廷自卫队”,专门负责帝都和宫廷的安全保卫工作♀些自卫队员每日可以不参加劳动,照样获得一定的报酬。
各部落头领见帝姜克这样做,也都纷纷效仿,都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自卫队”。他们挑选年轻力壮勇敢凶猛的男子为队员,发给他们木棍、石斧等作武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作战训练♀便是我国远古时代早期的军队雏形。
各部落建立起自己的武装队伍后,不仅用来防止本部落穷人的暴乱,还为本部落的小团体利益与外部落相互攻杀,部落与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武斗的流血事件。
以往氏族社会安乐祥和的景象已经成为昨日风景,代之而来的是你争我夺充满杀机的野蛮战争。
炎帝神农氏政权内部的“窝里斗”,给边远地区的外族造成了可乘之机,崛起于东方的少昊氏、北方的九黎氏、西北的轩辕氏等,都对炎帝神农氏政权虎视眈眈。多年来,他们对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早就垂涎三尺,时刻寻找机会入侵中原。但是,以往炎帝神农氏一族,团结一心,势力强大,他们有贼心却没有贼胆。如今听说炎帝神农氏一族内乱,以为机会来临,便开始训练自己的族人,入侵炎帝神农氏的疆域,抢劫神农氏边境上的居民和财产。
帝克六年(甲子,前4557),轩辕氏首领姬邦卉(hui同音代用字)在云州(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北)建都,与九黎族争夺北方之地。
帝克七年(乙丑,前4556),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风吼迁都东暖泉(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桑园镇西北)。
帝克十七年(乙亥,前4546),仓颉四世死,在位虚记二十三年(前4568――前4546),传位给仓颉五世。
姜克执政的二十几年时间里,炎帝神农氏政权正处于多事之秋。特别是在最后的几年,氏族内部的动乱已经使他深感不安。他费尽心机极力想调和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但由于拿不出有力的措施,始终无法摆平这些矛盾和纠纷,眼睁睁看着事态在逐渐发展扩大,他却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再加上外敌的入侵和骚扰,他更不知如何是好了,每日里只是向上天祷告,祈求祖宗和神灵保佑。
姜克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下终于病倒了,多方医治无效,在初秋风雨交加的一个晚上病死于宫中。
姜克二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克二十四年(壬午,前4539),终年四十五岁。
姜克死后,遗体葬在霍山(今山西临汾霍州市南),帝号克,尊号炎帝。
史实;炎帝政权的开始和灭亡(4)
榆罔
在位起讫:前4539―前4513年。
生卒年:前4561―前4494年。
出生地: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
立都: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年号:榆罔元年(癸未,前4538)。
炎帝榆罔,男≌姜,名榆罔,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七任帝。
姜榆罔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第六任帝姜来的儿子姜节茎。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七任帝姜克。
姜榆罔于帝克二年(庚申,前4561)出生在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他从小聪明好学,后来习文练武,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帝克十八年(丙子,前4545),东夷人骚扰和入侵神农氏东部边境,十七岁的姜榆罔奉命驻守旧都伊川,并且在那里筹建军队,与东夷人作战,多次击败敌人,受到帝克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公元前4539年秋天,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七任帝姜克去世,姜榆罔在伊川即位,号帝榆罔。以癸未年(前4538)为榆罔元年。
姜榆罔即位时,正是中国北方各大氏族集团争霸时期,此时,除执政的炎帝神农氏之外,还有与东夷人联合起来的炎帝魁隗氏政权、占据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政权、兴起于冀西北的少典轩辕氏政权,还有起于桑干河流域的九黎蚩尤氏政权。五大集团都想争当中华霸主,相互侵略攻伐,氏族社会从此进入了野蛮的战争时代。
榆罔三年(乙酉,4536),姜榆罔闻东夷逐渐强大,不肯向朝中进贡,大怒,立刻起兵征讨,一举击败了东夷少昊族和炎帝魁隗氏族的联盟军。继而将国都迁于空桑(又作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
榆罔七年(己丑,前4532),东夷少昊族的大酋长风清与魁隗氏九世孙夸父再次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帝都空桑,结果又被姜榆罔击败。夸父兵败后求助于阪泉蚩尤氏】尤亲率从八十一个部落中精选的队伍南下,攻打帝都空桑。姜榆罔的军队被击败,被迫放弃空桑,率族人迁回到故都伊川。
榆罔十一年(癸巳,前4528),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征服了史皇仓颉氏政权,仓颉五世去帝号,归顺了轩辕氏※辕氏的势力扩展到今河南北部的濮阳、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对炎帝神农氏和九黎蚩尤氏都构成了很大威胁】尤氏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又联合东夷伏羲少昊族和炎帝魁隗氏族,共同讨伐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在强大的攻势下接连失败,被迫向占据玉邦河(今桑干河)流域的轩辕氏求救。
榆罔十二年(甲午,前4527),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率军南下增援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十分高兴,立刻授以兵权,命其讨伐叛乱的诸侯※辕氏大军首先突袭蚩尤氏部落,在今河北张家口市的万全、尚义、怀安之间大败蚩尤族。接着,蚩尤亲率精锐部队反击,双方激战于东台山(今河北张家口市小五台山)】尤军金盔金甲金兵器,勇猛无敌,轩辕军大败※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见蚩尤军不好对付,便避其锋芒,向北退却】尤氏的同盟军――炎帝魁隗氏族的夸父共工联军,跟踪追击,一直追到玉邦河北岸※辕氏组织反击,在玉泉(今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击败了夸父共工联军。夸父共工联军的败卒退往涿鹿,中途又遭到了姜榆罔的劫杀,再次兵败∫得蚩尤军及时赶来救援,才没有受到更大的损失。
由于受共工、夸父和东夷少昊族的不断侵扰,帝都伊川已经无法安居,这年秋天,姜榆罔下令将帝都迁回到旧都榆林(今山西晋中市东)。
榆罔十三年(乙未,前4526)炎帝神农氏、黄夷轩辕氏联合与炎帝魁隗氏、九黎蚩尤氏在涿鹿(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东南)的旷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榆罔十六年(戊戌,前4523)轩辕氏与蚩尤氏恶战了三年,轩辕氏先后发动了九次大的进攻,都被蚩尤军击败☆后,双方谈判言和,以玉邦河为界,河北为轩辕氏统治区域,河南为蚩尤氏统治区域。
榆罔二十二年(甲辰,前4517),轩辕氏与蚩尤氏徒七年。在这七年中,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为了击败蚩尤氏,独身前往博望山(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南东梁山)拜师学道,学习战略战术,苦学三年后回国,重新组织训练军队,使军队能力大增。于是,姬邦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再次发动涿鹿大战,同时派人请炎帝姜榆罔出兵助战。
榆罔二十三年(乙巳,前4516),轩辕军水淹蚩尤城,蚩尤军大败,其残部渡滏阳河逃往冀州(今河北冀州市)※辕军兵分两路追剿,终于在解村(今河北冀州市小寨乡北)活捉了蚩尤※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下令将其处死※辕军乘胜继续追剿蚩尤部族和炎帝魁隗氏部族,又杀死了炎帝魁隗氏九世孙夸父。继而东征东夷少昊部族,少昊大酋长风清率部族投降。接着又北征燧人氏后裔的支脉薰粥族,将他们北逐至蛮荒之地。
榆罔二十五年(丁未,前4514),历经三年时间,轩辕氏平定四方,威震百氏※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再也不把炎帝神农氏看在眼里了,他致书炎帝姜榆罔,命令他让出帝位,否则刀兵相见。姜榆罔十分愤怒,大骂轩辕氏无德,坚决不从。朝中群臣纷纷谏阻,劝他不要以卵击石,给全族人带来灾难。姜榆罔自知无力与轩辕氏抗争,考虑到百姓的安危祸福,只好仰天长叹,答应让出帝位。
榆罔二十六年(戊申,前4513),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黄帝姬邦卉降封炎帝姜榆罔为诸侯,将他封在洛水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姜榆罔不肯受封,弃爵率家人迁徙江南,后定居于湖南茶乡(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以医为业,救死扶伤,深得当地百姓厚爱。
黄帝轩辕氏政权帝芒二十年(丁卯,前4494),姜榆罔病逝于茶乡,当地百姓感念他救死扶伤的美德,仍以帝王之礼将他厚葬于霞阳,初称炎帝冢,后世改称炎帝陵£址在今湖南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
姜榆罔二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黄帝轩辕氏政权帝芒元年(戊申,前4513)被罢免,后徙居江南行医二十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帝号榆罔,尊号炎帝。
史实:史皇氏仓颉
史皇仓颉氏的先祖为燧人氏的支脉,主要活动在渭水(今渭河)流域。
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族的一名女首领。传说史皇氏感天地之灵气而生仓颉。仓颉“生而能书”,后来成为创造文字的大师,被后人尊为文字之“始祖”。
由于仓颉从小聪明机智,成人后被族人推选为大酋长。当时正是炎帝神农氏帝明执政时期,仓颉认为自己独霸一方,没必要遵从别人为帝,于是拒绝朝拜炎帝,并且率族人东征,占据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旋即自立为帝,号仓颉氏,立都于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史皇仓颉氏政权历五任帝,传国一百一十年(公元前4637――前4528年)。
1、首任帝史皇仓颉氏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637――前4596年)。
2、二任帝仓颉二世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4596――前4587年)。
3、三任帝仓颉三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7――前4568年)。
4、四任帝仓颉四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前4546年)。
5、五任帝仓颉五世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4546――前4528年)。
公元前4528年,北方的轩辕氏向外扩张,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无力抵抗,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后来轩辕氏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仓颉氏的后人被黄帝封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
因史料缺乏,只收录了首任帝史皇仓颉氏的小传。
仓颉
在位起讫:前4637―前4596年。
生卒年:前4666―前4596年。
出生地: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
立都: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年号:仓帝元年(甲辰,前4637)。
史皇氏仓颉,男,姓风,(一说姓侯冈),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故而又称仓颉。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
仓颉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二十六年(乙亥,前4666年),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兹氏。
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仓颉从小聪明好学,母亲对他十分疼爱,百般呵护。
史书上说:“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通鉴外纪》)
又说:“史皇(仓颉的别称)产而能书”(《北堂书钞》卷七引《随巢子》)。
史书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仓颉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发明了文字。
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没有语言。相互间交流只是靠手和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单音叹词,如“咦”、“呀”、“哇”、“哈”等,继而发展成双音词,后来又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到有巢氏时代的后期(距今约10万年)才有了人类的初级语言。
到了燧人氏时代,人类的语言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时候还没有文字,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住,只能用摆放石块的方法来记事,我们称它为“堆石记事”。堆石记事的方法是以石块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种方法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后来,燧人?兹氏的织女发明了搓绳技术,继而又发明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织女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从而取代了“堆石记事”。
燧人氏晚期(约公元前一万年),燧人氏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
符号文字最初主要由“○”、“△”、“米”三个符号构成,它的发明源于“结绳记事”的大结和小结,最初有人嫌结绳记事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来表示,小结用“△”来表示,重叠结用“米”来表示。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记事比结绳记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
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远古时代有专门记录历史的职官,如上柱史、大典氏、少典氏,这些职官都是在黄帝政权以前。可见,中国的文明历史并非如司马迁所说的始于黄帝,司马迁是继承了孔子的“大一统”观念,人为地改造了中国历史。
符号文字虽然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它属于密码性质的文字,只能在少数人中间流传,局外人根本无法破译,因此很难普及。于是民间便发明了图画文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具体事物,如画一个山形代表“山”,画几个水波代表“水”,画一个圆形代表“太阳”,画半个圆代表“月亮”等等,这种文字不用专门的学习和记忆便可掌握,深受大众欢迎。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
古文《河图玉版》也载文说:“仓颉为帝南巡,蹬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洛?在今洛阳市洛宁县境内,今洛宁县兴华乡西北仍留有仓颉造字台,是后人为纪念仓颉帝而建造。
关于“河图、洛书”,古史记载很多,其中大部分为夏、商、周历代开国君王假借天命托古而伪造。仓颉所见之洛书应该是燧人?兹氏所创造的原始洛书。其书完全由上古文字符号“○”、“●”构成。“○”代表天,为阳;“●”代表地,为阴。该书以简单的符号熔天文、地理、数学、玄学为一体,内涵丰富,高深莫测。
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帝神农氏的四任帝姜明听说后十分恼火,认为他违逆祖宗大逆不道,便派军队征讨。仓颉不服,亲率本族迎战,击败了炎帝神农氏的军队。仓颉继而率族众反击,一路东征,攻占了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今豫北地区),旋即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以甲辰年(前4637)为仓帝元年。
仓颉三十岁称帝,在位执政四十二年,卒于仓颉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濮地(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梁村西北),尊号仓帝。
仓颉死后又传了四任帝:二任帝仓颉二世,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4596――前4587年);三任帝仓颉三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7――前4568年);四任帝仓颉四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前4546年);五任帝仓颉五世,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农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前4582),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被击败,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
轩辕氏建立黄帝政权后,封仓颉氏的后人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
史实:东夷支脉九黎蚩尤政权
九黎蚩尤氏的先祖为古三苗,古三苗的先祖为燧人?兹氏。
古三苗兴起于昆仑山,其三个苗支为柯约山苗支(后世为王姓)、柯乌山苗支(后世为张姓)、柯挪山苗支(后世为杨姓)。古三苗从祁连山、古昆仑山进入大地湾盆地,后来逐渐向东发展,进至崆峒山、泾河、北洛水流域,展转进入玉邦河、南鲁河、滹沱河流域。其进入玉邦河(今桑干河)的一支便是起于漾水(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的蚩尤氏。因蚩尤氏与炎帝同出于漾水,又都以姜为姓,故史书上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路史,后纪四》)。
蚩尤氏的父系为太昊伏羲氏后裔,风姓,以枫香树为社树,以蛇为图腾。母系为?兹女娲黑虎族苗裔,阚姓,以龙为图腾。
蚩尤之“尤”是蛇图腾的代号,古时蛇又作“九”;蚩尤族以农业为主,崇拜黑色的海河淤土,古时称黑色为黎色,故蚩尤族又称九黎族。
蚩尤族约于公元前4620年前后进入今桑干河流域。公元前4584年,蚩尤族大酋长姜虺在龙门涧(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建都称帝,国号“冀”,后称冀州(古时冀州也代称中国)。
九黎蚩尤氏政权共历七任帝,传国一百八十年(公元前4583――前4404年)。
1、帝虺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583――前4556年)。
2、帝吼在位执政虚记十七年(公元前4556――前4540年)。
3、帝蚩尤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公元前4540――前4515年)。
4、帝蚩啄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15――前4493年)。
5、帝回虻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4493――前4464年)。
6、帝螭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4464――前4435年)。
7、帝蚺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公元前4435――前4404年)。
九黎蚩尤氏政权于三任帝蚩尤时与黄帝轩辕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经过十几年的征战,轩辕氏和神农氏联合击败了蚩尤氏,并将蚩尤残忍地杀死♀场战争便是中国远古历史上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战】尤族虽然兵败,但并不屈服于黄帝政权,仍与黄帝族展开顽强的斗争,直至七任帝姜蚺才归附黄帝政权。
帝蚺三十一年(丁酉,前4404),黄帝政权的四任帝姬本征伐蚩尤族,蚩尤族大败,七任帝姜蚺战死,其残余逃入燕山深处隐居起来。
九黎蚩尤氏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蚩尤氏政权有十大文化成就:
一、明天道授时制历】尤氏继承和完善了伏羲女娲氏的四陆二十八宿系统进一步发展了伏羲氏的上元太初历。
二、发明了筑堤防洪和修筑“干打垒”城堡】尤氏的城堡分为城、郭两个部分:内为城,称作“京”;外为郭,称作“邑”。
三、发明水田犁耕,利用华北平原的河湖港汊,施行水中稻作农业。
四、建立三苗少昊联盟,使北方九黎蚩尤文化和中原东夷少昊文化互相交融。
五、制定刑法,始创五刑:劓(割鼻子)、?(割耳朵)、?(割掉男人生植器、鲸(不详)、越兹丽刑(不详),以约束族人。
六、发明冶金技术,开创中国最早的冶炼黄铜和铸造兵器的技术。
七、建冀州于太行山以东,为天地之中,始为中国。
八、规定践帝位要具备四个条件――灵、威、仰、苍。能通天达地育民叫作“灵”,能冶金制兵执钺叫作“威”,能仰观俯察传天数叫作“仰”,使玄螭位在东方能承太昊之德叫作“苍”。
九、在冀北设立玄枵虚危天文灵台中心〓枵即少昊玄枵族,虚、吻两个不同的部族,负责驻守灵台坝。其地在北太行山的灵山台顶上。
十、开辟冀西南?水流域。?水即今流经河南平顶山市的沙河,由于黄河水泛滥,居住在黄河下游东平湖(今山东泰安市西)一带的九黎蚩尤氏居民,被迫向西部山地丘陵迁移,建立了平顶山、鲁山、外方山、伏沤定居区。
(本篇参阅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编写)
帝虺
在位起讫:前4583―前4556年。
生卒年:前4608―前4556年。
出生地:灵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解家堡乡)。
立都:龙门(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
年号:帝虺元年(戊戌,前4583)。
帝虺,男,姓姜,名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
姜虺的叔父叫姜?(hui代用字),是九黎蚩尤氏的创始人。约在炎帝神农氏帝宜八年(辛酉,前4620),姜?率族人由故乡?诮(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由西向东一路游牧,进入玉邦河流域定居下来。帝宜二十年(癸酉,前4608),姜虺出生在距马河以北的灵山脚下。姜虺从小聪明能干,后来成长为蚩尤族的出类拔萃人物。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前4583),他的叔父姜?去世,族人推选他为大酋长。
姜虺当上大酋长以后,建都于龙门(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不久他便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冀”,史称冀州(古代冀州又称中国,是龙的传人发祥地)。
古史所记载的蚩尤是把蚩尤氏七任帝王浓缩成了一个人,而且完全神话了,使人看了若虚若实,真假难辨♀是因为中国远古历史经孔子和司马迁两位大师加工改造而造成的。他们虚化了远古历史,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独裁的大一统天下。中国远古的氏族联盟时代并没有统一的天下之王,各部落之间大体上是独立的】尤氏最先进入太行山以东,对黄河以北进行开发,并用较为先进的文化思想同化了当地人,使这里出现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姜虺称帝后,率领族人继续往东开发,大约在帝虺二十年(丁巳,前4564)前后,他们在葛庐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小五台山)发现了一种含铜的石头,这种石头呈黄绿色,含铜量极高☆初人们发现这种闪光的石头很好奇,便取来架在炭火上烧,没想到石头经不住高温,竟然熔化成一种液体,冷却后又坚硬无比。于是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冶炼技术。他们用坚硬的岩石凿成戈、矛、戟、斧等模具,然后采山上的含铜矿石冶炼,再把炼成的溶液注入模具内,冷却后就形成了坚硬的铜器,当时人称之为金器。后来蚩尤族人用这种方法制造了许多金戈、金矛、金戟、金斧等武器,用来装备自己的部队。所以,史书上说:“蚩尤以金作兵器”(《世本,作篇》)】尤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和创造冶炼黄铜的部族,也是最早发明出用铜铸造武器和工具的部族。
当时中国北方有许多大小部落,他们都是独霸一方各自为政。为了争夺地域,他们时常互相攻杀;而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石块和木棍】尤氏创造了铜制武器后,在战术上已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为称霸北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蚩尤氏创造了铜制武器后,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对外征战的队伍,进行专业的军事训练,史称“蚩尤作五兵”(《路史,后纪四》)♀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专业化部队。虽然此前各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但是交战双方都是各部落临时组织起来的族民,没有经过任何的军事训练。而蚩尤氏所建立的军队是专业的,士兵完全脱离生产;他们平时的任务就是军事训练,战时的责任就是勇敢杀敌,为本族立功。
蚩尤军有先进的铜制武器,作战勇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姜虺执政的时间里,北方先后有九个部落归顺了蚩尤族》书上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进矛戟,是岁相兼诸侯九。”(《管子,地数》)自此,蚩尤族在太行山以东逐渐强大起来。
姜虺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虺二十八年(乙丑,前4556),终年五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城东(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距马河西岸),尊号帝虺。
帝吼
在位起讫:前4556―前4540年。
生卒年:前4587―前4540年。
出生地:岔道(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南)。
立都:东暖泉(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南)。
年号:帝吼元年(丙寅,前4555)。
帝吼,男,姓姜,名吼,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姜吼的祖辈是蚩尤氏的创始人姜?,父亲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
姜吼生于炎帝神农氏帝宜四十一年(甲午,前4587),他出生时还是祖父姜?执政,他的父亲和母亲居住在岔道,并在那里生下了他。他出生后一直跟随父母居住在岔道,直至父亲执政称帝,他和母亲才随同父亲迁居于龙门。
公元前4556年,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去世,姜吼即位称帝。
姜吼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东暖泉。东暖泉位于桑干河南岸,在今官厅水库以西,水草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非呈合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姜吼便命人在此建造宫室,修筑城郭,将九黎蚩尤氏政权的活动中心设置在这里。姜吼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帝王,东暖泉都城是他亲自设计修筑的。为防水患,他命人在城的外围修筑了又高又厚的防洪大堤,称作“邑”,形成了城外城;内城的地势较高,宫室也都建筑在高处,称作“京”。
姜吼执政时期,继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葛庐山含金的矿石已经被他们采掘光了,为了制造更多的“金武器”,他专门成立了一个“采金队”,深入燕山寻找含金的矿石。但是,这种绿色的闪光矿石是极为罕见的(史书上说这种含金的矿石是天神所赐),采金队花费了许多时间,终于在雍狐之山(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东北三岔山)发现了一处优质的含铜矿石。于是,他们便在当地伐木烧炭,开矿采石,开始了冶炼和铸造→产出多种武器、盔甲和器皿》书上说:“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管子,地数》)管子说,蚩尤人从雍狐之山找到了金子,并把这些金子做成了武器,用来与诸侯作战,结果在一年之内就征服了十二个诸候国。
帝吼十年(乙亥,前4546),冀州蚩尤氏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八十一个小部落的北方强国,姜吼把八十一个小部落化分成九个部落联盟,每个部落联盟由九个小部落组成,九九八十一,史称“蚩尤八十一兄弟”。
就在九黎蚩尤氏政权强大起来的同时,崛起于秦岭一带的黄夷轩辕氏也看中了冀州这块宝地,便悄悄沿桑干河流域向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移民,占据了张北(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赤诚(今张家口市赤城县)等地。姜吼自恃国力强大,并没把轩辕氏看在眼里。于是,轩辕氏悄悄积蓄力量,储存粮草、训练军队,等待时机准备与蚩尤族争夺冀州。
姜吼得知轩辕氏整军备战的消息,大怒,决定出兵征讨。就在他调兵遣将,准备向轩辕氏发起进攻的时候,他突然得了重病,医治无效,数日后病死于宫中。
姜吼三十二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吼十六年(辛巳,前4540),终年四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东暖泉城外,尊号帝吼。
帝蚩尤
在位起讫:前4540―前4515年。
生卒年:前4557―前4515年。
出生地:东暖泉(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南)。
立都:涿鹿(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东南)。
年号:蚩尤元年(壬午,前4539)。
帝蚩尤,男,姓姜,名蚩尤,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三任帝】尤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父亲是二任帝姜吼。
蚩尤于帝虺二十七年(甲子,前4557)出生在父亲的封地东暖泉。他从小习武,十几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出征作战,练就了一身领兵作战的本领。
公元前4540年,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姜吼正准备出兵攻打轩辕氏,突染重病,救治无效而去世】尤遵照父亲的遗命继承了帝位。他一面为父亲发丧,一面料理国政,暂时放弃了攻打轩辕氏的计划。
蚩尤即位后不久,便把国都迁到了涿鹿。因涿鹿西南有一名泉称作阪泉,所以他便自号阪泉氏。因此当时也有人把涿鹿城叫作阪泉城∶鹿城又称蚩尤城,史载:“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水经注,漯水》引《魏土地记》)即此地。文中的涿鹿城指的是汉朝以后兴建的涿鹿城,而城东南的蚩尤城才是九黎蚩尤氏政权所建的涿鹿城。黄帝轩辕氏击败蚩尤氏后,在涿鹿城以北又重建了涿鹿城,就把蚩尤氏原来的涿鹿城改称为蚩尤城了。
蚩尤八年(己丑,前4532),炎帝魁隗氏九世孙夸父与东夷少昊族联合,出兵入侵炎帝神农氏的疆域,激怒了八任炎帝姜榆罔,亲率大军征讨。夸父少昊联军大败。夸父向蚩尤氏求救】尤族也是炎帝魁隗氏之后,算起来蚩尤还是夸父的叔父】尤认为这是他进取中原的最好时机,立刻决定出兵。他亲率从八十一个部落中精选出来的将士,穿起了金盔金甲,带上了金制武器,出易水南征,渡过黄河,与炎帝神农氏军队大战】尤军连续获胜,半年时间就攻占了炎帝神农氏的都城空桑(又作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迫使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迁都于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蚩尤十三年(甲午,前4527),蚩尤再次与炎帝魁隗氏后裔夸父、共工两族联合,出兵攻打八任炎帝姜榆罔,姜榆罔独力难支,只好向冀北的轩辕氏求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乘蚩尤主力南下之际,向蚩尤族领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在今张家口市的万全、尚义、怀安一带,大败蚩尤氏,蚩尤族许多平民被杀害】尤闻报大惊,急忙回师北上救援。夸父和共工的军队也同往相助。双方大战于东台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小五台山一带),轩辕军大败,向北退却。夸父、共工两族自告奋勇跟踪追击,一直追到玉邦河(今桑干河)以北※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见蚩尤军主力没有追来,便率军反击追兵,在玉泉(今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击败了夸父和共工的军队。夸父、共工残部在败退途中,又遭到了炎帝姜榆罔的截杀,再次兵败,幸亏此时蚩尤率主力赶到,姜榆罔这才退兵。
蚩尤十四年(乙未,前4526),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联合东夷少昊部和开发、共工部,再次向九黎蚩尤氏统治区发动进攻。大军驻扎在阪泉以北的涿鹿旷野】尤自率本部精兵出阪泉城,在城北的旷野扎营,与轩辕军对峙。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涿鹿暴发了♀场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轩辕军前后共发动了九次大的进攻,都被勇猛的蚩尤军击败。
蚩尤十七年(戊戌,前4523),轩辕氏与蚩尤氏谈判言和,双方以玉邦河为界,河南归蚩尤氏政权,河北归轩辕氏政权。
轩辕氏和蚩尤氏徒后,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为了击败蚩尤,把军队和部族的管理权交给亲信大臣,独自前往博望山(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南东梁山)拜师学道,学习战略战术,苦学三年,终于掌握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术。于是他下山回国,以自己所学重新组织训练军队,使军队能力大增。又经过了三年的实战训练,终于建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于是,姬邦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再次发动了涿鹿之战。
蚩尤二十四年(乙巳,前4516),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联合炎帝神农氏同时出兵,向冀州九黎蚩尤氏的首都发起进攻】尤大怒,认为姬邦卉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一面使人约东夷少昊部和魁隗氏后裔夸父、共工部前来助战,一面调集八十一部落的弟兄列阵迎敌,双方在涿鹿旷野再次展开恶战。
关于这场战争,历史上有多种神话传说。有一种说法是:蚩尤神通广大,他以武力击败八任炎帝姜榆罔,然后自称炎帝,立都于阪泉∽帝姜榆罔请有熊轩辕氏出兵讨伐蚩尤,双方战于涿鹿之野】尤军金盔金甲,手执金刀金矛,作战十分勇猛※辕军用六种凶猛的神兽与蚩尤军作战,冲乱了对方的阵地,乘机打败对方♀里所说的六种神兽,实际上是轩辕氏部下的六大氏族,他们分别以熊、虎、罴、貅、貔、?为图腾,是六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
“黄帝”苦修三年,学会了玄女兵法后,再次出兵攻打阪泉。此次六军齐出,以闪电般战术攻入蚩尤军中,蚩尤军措手不及被打的大败】尤大惊,急忙请他的好朋友风伯和雨师前来助战〔那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天昏地暗,紧接着漫山遍野都是茫茫大雾※辕军辨不清东南西北,立刻混乱起来。“黄帝”急忙请旱神女魃前来帮忙,止住了风雨雷电,再次打败了蚩尤军】尤兵败弃城逃跑,“黄帝”用指南车指引方向,从后边紧追,最后终于捉住了蚩尤,将他处死。(参考《山海经,大荒北经》、《太平御览》等综述)。
而另一种说法是:“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募求术士,乃得武胥。……五军已具,四面攻蚩尤,三日其城果下。”(《太平御览》卷三二八引《玄女兵法》)轩辕军连续三年不能战胜蚩尤军,“黄帝”这才认识到自己缺少指挥作战的能力,于是寻访贤士,拜精通兵法的伍胥为军师,用诡诈的计谋蒙骗了蚩尤,最后将他击败。
史书中的黄帝是一个神话帝王,司马迁把黄帝政权几百年的时间全加在“黄帝”一人身上,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这是十分荒唐的。其实,历史上真正与蚩尤大战的并非黄帝,而是黄帝的父亲姬邦卉。
最后一次涿鹿之战正值夏日的雨季,姬邦卉见蚩尤城正处于灵山河谷的山口处,便命应龙带着数百人绕道进入灵山河谷的上游,垒石筑坝,蓄积灵山河水】尤闻灵山河水减少,心生疑惑,使人往上游察看。察看的士兵中途遭到了轩辕军的劫杀,只好退回】尤与部下商议,正准备再派几名精明强干的士兵前往探查,忽然间天空阴云密布哗哗啦啦地下起了瓢泼大雨。暴雨连降数日,应龙的拦河坝中蓄水已满。应龙便下令掘开大坝,汹涌的河水排山倒海般扑向下游,直奔蚩尤氏的都城。洪水一路披径棘势不可挡,冲毁了蚩尤军营,冲乱了蚩尤军队,冲倒了蚩尤氏的许多民房,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吓得惊惶失措,体壮者挣扎着逃命,体弱者皆葬身于水中※辕军乘机占据高地,劫杀逃往高地的蚩尤人】尤军伤亡惨重∫好此时正在山上三个寨子里访问的蚩尤得到消息,率部分军队赶回来救援,同时派人火速赶往桃花寨,请求夸父急速派兵增援。
蚩尤军兵败后逃往阪泉之野℃泉之野是一个五华里的狭长平川,南北走向,南端有阪泉,是涿水的源头,有沟壑通蚩尤城。此时轩辕军已扼守阪泉之野东面的高地,派六军(熊、虎、罴、貅、貔、?)阻截蚩尤军的去路,幸得夸父和风伯、雨师及罗堰十二国(部落)援军赶到,蚩尤军民才得以脱身。
蚩尤二十五年(丙午,前4515),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决心要灭掉蚩尤氏,他调集了强大的兵力,并联合炎帝神农氏的军队追击和围剿溃败中的蚩尤氏军队。
远古时代的人特别相信神灵,不仅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物),而且都在祖宗祭地供养一种象征祖灵的动物℃灵生,家族旺;祖灵死,家族衰】尤氏的祖灵是一只巨大的独角?牛,尊为灵?。传说?徘一种远古水生动物,蚩尤命人在灵山祖宗祭地开挖了一个大水池,称作龙池,将灵?养在其中,使专人饲养护卫。
为了瓦解蚩尤军心,姬邦卉派人潜入灵山,刺杀了灵?,并将?畔出龙池,剥其皮,制成?鼓,在军中击打,使蚩尤军士惊恐万分,伤心不已,战斗力大减】尤见军心慌乱,知道大势已去,只好率众突围逃走。姬邦卉又派应龙率领一支精兵紧追不舍,同时分派六军阻截蚩尤的援军】尤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率残部边打边退,苦战了七天七夜,最后只剩下数人被包围在解村(今河北冀州市小寨乡北),终因疲劳过度,寡不敌众而被俘。
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深恨蚩尤,下令将他押往黎山之丘处死。
正在驻守冀南宫南社的蚩尤氏柱下史(史官)刑天,闻帝蚩尤被俘,化妆成轩辕军士混入刑场准备营救。但轩辕军防守严密,待他们靠近时,蚩尤已被处死,尸身被切割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天等人拼死冲入刑场,将蚩尤的尸体抢了出来,秘密运往濮阳西水坡,以帝王之礼葬之。(此节参阅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编写)
史书记载:“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黎山之丘在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东南,与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十分接近。因此,王大有先生认定西水坡王墓遗址为蚩尤古谇可信的。墓中出土的“蚌塑苍龙白虎图”完全符合蚩尤的身份。
传说黄帝因恼恨蚩尤,命将他的头砍下,与尸身分葬两地,头颅葬在寿良(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西南),名蚩尤冢←体葬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北),为蚩尤肩髀冢♀似乎不太可信,黄帝与蚩尤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会做出如此决定呢?但三国时魏刘劭等人编撰的《皇览,冢墓记》也说“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尺,民长于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降帛,民名为蚩尤旗。”这里所说的寿张,也就是寿良,因“良”字与东汉光武帝的叔父刘良犯讳,故改成寿张。看来山东寿良确有蚩尤冢在,不过这一蚩尤冢很可能是寿良的阚姓居民所立,因为阚姓民是蚩尤族的一个重要支脉,他们是为了纪念先祖而在此地设立了“衣冠冢”,墓中未必实有其人。
蚩尤十七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蚩尤二十五年(丙午,前4515),终年四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山阳东(今河南濮阳市濮阳县城西北西水坡),尊号帝蚩尤。
帝蚩啄
在位起讫:前4515―前4493年。
生卒年:前4544―前4493年。
出生地:狼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
立都:沙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
年号:蚩啄元年(丁未,前4514)。
帝蚩啄,男,姓姜,名蚩啄,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四任帝】啄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父亲是二任帝姜吼,三任帝姜蚩尤是他的长兄。
蚩啄生于帝吼十二年(丁丑,前4544),是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姜吼的小儿子。姜吼巡视狼山时,与狼山一位少女相恋,便纳她为少妃,并在狼山修建宫室供她居住。后来少妃怀孕,在狼山宫中生下了小儿子蚩啄】啄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兄蚩尤称帝时,他和母亲一直居住在狼山。公元前4515年,他的长兄帝蚩尤兵败被轩辕氏杀害,族人拥立他即帝位,立都于狼山西北的沙城。
蚩啄即位后,决心为兄长和死去的族人报仇,重新组织八十一部落的族众,乘轩辕氏主力部队远征,向轩辕氏的后方根据地发起进攻,与轩辕氏族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连续击败轩辕氏数次,收复了部分失地。
蚩啄二年(戊申,前4513),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诛杀了蚩尤和夸父之后,正驱兵黄河南,企图攻占中原和东夷地区,忽然接到后方急报,说蚩尤氏新帝起兵攻打轩辕氏北方的根据地,情况十分危急。
姬邦卉大惊,立刻下令回师救援,行至中途突发疾病,来不及救治便死了。他的儿子姬芒为军中大将,族人便拥立他为轩辕氏大酋长。
姬芒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改变了父亲的治国策略,采用与蚩尤氏言和的方式来稳定北方的局势。他命画工将蚩尤生前的涅画下来,然后按照画像为帝蚩尤修祠立庙,并告知天下,说蚩尤没有死,他已经成了天上的神仙,他的神灵永远与他的子民同在。
蚩啄见新一任轩辕氏大酋长诚心和解,便同意与轩辕氏言和,双方划定疆界,互不侵犯。
轩辕氏大酋长姬芒与蚩尤族言和后,再次挥师南征,一举击败东夷伏羲少昊部,东夷少昊族归降了轩辕氏。紧接着,姬芒又进兵中原,攻占了炎帝神农氏的大部分疆域,迫使八任炎帝姜榆罔交出帝权●农氏无力与轩辕氏抗争,被迫投降了轩辕氏。
于是,轩辕氏大酋长姬芒正式在涿鹿称帝,号黄帝。
蚩啄虽然与黄帝言和,但如今黄帝势力强大,他不可不防。便继续加强边境的守护,训练将士,时刻准备投入战斗。黄帝深知蚩尤民团结一心英勇善战,势力强大,不敢轻易举兵进犯。于是,双方各自为政,相安无事。
蚩啄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蚩啄二十二年(戊辰,前4493),终年五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狼山○号帝蚩啄。
帝回虻
在位起讫:前4493―前4464年。
生卒年:前4523―前4464年。
出生地:狼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
立都:沙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
迁都:雾灵(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
年号:回虻元年(己巳,前4492。
帝回虻,男,姓姜,名回虻,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五任帝。回虻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二任帝姜吼,三任帝姜蚩尤是他的伯父,四任帝姜蚩啄是他的父亲。
回虻生于蚩尤十七年(戊戌,前4523),出生在狼山宫中。他是帝蚩啄的长子,但无论智慧和勇武都远不及父亲,而且不求进取,贪图享乐,没有什么雄心大志。
公元前4493年,四任帝蚩啄在宫中去世,回虻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沙城。
他的父亲临终前对他很不放心,再三叮嘱他要以国事为重,要加强军队的建设和训练,时刻防备轩辕氏的进攻。他若无其事地一一答应了父亲,可是父亲死后,他把父亲的话全当了耳边风,一样也没有落实,终日不是和几位要好的大臣酗酒,就是和一帮女人在一起作乐,完全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黄帝姬芒得知蚩尤氏四任帝蚩啄已死,心中甚喜,立刻派人传信给新帝回虻,让他取消帝号,归顺黄帝政权。回虻不听,不肯取消帝号。黄帝姬芒便以此为由,迅速出兵进攻蚩尤氏的疆域。回虻此时仍在寻欢作乐,丝毫迎战的准备都没有。黄帝军队一路进攻,畅通无阻,大军很快逼近了蚩尤氏的都城。回虻这时才惊惶失措,然而大势已去,败局已经注定,他只好仓惶率族人逃亡。
回虻率族人逃离都城,继续往东逃窜,经今北京市的延庆,继续往东,翻过燕山,进入今河北的承德市境内,建都于雾灵山(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南)。
自此,蚩尤氏的冀州领地大部分归黄帝轩辕氏所有。
好在黄帝姬芒没有继续东征,回虻得以在雾灵山一隅安居下来。
姜回虻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回虻二十九年(丁酉,前4464),终年六十岁。死后遗体葬在雾灵山,帝号回虻,尊号九黎蚩尤氏。
帝螭
在位起讫:前4464―前4435年。
生卒年:前4484―前4435年。
出生地:雾灵山(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南)。
立都:雾灵(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
迁都:?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南县)。
年号:帝螭元年(戊戌,前4463)。
帝螭,男,姓姜,名螭,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六任帝。姜螭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四任帝姜蚩啄,父亲是五任帝姜回虻。
姜螭于帝回虻九年(丁丑,前4484)出生在雾灵山,是帝回虻的少妃所生,因其聪明机智,深得父亲喜爱,晚年时便决定立他为帝位继承人。公元前4464年,他的父亲姜回虻去世,他即帝位,仍立都于雾灵。
姜螭即位时,正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二任帝姬蔡执政。姬蔡听说九黎蚩尤氏政权还在称帝,十分恼怒,立刻起兵征讨。
帝螭元年(戊戌,前4463)春天,黄帝轩辕氏政权出动大批军队,兵分两路越过燕山向九黎蚩尤氏部落发起猛烈的进攻。姜螭以为蚩尤氏已经远离黄帝族,黄帝族不会再发兵进攻,因此毫无战争准备,黄帝大军突然兵临蚩尤领地,杀得蚩尤氏族民四处逃窜,伤亡惨重。黄帝族施行了残暴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政策,遇见九黎蚩尤氏族人,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杀死,九黎蚩尤氏居民遭遇了空前的灾难。
消息飞报蚩尤氏都城,姜螭大惊失色,自知无力抵抗,便迅速组织全族弃都逃亡。
黄帝军轻轻松松地占领了蚩尤氏都城雾灵。然后继续组织军队追击逃跑的姜螭部族。
姜螭此刻正如惊弓之鸟,带领着数千族人仓惶南逃。
黄帝军一战便夺得了蚩尤氏数百里疆域,还有大量的财物。天气逐渐炎热,将士们大多数都不愿继续南征,因此行动缓慢,使姜螭率领的数千族人得以顺利逃脱。
姜螭率族人穿过今兴隆县进入唐山市境内≡事休息后,又继续南进,穿过遵化、玉田、丰南,直至滦南县。确信黄帝军队已经撤回,不再继续追赶,姜螭这才在滦南安居下来,并在当地重建了都城。因为是一路逃奔而至此,便给都城命名为奔城。(此城历数千年已无可考,直至五千年后的蒙元时期,元军统领那颜?盏重新在此建城,因其名子中有一?字,当地人称此城为?城。因年代久远,此?城与远古的奔城是否有关联已很难考证)一起逃奔而来的数千族民,也都就近建房安家。于是,姜螭便又在冀东建起了偏安小朝廷。
姜螭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螭二十九年(丙寅,前4435),终年五十岁。死后遗体葬在?城郊外○号帝螭。
帝?
在位起讫:前4435―前4404年。
生卒年:前4460―前4404年。
出生地:?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南县)。
立都:?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南县)。
迁都:滦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县东南滦州镇)
年号:帝?元年(丁卯,前4434)。
帝?,男,姓姜,名?(ran),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七任帝。姜?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回虻,父亲是六任帝姜螭(chi。
姜?于帝螭四年(辛丑,前4460)出生在冀东的?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南县),是帝姜螭的长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帝都。公元前4435年,他的父亲六任帝姜螭去世,他即位称帝,成为九黎蚩尤氏政权的最后一任帝。
九黎蚩尤氏政权自帝螭元年(戊戌,前4463)在冀东?城建都以来,黄帝轩辕氏政权始终没有再来侵扰,全族在和平的环境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口由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数万人。(包括从其他地区迁徙而来的蚩尤族人)
帝?三年(己巳,前4432)夏天,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三任帝姬豕(shi)施行军事扩张政策,出兵东征,攻打偏安于冀东的九黎蚩尤氏政权。黄帝军队从涿鹿出发,过永定河,穿过今北京市的昌平、顺义,天津市的蓟县,唐山市的玉田县,直逼蚩尤氏的帝都?城。
近三十年的和平环境使蚩尤族人丧失了警惕,对黄帝政权失去了防范,没有丝毫的战备观念,及至轩辕军大兵压境才慌了手脚。姜?临时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可想而知,这种临时组建的军队,没有经过作战的训练,是很难战胜敌人的,结果被轩辕军打的大败。
姜?兵败只好弃城逃亡,随行的族众多达数千人。一行直奔东北部山区”值盛夏,酷热难当,轩辕军追至今古马镇一带,将士叫苦,军心浮动,于是便停止了追击,不久便撤军了♀时姜?率族人已经逃至今滦县一带,闻黄帝军队已经撤离,便驻扎下来,在当地开辟疆土,建城立都。
此时的九黎蚩尤氏政权已经十分衰弱了,昔日的八十一州土地,大部分被黄帝族侵占,族人也逃亡于各地,有的成了黄帝族的奴仆,有的逃入深山过起了隐居生活。
当时随同姜?逃至滦城的族民总共也只有几千人,姜?不甘认输,号召族民发展生产,多生孩子,进一步壮大和振兴九黎蚩尤氏。
又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九黎蚩尤氏族人在冀东再次强大起来,人口已经又发展到了几万人。
帝?三十一年(丁酉,前4404)春天,黄帝轩辕氏政权四任帝姬本听说蚩尤族又强大起来,决定趁其羽翼未丰迅速出兵剿灭,再次出动大批军队东征,对蚩尤氏进行灭绝性围剿。
姜?率族民英勇反击,直至战死※辕氏军队对战败的蚩尤人疯狂屠杀,只有少数幸存者逃入燕山东部的老龄(今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靠密林的掩护得以生存下来。
黄帝军队撤离后,蚩尤族人再次从深山中走出来,在碣石山(今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一带开荒造田,重建家园。为了逃避黄帝族的追杀,他们隐姓埋名,改族号为墨胎氏。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先祖,没有忘记他们是龙的传人。为了纪念祖宗,他们把流经境内的一条大河称作青龙河,把境内的地名称作青龙、卢龙、黎城(今昌黎),他们的后人还把祖宗当年逃亡的老岭改称为祖山。
自帝?末年,蚩尤族人从此在冀州销声匿迹,直至黄帝政权灭亡,他们才敢公开对外宣称自己是炎帝之后。
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三十一年(丁酉,前4404),终年五十七岁。死后葬地不详,帝号?,尊号九黎蚩尤氏。
感谢书友打赏榜
我发觉自己挺懒的,但是很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现在,把十月支持的书友,列个名单,感激一下,谢谢支持!打赏人打赏金额时间本月累计打赏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0313:
重生慈航普度小微0-10-0310:01100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0222:05800
重生慈航普度红湖的一天0-10-0213:15100
重生慈航普度噗~~0-10-0200:221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0122:
重生慈航普度『随风?飘逸』0-10-0101:072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0100:
作品名打赏人打赏金额时间本月累计打赏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1322:148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1313: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1218:
重生慈航普度『随风?飘逸』0-10-1110:292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0918: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0821:45800
重生慈航普度zclight0-10-0606:17588
重生慈航普度饕餮魑魅10-10-0519:
重生慈航普度饕餮魑魅0-10-0409:
重生慈航普度饕餮魑魅0-10-0409:
作品名打赏人打赏金额时间本月累计打赏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1822:
重生慈航普度饕餮魑魅0-10-1721: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1718:
重生慈航普度shuyoushi010-10-1716:18100
重生慈航普度饕餮魑魅0-10-1623:
重生慈航普度饕餮魑魅0-10-1609: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1521:588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1518: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1419:
重生慈航普度冰点之酷0-10-1417:31100
作品名打赏人打赏金额时间本月累计打赏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2922:188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2721:
重生慈航普度飘逸*――0-10-2709:361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2619: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2417:348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2318: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2200:398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2119:
重生慈航普度影¥子#0-10-2023:59800
重生慈航普度银月青莲0-10-2020:
月票感激榜
呵呵,我十月一号上架,多谢各位忠实书迷给予的月票,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只是新版的作者专区居然查不到月票贡献者的名单,大为尴尬,希望大家谅解!
我会继续努力!尽量多出点精品,回馈大家!\
写书计划
如今写到封神演义部分,写完之后开始埃及神话部分,而后西游记,接着希腊神话,而后蜀山剑侠传,后续还有,大概前面才完成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后面写一些独特的东西,希望大家支持!\
关于屠龙刀和倚天剑的问题
原来的版本中,倚天剑和屠龙刀都是玄铁重剑混合西方精金所铸。《倚天屠龙记》称两剑为当世最锋利的神兵,以此铸就的倚天剑亦锋利无匹。
新修版中,倚天剑并没有玄铁剑的成分。新修版的小说对倚天剑的来历作出修订,倚天剑为杨过、小龙女早年所用的「君子剑」、「淑女剑」合铸而成。书中写道“又以当时最锋利的两把宝剑,杨过大侠的君子剑与杨夫人小龙女的淑女剑,熔合而铸成一柄倚天剑。”屠龙刀则是单以玄铁重剑与西方精金所铸。所以,屠龙刀有百斤之重,而倚天剑却并无甚重,而且屠龙刀除了锋锐无比外,还有强磁性,挥舞可吸铁丸之类的暗器,倚天剑则没有磁性。
所以采用的是新版的说法。\
关于北海的问题
1、北盒,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2、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城区的一个公园。
3、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都道府县,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岛。
4、北海(海域名称),位于不列颠群岛、欧洲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的一个海,是大西洋的一部分。
5、北海(马来西亚),位于马来西亚槟城州威省,是该省最大的市镇。
6、北海郡(西汉时期的郡名),位于渤海以南,胶东国以西,淄川国以东。
7、贝加尔湖(古代称为北海),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伊尔库茨克州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
8、鄂霍茨克海(古代称为北海),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海岸,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中国和日本古代都曾称为北海,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涵盖今全部或部分日本海。
以上是跟“北海”二字有关的所有地方。
北盒在广西,商朝之时范围还不包括那里,而且北盒是康熙年间才首次出现这个称呼,嘉庆年间成为市。而封神演义写成明朝,所以排除。
所以“北海”应该是“北海郡”。
北海郡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治营陵(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后汉徙治剧(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南三十一里,南齐治都昌(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南朝宋及后魏治平寿(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隋改为高阳郡。隋改青州置,唐复曰青州,旋仍曰北海郡,后又为青州,宋曰青州北海郡,金改为益都府,即今山东益都县治。
说寿光城之类,应该不会太错吧。
消读者指正,不大了解山东和古地理。
关于?里
?里,古地名,一作牖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的?里城遗址。?水经城北东流。
“且言西伯侯囚於里城,即今河北相州汤阴县是也”这是采用的《封神演义》第二十回的说法。
当然,但是指的是明朝。
这里的相州,隋朝以前的相州在邺城。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河南省安阳市北。
隋朝以后的相州在安阳。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尉迟炯拥兵邺城反叛,杨坚将其镇压后,将邺城付之一炬,下令将居民南迁45里,以安阳为相州治所,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
安阳就是如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求个QQ群号
哎,自己懒,可是还没有一个QQ群,说不过去,各位书友,谁有,能否给个?
马里奥在这里万分感激!\
群号:127495864
万分感谢书友龙逍天的馈赠,现在有了QQ群号:864。
欢迎大家加!谢谢支持!\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